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韦小宝浓缩了中国人的性格

 真友书屋 2015-02-12



《鹿鼎记》是我到现在为止的最后一部小说,所写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宫、朝廷、荒岛……韦小宝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市井小流氓,我一生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半个。


扬州我只到过一天,生活也无体验。


我一定是将观察到、体验到的许许多多人的性格,主要是中国人的性格,融在韦小宝身上了。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适应环境,讲义气。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生长,妓院是最不注重道德的地方;后来进了皇宫,皇宫又是一个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求生存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没有什么是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拍马,什么都干。做这些坏事的时候,他从来不觉得良心有什么不安,他根本不以为这些是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应该。


韦小宝不识字,孔子与孟子所教导的道德,他从来没听见过。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或者,孔子与孟子是归纳与提炼了中国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统地说了出来。韦小宝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宫中的野蛮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会接受中国社会中所公认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会后,接受了江湖人物的道德观念。不过这些道德规范与士大夫、读书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奉了,通常不敢违反。江湖上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义气”两字,从春秋战国以来,任何在社会上做事的人没有一个敢忽视。


中国社会中另一项普遍受重视的是情,人情的情。


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的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之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善于适应环境,在生存竞争上是优点,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就韦小宝而言,他大多数行动不值得赞扬,不过在清初那样的社会中,这些行动对他很有利。


如果换了一个不同环境,假如说在现代的瑞士、芬兰、瑞典、挪威这些国家,法律相对公道而严明,社会的制裁力量很强,投机取巧的结果通常很糟糕,规规矩矩远比为非作歹有利,韦小宝那样的人移民过去,相信他为了适应环境,会选择规规矩矩地生活。虽然,很难想象韦小宝居然会规规矩矩。


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贪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有利,更应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制度。就像《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一样。


中国人的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在生活中平添不少温暖。在艰难和贫穷的环境中,如果大家再互相敌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满了冷酷与憎恨,这样的生活很难过得下去。


在物质条件丰裕的城市中可以不讲人情、不讲义气,生活当然无聊乏味,然而还活得下去。在贫乏的农业社会中,人情是必要的。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义气是至高无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与义气讲到了不顾原则,许多恶习气相应而生。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亲谊故旧、走后门、不讲公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合理的人情义气固然要讲,不合理的损害公益的人情义气也讲。结果往往就是一团乌烟瘴气,“韦小宝作风”笼罩了不少地方。


对于我们目前的处境,“韦小宝作风”还是少一点为妙。


当然,像西方社会中那样,连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也没有多大人情好讲,一切公事公办,丝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没有人情;只讲原则,不顾义气,是不是又太冷酷了一点呢?韦小宝如果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龙图,又有什么好玩呢?


小说的任务并不是为任何问题提供答案,只是叙述在那样的社会中,有那样的人物,他们怎样行动,怎样思想,怎样悲哀与欢喜。


以上是我在想到韦小宝这小家伙时的一些拉杂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