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濮阳之黄袍加身

 文化龙乡 2015-02-11

黄袍(龙袍)

一提起“黄袍加身”,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进而“黄袍加身”开创大宋王朝。但是“黄袍加身”的原创却淡出了世人的视线,当你了解了发生在澶州(今濮阳县)这一出“黄袍加身”,那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只是模仿一族罢了。

连环画赵匡胤《黄袍加身》

历史回溯

五代十国形势图

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爆发的“安史之乱”,使繁荣的大唐帝国露出了衰败的光景。自唐未农民起义之后,全国失去了平衡,封建军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血泊中,拥兵割据。整个中国四分五裂,兼并战争连年不断。中央和地方政权象走马灯一样交替更迭,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政权在动荡的风云中土崩瓦解。各地军阀在中原地区,纷纷拥兵自立。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朝代。

发生在澶州城外的这次“黄袍加身”就产生了后周这个朝代。


英雄出世

这次“黄袍加身”的主角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的周太祖郭威,也是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的领导,还是他磕头大哥柴荣的养父(实际是姑父)。

公元904年,郭威出生在河北邢台尧山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郭威的父亲郭简在唐末任顺州(今北京顺义)刺史(一州的行政长官),郭威父母对儿子相当疼爱,视其为掌上明珠。可惜,命运多舛,郭简被刘仁恭破城所杀,郭威从此失去了父爱,也失去了经济来源。

父亲去世后,郭威的母亲悲痛欲绝,不久也撒手人寰,只剩下郭威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处境凄凉。幸亏郭威的姨母怜惜这个可怜的孩子,将他带回山西自己的家中收养。少年时代的郭威多少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他常常独居一隅,很少与人交往。

长大成人后的郭威长得人高马大,气度不凡。他性格倔强,好斗殴,嗜赌博,喜欢喝酒,常常借酒消愁,以致经常闯祸。郭威18岁那年,割据地方的军阀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继韬为了扩充势力,招募豪勇,郭威前去应募。李继韬见他年青气盛,好斗勇猛,十分喜欢,当即留在帐下做了一名牙兵。

牙兵是将帅的亲兵,待遇很高,纪律也相对严明。由于郭威生性好动,经常犯禁。李继韬爱其勇,也就不为难他,郭威越发的任性。郭威所住的地方,有一屠户,以壮健蛮横出名,欺行霸市,人见人怕,老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郭威决定挫挫他的恶气。这天,郭威喝了点酒,想要治治这屠夫。于是,他带着几分酒气走进肉庄,让屠户割肉,故意找茬骂他。屠户知道郭威也是个不好惹的主,起初还收起性子,忍气吞声,唯唯诺诺地不敢招惹郭威。后来终于忍无可忍,拉开衣服指着腹部说:你要真狠,就割了我的肉!

郭威二话没说,一刀子捅了进去。结果一下子就闹出了人命,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并未对郭威治罪,不久便将他放了出来。

郭威和别的士兵不同,他并没有满足于在军营里做一名没有思想、只会受命于人的小士兵。他知道光凭蛮力是难以成事的,所以没事的时候郭威总会找些书看。当时,郭威有个名叫李琼的朋友,有些文化,精通兵法。他推荐给郭威一些兵书,并给他讲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郭威边看边兵书,边听李琼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道理,进步的很快。每每拿上书,郭威便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

因为公事,郭威和李琼经常在潞州的乡野来回。杨花柳絮在旷野里随风飘荡,地里的庄稼已有半尺高。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潞州的农户十家倒有九家断炊,人们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郭威心情分外沉重。

想起节度使李继韬平日里花天酒地的情景,郭威感到自己有愧于潞州百姓。路边,一处茅笆酒店,店前坐着一位老头,拉着胡琴在讨要。郭威长长叹息,把自己身上的银两—并都丢给了卖唱的盲叟。同行的李琼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欲帮天下贫民,须从根本帮起。”

李琼激励郭威,好男儿当如鸿鹄高翔九天,决不能如燕雀栖身屋檐之下。郭威顿时涌起无限壮志豪情,他暗自下定决心,自当不畏艰险地拼争,以不负爹娘留给自己的这个身躯。


村店奇缘

无奈,纵然郭威心中有满腔的豪情,但终究英雄尚未找到用武之地。李继韬后来为后唐庄宗所灭,郭威被收进了后唐的军队,做了一名小差役,留在后唐军队中传递书信。虽然没有了李继韬的庇护,但他也可以依靠俸禄勉强度日。草黄草青,转眼数载。郭威身披飘零的落叶,在驿道上艰难地跋涉。这数年光景,恍如十年一般漫长。时间将他身上的豪情一点一滴的消磨殆尽。

郭威只身一人,无处去倾诉内心的苦闷,只有在喝酒和赌钱中打发日子。传递书信这个差事,薪俸养家糊口已经是够用的了,何况郭威又是自己一张嘴,没有家庭的拖累。但赌博是个无底洞,郭威又不爱计较,这样一来他便十赌九输,闹得不仅衣衫槛楼.而且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顿没下顿的。

郭威常年累月的在外奔波,连个安身的窝都没有,因而,人们都叫他郭雀儿,意思是他就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

一天,郭威送信回来,一阵刺骨的秋风掠过,绵绵冷雨撒落下来。原本就衣不蔽体的郭威更觉得寒意袭人。前面是个小镇,郭威就近在一家屋檐下避雨。郭威站定之后,顺眼打量了一下这家小店,见到迎风飘扬的布招上有四个遒劲的黑字“安寓客商”,才知道这是一家旅店。

在郭威身后的房内,也有几个避雨的人。他们是母子兄妹。母子二人农户打扮,姑娘却是衣着光鲜,气质华贵。像是将相之家的千金,举手投足间都有大家闺秀的风度。

室内的女人叫柴守玉,自从小被选入宫,转眼几年过去了,已经是年岁不小的她,同后宫三千佳丽有着同等命运,等待着皇帝的宠幸。幸好庄宗病故,继位的皇帝将宫女一律发还回家,柴守玉才能免去白头宫女的厄运。看着自己日益增长的年岁,青春的时日不多,柴守玉决意找一位如意郎君。看到窗外的郭威,身躯魁伟高大,面容果敢刚毅,目光如炬。她想此人日后必有大好前程。

柴守玉当即定下自己的终身大事,告诉母亲,愿意与窗外的郭威结为连理。柴守玉的兄长看着衣不蔽体的郭威,一口否决了妹妹提出的这门婚事。二人因此发生了争执。

窗外的郭威其实已经断断续续的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只是由于自己一贫如洗,至今也没个提亲的人,而今有个天仙般的女子钟情于自己,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柴守玉的母亲领着儿女,走出房来,面对郭威细细打量,见郭威身躯强壮、双目有神,觉得女儿眼光不错。于是,她不顾儿子的阻止,向郭威提出了这门婚事。郭威不敢正视柴守玉,用眼角瞟了一眼,即觉此女子美艳惊人,当即说定了这门亲事。

柴守玉拿出自己在宫中攒下的私房钱,在旅店附近找了一处房子,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拜堂当日,郭威心中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发奋图强,不负柴小姐的知遇之恩。

夜间,柴守玉同郭威商量,马使的差事辛苦,不如在家赋闲。自己在宫中的积蓄,足够他们小康之需了,十年八年也穿用不尽。郭威很感谢妻子的好意,他告诉柴守玉,养家糊口本是男人分内之事。公事在身,明天一早,他就要告别妻子。柴守玉心中暗喜,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

第二天,郭威天不亮就起床,去府衙交还了公文回执,再讨新的差事。当日正值发饷的时候,又值新的皇帝登基,郭威领了一两银子,准备回去。大家盯着郭威手上的银子,吆喝着让他赌一场。郭威确实手心发痒,但是眼前出现了妻子的影子,郭威把银子紧紧地攥在手心,让一伙赌徒另找别人。大家都好生奇怪,一向嗜赌如命的郭威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竟然金盆洗手,戒赌了。

有了柴氏做贤内助,郭威的生活渐渐的有了起色。他的生活变得检点起来,有钱也能积蓄下来。柴氏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交给郭威,让他做点小本生意,就这样,他们的家境逐渐好了起来。

温馨的家庭生活唤起了郭威的责任,重新点燃了他曾经的梦想。他立志一搏,虽然当时他不过是后唐石敬瑭手下的一名小士卒,位卑权微。但是善于洞察时局的郭威,看到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不惜卖地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建立起后晋政权后,甘愿做契丹的儿皇帝。对此,郭威暗自考虑,觉得此人不值得亲近。而河南节度使刘知远,虽偏居一隅。但手握后晋军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功业。


郭威趁着刘知远招纳心腹之际,毅然携妻投奔过去。郭威与刘知远人相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两人结为莫逆之交,郭威得以出入帷幄,受心腹之寄。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在刘知远走向皇位的过程中,郭威多次贡献行之有效的良策,成了半个军师。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劝说刘知远在河南开封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后汉托孤

此时,这个出身寒微、父母早亡的孤儿,已经从牙兵卒进入到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他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后汉隐帝继位后不久,公元948年,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在河中(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自称秦王。他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占据长安的赵恩绾,发动叛乱,史称“三镇叛乱”,三镇叛乱给后汉政权造成极大的威胁。面对叛乱,隐帝显得非常惊恐,慌忙派出几员大将出兵平叛。由于缺乏一位有威望的统领指挥,各军之间又缺乏联系与合作,结果战争节节败退。隐帝更加慌乱,他连忙加封郭威为军前安抚使,总领讨伐事务。

郭威立京出征。到达河中后,郭威重新部署,几天功夫就在河中城四周筑起长堑,将李守贞围得有如铁桶一般。

李守贞果然是劲敌,他在河中城内组织了顽强的抵抗。平日里,郭威喜欢散些钱财,经常把皇帝的赏赐或是自己狩猎而来的奇珍异兽,分给士卒。战时,郭威吃住都和将士们在一起,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深得将士的爱戴。对于军纪郭威更是三令五申,他严禁在军中饮酒,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河中李守贞虽然也以得士著称,但是相比之下,较之郭威还是矮了三分。因此,李守贞虽作困兽斗,内心却也早就知道败局已定。一个在城外围攻,一个在城中苦守,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最后,郭威率领将士夺得河中场外围的城池,两军短兵相接,李守贞顽抗到底,最后举家自焚身亡。郭威以沉毅坚韧最后获得了全面胜利。

当凯旋的大军进入京师时,处处是夹道欢迎的人群。美酒花香,呼声震天。经过厮杀的全军将士,士气高昂地进入东京,百姓欢呼拥戴,喜笑颜开。隐帝也非常高兴,准备对郭威升官晋爵,赐他玉带,并准备封他为太师。但是,郭威坚决不受,他对隐帝说:“我侍奉先帝刘知远时,见过不少功臣,但都未见过赏赐玉带的,再说,要赏赐也不应只是我一人。这次平叛得胜,并非我一人功劳,其他将领功不可没,应该受赏。”隐帝听完,十分感动,他想不到郭威为人如此大方,襟怀如此宽阔,竟把功劳归于他人。隐帝便按照他的意思,对有功的将领,加官晋爵。郭威还认为不够,对隐帝说:“这次平定三叛所以成功,除了众将领有功外,更主要还是全军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赏赐的还有全体官兵”。隐帝一一接受,犒赏三军,升迁官兵,有功的当然受之无愧,无功的则感激郭威。郭威不居功自傲和礼贤下士,博得朝廷内外一致称赞,威望越来越高。


帝逼威反

同年10月,契丹入侵,北边诸州告急,隐帝认为只有郭威才能阻挡敌军,于是又命郭威率军迎战。郭威率大军星夜兼程,到邢州时,契丹闻郭威来了,知道难以对付,即自行退兵,郭威想穷追猛打,隐帝不允。郭威只得率大军班师回朝。

郭威一走,契丹军又来侵扰,隐帝感到契丹的危险依然严重,于是任命郭威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留守,让郭威以枢密宰相(宰相带兵权)的身份,统领河北一带的一切军政事务。

郭威在朝野的威望日益高升,引起隐帝的妒忌和害怕,隐帝与外戚密谋诛杀郭威和朝中重臣。阴谋制定后,他们诛杀了许多朝中大臣,还密令郭崇诛杀郭威。但郭崇接旨后,不敢与郭威为敌,便把诏书交给郭威。郭威知道后,不惊不慌,将诏书的情况公诸于众,并对将士们说:我起自微贱,佐先帝创立国家,有大勋于国,今上有诏来取我首级,诸位若图功业,可取我首级去报功。郭威左右齐声呼喊,愿意听从郭威调遣,起兵除君侧。于是,郭威调集大军,浩浩荡荡向首都开封进发。

与此同时,郭威自写密奏,申诉自己的和诸将乃不得以而为之,以表心迹。希望隐帝能够抛弃群小,重新信用大臣。但是隐帝得知郭威起兵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将郭威留在京城的妻儿全部斩杀,甚至连郭威养子柴荣的儿子也要被处死。于是,郭威义无反顾地率领大军继续行进。


黄袍加身

郭威留义子柴荣坚守邺镇,自己亲率大军攻打开封城。很快,开封城陷,隐帝被乱军杀死。这时,人心归向郭威,将士们都有拥立郭威为帝的意思。此时的郭威,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相当清醒和冷静。

郭威自己清楚,虽然这次暴动是被逼无奈下的举措,但毕竟也是自己发动哗变,肯定有人不满,如果马上称帝,一定被天下人耻笑和诅咒,败坏一生英名。再说,现在刘氏势力还很大,宗亲刘崇占据太原,刘信占据许州,刘赟占据徐州,若三镇联手,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一定对自己不利,万不能现在称帝。他决定从长计议,暂缓称帝。他分析三刘中,刘崇父子是关键,刘信不过庸碌之人,不足畏。他便拥立刘赟为帝,再请太后临朝执政。


此时,河北诸州又奏契丹大军入侵,边境告急,太后命令郭威统军北征。然而,士兵们却不愿再往前走。当军队来到澶州(河南濮阳南,今有威子岗即当年“黄袍加身”处)时,将士们突然鼓噪起来,几个将士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来个“黄袍加身”,拥立他做皇帝。郭威示意左右将黄旗拿下,只见数万大军齐集城下,万众欢腾,山呼万岁。郭威无奈,只得稍作休整后,立刻班师回到了开封。

由于郭威拥有强大的军队,回到京城时,幼帝主动退位,文武百官、内外将帅都接二连三的劝郭威称帝。

公元951年,这位黄袍加身被迫称帝的皇帝郭威正式称帝,国号为周。郭威称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郭威以开封为后周的首都。郭威的大将,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就是学习郭威的做法发动陈桥兵变,因为这两次几乎如出一辙。

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建立后,柴荣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濮阳)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柴荣将澶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澶州遭洪水袭击后,他又率领军民重修道路,拓宽街道,扩建市区,受到官民的好评。


御外安内

郭威代汉称帝在当时朝臣中没有迟到什么异议。但在刘氏皇族中却遭到了反抗。由于郭威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军队,刘氏的反抗并没有掀起大的风浪。

早在澶州兵变发生后不久,郭威的政治同盟者王峻就派郭祟把汉帝刘赟看管起来,又派人率兵往许州监视刘资的叔父刘信。刘信兵少,惶惑不知所措,只好自杀。刘赟虽被看管,但他早在徐州作了部署,企图与占据河东的刘祟连兵向阳,逐挠中原。郭威于是胁迫刘赟写信令徐州的部将投降,但没有起作用,于是郭威道军进攻徐州。不久,郭威处死刘赟。刘崇见状,即于晋阳(即太原)自立为帝。他占有河东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与郭威的后周政权长期对峙。

北汉刘崇的势力很单薄,难以和后周对抗,于是勾结契丹,遣使致书自称“侄皇帝致书叔天授皇帝”,以求契丹的援助。契丹也希望能借刘祟来牵制后周。

广顺元年(951年),刘崇联合契丹,发兵五道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遭到后周节度使的痛击,北汉军死伤甚众,只得退兵。

北汉自此元气大伤,日后虽仍年年入侵后周,但规模不大。而契丹此时是耶律述律在位,他年少好玩,不图进取,夜里嬉戏,白天睡觉,人称为“睡王”。因而契丹自此次大败后,也没有再组织大的进攻。北部边境基本上安定下来,郭威便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内政。

由于连年战争,中原地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农民无心种田,他们或充军,或流亡,使社会凋敝残破。自唐末以来,统治者因劳动力缺乏,就采用强制手段,迫使农民固定于土地上耕种,进行残酷的剥削,这就是所谓营田制。佃户因不堪负担,只好逃亡,反而使大量田地抛荒。郭威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弊端,于是将这种营田制统统废除,并将营田的田产、耕牛、农具、农舍等统统分给原有的佃户,作为他们的家业。另外,早在后梁朱温统治时期,曾在进攻淮南的过程中获得上万头耕牛,朱温将耕牛分给各州农户,强迫他们交牛租。几十年过去了,牛早已死掉,但牛租却仍然要交,农民怨声载道。郭威于是将牛租也全部废除,使农民感激万分。郭威还鼓励垦荒,所有无主荒地,听任农民开垦,垦后即作为水业田。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收成超过往年几倍。郭威的做法对恢复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的农业起了巨大作用,也增加了后周的国力。


当时,由于皮革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五代各朝对牛皮买卖严格禁止,民间的牛皮统统都归国有,违者要杀头。郭威废除这项不合理的法律,对于盐、酒之禁也加以放松,准许人们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外国人做生意。达对于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使后周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人民的生活也便利了许多。

郭威还施行徕民政策。当时契丹占领的幽州发生饥荒,很多人民逃荒来到后周的沧州地区。郭威给他们分发口粮,又分配无主荒地给他们耕种,欢迎他们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郭威又命令沿边州县特别注意安抚流民,所以四方流民纷纷来归,前后共达数十万人。这样做既削弱了敌人,又壮大了自己。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身后留节

郭威临死前还不忘节俭,他郑重地留下了遗言:“你们一定要为我薄葬,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为我长年守陵,陵寝不用石柱,枉费人力,用砖瓦代替就行,用瓦棺纸衣下葬。不要石人石兽,只须立一块碑,刻上这些字:“大周天子临晏驾时和要继位的皇帝有约,只因平生喜欢俭朴,所以只让用瓦棺纸衣下葬。如果违背此言,阴灵也不相助。”郭威这样做并不是标新立异,他见唐朝皇帝们的陵墓由于造得都很豪华,不但费尽钱物和人力,还遭到盗墓者的破坏,而主张薄葬的汉文帝的霸陵却至今完好无损。出于节俭和保存自己陵墓的考虑,郭威坚持薄葬。

郭威很开通,说每年的寒食节不忙时,适当派人到他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没有人去,只须遥祭即可。最后说:“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还特别交待说:“你要叫人在河间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州府(今河北省大名市附近)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
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