分享

度假海南(卌八)——琼台书院奎星楼

 pengxq书斋 2015-02-11

度假海南(卌八)——琼台书院奎星楼

(2012-01-10 12:58:02)

度假海南(卌八)——琼台书院奎星楼

  

 

离开海瑞墓园之时,觉得著名的秀英古炮台当离此不远,遂向工作人员询问路线,然而却被遗憾的告知,自200635日关门以后,至今不知何故一直未曾开放。

 

 

秀英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现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设施之一,与广东虎门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天津的大沽炮台并称中国清代四大炮台,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历史见证。

 

 

惜乎这样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与山人失之交臂,岂不憾哉。

 

 

按照计划,乘坐1路公交经过一条条繁闹的街道,走近掩映在一片绿荫下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此处便为琼台书院是也。

 

 

琼台书院是海南著名的名胜古迹。也是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落在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琼台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邱浚而建。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

 

 

有着300年精神传承的琼台书院大门是一座漆色斑斓的牌楼,牌楼正中悬挂岭南著名书法大家、广州美院副教授麦华三先生题写的 琼台书院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左首还挂着琼台师范专科学校的校牌,站在牌楼之下,很有些一脉书香百年传承的感觉。

 

 

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书院比起来,琼台书院应该是被发扬光大的一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它属于这个城市,但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上,它只属于这所高校。

 

 

从牌楼进入院内,右边的现代建筑群是琼台师专学校教学区,左边透过几株榕树的掩映之下,那几幢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古书院若隐若现,青砖黛瓦,平添了几分深山古寺的情调。

 

 

这个小院包括三进二层的主体建筑,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布局,属于仿明清风格的建筑。

 

 

第一进与二进是2001年至2002年扩建完成的,第一进是售票处,第二进是史志研究、陈列、展览博物馆,第三进才是书院本体魁星楼”。

 

 

书院正门的外层柱上悬挂着海南省教育史志办公室木牌,墙根有一块20058月扩建工程石碑。

 

 

第二层门柱两边悬挂一幅草书对联:金榜题名曾向吾门求鼎笔;蟾宫折桂须从此处借天梯。客观地反映了书院在海南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世人对书院的推崇。

 

 

大门内墙上左右各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一块是琼台书院扩建记;一块是书院扩建捐款名单。

 

 

在第二进的院落两边,对称植有十几株鸡蛋花树,绿叶稀疏,树影婆娑,光影掩映,景致优雅。

 

 

鸡蛋花又名缅栀子,花瓣洁白,花心淡黄,端庄高雅,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因此得名鸡蛋花。可惜现在不是花期,无缘得见。

 

 

鸡蛋花的枝头是钝圆头的,一到冬天,叶子掉光后,光秃秃的就像鹿角模样,因此缅栀又称为鹿角树

 

 

鸡蛋花夹杂着凤尾竹与四周古色古香的建筑融为一体,让人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悠远感,似乎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

 

 

院子两侧是两排长长一溜的厢房,门上写着学生们的各类书画展,隔门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第二重门的两边也悬有对联,只记得上联是院开琼台师承百世弦歌在;而下联却被疏忽忘记了。

 

 

门廊的墙壁间一边是书法大师沈鹏手术的草书诗句:弦歌不辍是琼台,佳话频提盛毋衰。万紫千红园里树,傥应谢宝手亲栽。

 

 

另一侧则是风筝断线引出的《搜书院》爱情故事线刻连环画。

清雍正年间,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日文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

 

 

镇台派人追至,当时任掌教的进士谢宝不畏强权,仗义执言,门前挡驾,严词拒绝镇台乱搜书院。谢宝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日文与婢女终成眷属。

 

 

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粤剧和琼剧均曾以此作为题材编成剧本演出,还拍成电影在海内外放映,使书院更加闻名遐迩。

 

 

琼台书院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展示了琼台书院三百年发展史及海南教育史。

 

 

琼台书院创建之初,仅一亭二院,书籍不多,设备简陋,后经几次扩建,遂成为斋舍齐全,藏书颇多的大型书院。

 

 

从苏试等开设载酒堂即东坡书院教化黎民到清,有史可考的大小书院有七八十所,主要集中在清朝,而琼台书院是清代唯一的府立官办书院,是名正言顺的海南最高学府,这让早它几百年于琼山和儋州先后建立的两所东坡书院也不得不位居其右。

 

 

在前200年间,这里是海南人登科及第的必由之门,曾走出一名探花、二十二名进士和一百七十八名举人,教化生徒万余人,对海南乃至全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改办新式学堂以来的100年间,清末和民国时期也曾培养毕业生六千六百余名。

 

 

 

解放以来的五十多年中,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培养了两万一千多名中师、幼师毕业生,一千余名大专毕业生,是海南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摇篮。

 

 

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不少人成为教育专家和学者。

 

 

琼台书院曾为清代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

 

 

琼台书院从创建之初就是海南人读书登科之地,曾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清代琼籍之进士、举人多数入第前曾在此攻读。

 

 

1895年维新变法后,琼台书院曾数度易名。

 

 

民国后,书院办过中学、师范,为当时的革命培养了许多骨干分子,办师范后,又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

 

 

1951年命名为广东琼台师范学校,海南建省后改名为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过了第二重门,就到了书院精华所在。迎面而来的是书院的古迹和核心建筑----两层的奎星楼。

 

 

草坪中树有有两尊塑像,一尊是书院掌教之一、《搜书院》主人公进士谢宝老先生。

 

 

另一尊是书院掌教探花张岳崧。

 

 

之所以树立两位先生雕像,恐怕不在于两位是本地人,而在于他们爱护学生,热衷发展海南教育文化上表现尤为突出的赤子情怀。

 

 

院外有一棵椰树,巨大的椰枝吹折下来,好似铁刹公主的芭蕉宝扇。

 

 

院内迎门有用火山石做的一个鼎,高一米多,厚重、质朴,有龙饰,三个鼎足上有人面雕塑。

 

 

背阴草坪之间,还有古时遗留下来的石槽、石缸等历史文物。

 

 

两侧有碑石若干,一方方读过去,有刻于道光五年、乾隆丁亥、咸丰三年的,有增膏火、添设宅舍经费的;有创建书院记实,有建魁星楼碑记。

 

 

特别是奎星楼前左侧一块高约2米、宽约0.8米的石碑,记载修建此楼经过,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见。

 

 

琼台书院原大堂后面有奎星亭,亭两旁各有廊宅一间。乾隆十八年(1753年)第一次扩建时,将奎星亭改建为两层楼,名曰奎星楼。

 

 

主体建筑奎星楼两旁增建廊宅各三间,作诸生宿舍。

 

 

 

魁星楼一层门上高悬篆书匾额讲学堂,两侧有楹联一副: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

 

 

奎星楼为砖木结构,高二层,二楼正面有走廊,楼顶全是绿色的琉璃瓦。飞檐上雕有龙头及花木鸟兽,楼内朱红圆柱,絮红梁桶,淡绿花窗,五彩地板,各种陈设古色古香。

 

 

魁星楼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书院初建落成时并无奎星楼,只有奎星亭,奎星楼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道台德明拆除奎星亭后改建而成,楼上楼下各3间,当时主要用以收藏历代各种文物、古籍,或许曾经也是书声琅琅之所。

 

 

一楼进门迎面即是一尊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邱浚雕像,雕像两边的柱上又有一联: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

 

 

大堂的四周摆着一圈海南花梨木做的桌椅、书柜等古物,说明牌上注明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书院的高材生张日文中进士后朝廷所赐。

 

 

二楼即魁星楼,和底层一样大小。楼内雕梁画栋,也有些家俱,桌椅床案,异常别致。

 

 

一侧是掌教的卧室,

 

 

室内置有花梨木卧床,脚踏,还有一只精致的雕花小橱。

 

 

另一侧是掌教的书房,室内置有花梨木桌椅。大堂中间未作说明,应该是掌教的客厅。

 

 

站在走廊向四周眺望,视野开阔,风景极佳。

 

 

师在上,生在下,书院一半的建筑面积由掌教一个人使用,师道尊严是有了,可总让人感觉有些奢侈。 

 

 

奎星楼前还有并连的两幢仿奎星楼建筑,前楼左侧另有一座古香的六角亭。

 

 

楼前花草香气袭人,建筑美观雅致。

 

 

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

 

 

解放后,海南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琼台书院,除将奎星楼修饰一新之外,还在奎星楼前左、右侧各恢复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厢房,将书院的主体建筑衬托得更加壮观。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