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转载]国民10大信念

 秋声独赋 2015-02-12

 

经常听有人说我们没有信仰,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信神佛是信仰,坚定不信神也是信仰,只要这种不证自明的信念是稳定和长期的,就是一种信仰。我国主流意识虽然属于无神论或者泛神论,但是绝大部分(比如说,99.5%)百姓中都持有很多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构成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逻辑基础,也就是“国民意识”。国民意识因国而异,下面是一些国内社会表象和信念成因的行为观察。

 

信念1: 人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其间可以通过进化过程而互换,无条件接受达尔文进化论

 

表现形式

 

1.1  尊严的概念无法通过定义“人与动物的区别”来形成,只能通过“人与人的差异”来形成。尊严与体面是一个比较虚无和模糊的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

 

1.2  信奉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法则。社会上盛行强势文化、斗争哲学,“牛气”、“霸气”是被崇尚的超男人味品质。不以同胞、同类遭受疾苦为己耻,人类专有的风度与优雅被认为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难以诞生贵族精神。

 

1.3  不承认有区别于动物的全人类共性,所以坚信人类只有局部利益而没有共同的利益。因为人类没有共同的敌人,所以不承认存在普世价值。认为人类内部的冲突是常态,信奉斗争哲学。

 

1.4  由于人与动物无异,所以不相信康德“是非观乃人类生而有之”那一类的观点。虽然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现在的人更倾向于“人本恶”假设。如果别人帮助自己,这人就一定有其利己性企图;如果我去帮助一个陌生人,他很有可能反过来陷害我,怀疑别人会有良好动机,怀疑动机而不是质疑逻辑。其他国家的政府行为也不可能有善意,一定有其背后的阴谋,其最终目标都是“亡我”。一旦找到了背后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交代,才能获得安全感。没有目的性的利他行为总会让我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1.5  由“本恶”论出发,坚信他人不可能遵守规则。不相信规则可以调节社会,所以经常轻易地破坏规则。

 

信念2:神佛只是超人的一种

 

表现形式:

 

对那些不信教但信神的人,神的概念是人性化的,和人没有本质的不同,认为神是可以被人收买的。比如,我都一步一拜上山给你烧了香磕了头了,那你就理所应当给我回报。基于人佛交易心态,认为佛对人只会奖赏而不会惩罚,所以人作了坏事以后,神佛是不会管你的,只要没人抓住就万事大吉。人们没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能力作自己的主人,无力管束自己,最后只能作其他管制者的奴隶,习惯于生活在被管教的环境中。由于我们把神看成超人,所以也常常把大人物看成神。

 

信念3:不相信有至高的“对错是非”观念,没有明确的“道义”概念。

 

本条信念主要是1.4的延伸,表现形式:

 

由于没有明确区分人、动物、神之间的差异,“道义”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至高道义原则。不相信道义和价值的力量,利益得失是一切行为的判据,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就是对错的衡量标准,人类利益的最高形式和最大范围只能是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人们在文艺作品里能看到的最高尚的情操只能到爱国主义为止。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价值判断处于次要位置,或者忽略不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只有“功过”,而没有“对错”。

 

信念4:血浓于水,天然利益至上

 

表现形式:

 

4.1  家族、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亲情和团体利益至高无上。从自身出发向外辐射,内圈小范围的利益高于外圈大范围的利益,比如亲情高于法律,地方利益高于中央利益,政党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普世利益,和法制的趋势正相反。我们还进一步把调节局部小范围社会关系的“忠孝”等儒家思想应用在调节大面积社会关系上,甚至应用在调节国际关系上,不太承认在此之上还有其他的道义与理性原则。“义”字在《水浒传》里得到了全方位诠释,对圈内圈外之事,感情与道德冲突均有处置原理,指名了很多现今对外交往中仍在采取的规范,因之被奉为为四大名著之一。

 

4.2  对圈外之人,我们也同时在冥冥中坚信应当持有同情与怜悯之心,但是又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去说服自己,所以一旦真实施起来就非常的不自然,往往会以戏剧化表演和格式化言行表达出来我们知道人应该被感动,但是不知道应当被什么感动,所以官方要经常站出来给百姓指名感动方向,因此产生了“感动中国”等这一类的节目。因为我们不能理解更深远的悲怜与责任,所以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被自己的一些微小善举而感动,更容易被自己激发出庄严感和悲壮感。看生活里的感动、被感动、善良、喜悦都好像在模仿电视剧演,有时甚至连真实的悲伤都需要表演。

 

信念5:爱的唯一理由是交换和互惠

      

信念4的延伸。表现形式

 

5.1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人们只照顾那些对自己“亲近”和“有用”的人。坚信家族血缘关系是社会的核心,圈外之人的福祉与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说某个男人有“责任感“,一般是指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很少是指它的社会责任感。人们责任感的外延只限于圈内,导致亲情友情太浓,常情太淡,电视剧《咱爸咱妈》说的就是这些事。人们找不到理由去帮助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在圈子之内,我们反倒比西方更坚信利他主义,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朋友之间为争夺聚餐付费权而发生的争执,在“兄弟国家”之间为别人付出惊人额度的无偿支援资金。这种利他主义仅仅局限在互利圈范围之内,我们不关心更广泛和更久远的利他行动,并常持反对态度。

 

5.2  把人际交往当成了利益博弈过程,需要时时测试与揣度对方的动机,所以人与人之间很难直率、坦诚地交往。这方面的技巧当举《三国演义》之描述最为精彩,因而也荣登“四大名著”之列     

    

信念6:社会是由等级构成的,特权与阶级才是保证利益的稳定途径,接受社会等级结构

 

表现形式:

 

6.1  本质上人人都不喜欢平等权利,主张平等的人多是因为自己没有特权。没有勇气加入阳光规则下的平等竞争。因为平等权利意味着平等竞争,所以憎恨平民化秩序和规则,更难产生契约精神 特权阶层把秩序和规则看成敌人,平民百姓也同样习惯于用抢先破坏秩序(比如抢行闯红灯)的方法获取额外利益。不建立秩序和规则,生活里缺少合理的稳定预期,即将来临的结局总是充满未知,所以全民的心情都时刻在焦躁着。为了防止利益扩散或者流失,既得利益者们制定了很多公众不知道的“治理潜规则”(比如含糊的交规、政策与概念灰区);为了抗衡官方以潜规则获利,民间又滋生出大量的“夹缝生存潜规则”(比如学会如何往食品里加毒的窍门)。

 

6.2  把提高社会等级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人人都无限崇拜名人和权威,所以在1994克拉玛依大火中,组织人员的本能反应是高喊让孩子们“坐着别动”和“让领导先走”。如果无法提高自己,打压他人、伤害无辜(制造有害、有毒产品)也是一种很好的等级平衡手段。

 

信念7:个体行为不会对等级社会整体产生任何积极影响,社会结构由天而定,不可能由民而生

 

这是信念6的扩展。表现形式:

 

7.1  从个体不容易产生出任何权利主张。人们甚至认为平民百姓主张权利、参与政治是非分、可耻、可鄙的行为。个人在社会里不应当承担社会角、责任与义务,也不清楚其履行渠道是什么,个体只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社会由英雄和伟人所主宰,草民不可置疑其对错,对当政者的权威应永远持绝对的信任态度。

 

7.2  因为相信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允许“因恶小而为之”,允许自己对他人之恶行持视而不见的态度,在恶行面前以自保为首选。社会因为可以容纳小恶而逐渐堆积出了社会的万恶。

 

7.3  把理想的社会寄希望于明君或者等待其从天而降,不认为自己对社会的完善负有责任,形成了全民化的不劳而获心态。

 

信念8 国家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为其称号和归一化而存在,不是为了照顾个体利益而存在

 

表现形式:

 

8.1  国家绝对不会有功夫去照料个体,只有家族和亲友才能照顾自己,所以不讲究回报社会。因为回报社会无法让自己直接受惠,最可靠的保险和依赖仍然是“养儿防老”、银行存款、资金转移。反过来,国家也理所当然地把生育婴儿、后代教育、医疗、养老等责任交给家庭单位去处理。

 

8.2  相信个人不可能从国家制度与公共环境中受益,所以每个人都无需劳神去维护邻里环境、社区环境、城市环境。个体无需对社会做出贡献,也不提倡公众意识,社会环境只是每个人的消耗品。社会财产属于国家和政府,不属于自己,与自己的利益无关。损坏公共财产、破坏公共环境是回收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8.3  相信“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幸福”,不相信先有“人民幸福”随后才能有“国家强大”,所以民众把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寄托在国家的对外影响力上、国家形象工程上,至于对国家对内部国民的尽责程度则要求很低。相信“国家有尊严国民才能有尊严”,不相信“国民有尊严国家才能有尊严”。相信国家尊严的唯一体现是对外经济实力,而不是对内民权和民生,外部侵略也比内部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态环境)有更高的威胁等级。

 

 

信念9相信不存在永恒的灵魂,坚信物质至上

 

表现形式:

 

9.1  自己的世界全部由自己的感觉而形成,生命将随着自己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所以,一定要抓紧有生之年及时行乐。人们不符合实际地期望长生不死,追求延年益寿的偏方,而不是探究在有生之年去作什么样的事才最有意义,“活着”本身就是人生的目,所以“好死不如赖活”,“食色性”是生命的最高形式。多数人没思索过死亡的含义,所以比其他民族更恐惧死亡。眼前利益、现时利益、局部利益是最重要的。远期利益和大环境建设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三代以后子孙的利益和自己关系也不大。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

 

9.2  基于唯物质论,最大的勇气也只能来源于物质占有,比如抢夺财产与地盘的战争,争夺名权利的斗志斗勇,对道德勇气和信仰勇气没有概念。一旦面对有精神支柱的对手,意志力很可能被瞬间瓦解。由于很少有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很容易被物质利益所收买。

 

9.3  相信钱可以换来一切,反之亦成立:一切都尽可能拿来换钱,因此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其中包括公权、官位、良心、人格、肉体、器官、甚至生命等大量的超级奢侈品。能换钱的东西越来越多。

 

信念10真理虚无

 

表现形式:

 

10.1  知识教育不是为了探索真理,因为没有真理值得一探,也不是为了构建社会,只是个人为了获取更好生活和更多财富的手段,知识是为谋生的“有用”而存在的。那些舍弃物质利益甚至生命去追求真相的人,经常会被视为异类,被贴上“反社会”、“对社会不满”、“报复社会”、“抱怨”、“负能量”等标签。

 

10.2  把马列唯物当作人类哲学的顶峰,科学的发展得不到全方位的哲学导向,不可能诞生量子力学这类的唯心主义科学,因而也不可能诞生电脑这类的唯心科学衍生物。我们不相信哲学,只相信其中的一条原理,这就像我们只承认物理学里的一条牛顿定律就是物理的全部。我们相信科学,但是不知道科学的老爹是哲学,所以撵走了哲学的同时也撵走了科学,在实质上排斥科学的同时又膜拜科学,实施全民“爱科学”教育。没有科学,也因之没有为科学而服务的技术,只有为经济而服务的技术。

 

10.3  坚信古训,坚信外国人的鉴定结论,强调向古人和洋人学习的重要性,崇尚“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写文章愿意引经据典,对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没有信心,所以对鉴历史和引进外来思想非常感兴趣。不愿意承担思维与决断的责任。经常用吹嘘别人的成就来炫耀自己。

 

10.4  坚信其余0.5%那部分人思维有问题,所以99.5%的主流群体会以怜悯同情或者憎恶的目光看着他们。

 

以上观念中有许多是人类共性,很负面,并非吾民所独有,但是不同的文化对人性善恶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缩放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社会把很多日常“观念”最终发育成了固化的“信念”,这是民族文化、国家、个人意识三方联盟的结果。一旦成为信念,其作用就异常深刻而久远,因为民众信念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本文目的:探讨行为表象后面的信念成因。根除恶念,以杜绝恶习。

 

(2014 12 24 改写)

(2015 01 01 改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