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菇菌棒养菌新技术_教学_菇讯网手机版

 菇行天下 2015-02-13
 香菇菌棒在接完种之后,不是万事大吉了,而是一个新的环节即将开始。可以这样说,菌棒做到这时,仅仅才算完成一半。后面的发菌,养菌也占一半。所以香菇菌棒的养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稍有不慎前功尽弃,满盘皆输。那么如何才能发好菌,养好棒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外出考察学习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堆叠棒。菌棒接种后,大概12天左右,菌种孔发菌有乒乓球那么大,就可以翻堆了。翻堆时菌棒三个一排,横竖相间,落十个高,刚好三十个菌棒。如果场地允许菌棒可以叠低一些,落八个高,二十四个棒。这样整个场地的空气流通些,温度会低些。我们在翻堆叠棒时,讲求的是整个场地空气流通,没有死角。所以在落棒时,是两排靠在一起,两排与两排之间留有空隙,可以走人。靠在一起的两排,里面也有门道的。每四个小堆形成一个整体,四个小堆之间有小空隙。在翻堆落棒时,套袋的屁股朝向空隙的地方。在两排的尽头是走道,两排的前头也是走道。中间一条大道把菌棒分成左右两半。这样整个场地四通八达,空气非常流通,非常适合菌棒发菌和养菌。因为菌棒发菌的环境需要两个条件;1,足够的氧气,2,合适的温度。我们这样叠棒,空气流通,温度自然高不上去,又有充足的空气在流动。所以这样刚好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适合菌丝发菌的环境。因此我们在翻堆叠棒时,必须考虑菌丝发菌的合适环境。掌握一条原则:菌丝发菌需要足够的氧气和合适的温度。我们在翻堆叠棒时,应始终围绕这条原则来安排叠棒,一定要创造出非常适合菌丝发菌的坏境。 二,菌棒脱外袋。1菌棒完成翻堆叠棒后,菌棒发菌速度加快,大概15天 左右, 菌棒的菌种孔发菌,发到有碗口那么大时,就可以把菌棒外袋的屁股撕掉。这是脱袋中的第一步,当菌棒发菌有碗口大时,菌丝有力强壮,它需要大量的氧气来供应,不然菌丝就会缺氧涞,没力,以致发菌速度慢,甚至严重的菌丝会死亡。及时撕破外袋屁股,慢慢地放入空气,使内袋中的菌丝能吸到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样菌丝就不会缺氧了。由于菌棒在叠棒时是屁股朝向空隙的地方,所以干活就容易的多了。这时就不必再翻堆,只要手伸进空隙就可以把屁股撕掉,非常省力省工。这一步要注意的是场地里的温度,不能高。因为菌棒经过撕屁股,温度会马上升高。所以场地应空气流通,降低温度。为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应在场地的四周挂上温度计,随时查看,一发现不对就马上采取降温措施。2,第二步是半脱袋。就是当菌棒发菌快要连上时,大概菌丝之间还相差一指或二指时,就可以把外袋松动,把菌袋的屁股露出一些,以菌棒内袋露出一个接种孔为标准。这样就是半脱袋,它需要把菌棒翻堆,把上下面的菌棒调换,同时要求松动外袋,拉出外袋一部分。这样做工虽精细一些,但它很有用处。一个方面由于外袋松动,使原来外袋与内袋粘在一起的都分离了,这样空气就更流通,加上外袋脱出一部分,菌丝吸到氧气就会更多,菌丝发菌就会更快,更强壮。另一方面在半脱袋过程中,菌棒上下翻动,调换位置,震动了菌棒,菌丝受到刺激,发菌就更快更好了。不过也要注意,这时温度也要升高,而且比第一步升的快,升的高。所以应特别留意。3,第三步全脱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再发菌十天左右,菌棒几乎全发白,这时就可以全脱袋了。在大的场地,因为菌棒多,空气不太流通,散热效果差。所以在全脱袋时应分几批进行,错开菌棒的脱袋,来降低脱袋形成的高温。先脱两排,隔两排再脱。一个星期之后,再脱剩余的菌棒。如果整个场地菌棒很多很多,那么就要分成多几批脱袋,把温度控制在菌丝能发菌的范围内。每次全脱袋都要注意温度,因为这次全脱袋比前两次升温都要更快更高。每天都要多次去观察温度计,随时掌握菌棒的温度情况。稍有不妙,就马上采取措施,防止菌丝烧菌或伤菌。经过这三步,菌棒终于脱袋完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脱袋的过程,事实上是挪动菌棒的过程。每一步都在弄菌棒,因为菌丝有个特点:菌丝会休息,会睡觉,放在那里不动它,菌丝就不发菌或发菌慢。所以人为的去动它,去吵它,使它不能入睡,这样菌丝就不停地发,没休息,不睡觉,发菌速度就非常快。菌龄相对就缩短,菌棒就会提前成熟。菌棒的出菇管理就容易,简单的多了。我们脱袋的三个步骤,就是始终围绕这个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目的就是让菌丝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睡觉,总是在不停地发菌。保证菌丝连续不断地发菌,保证菌丝在最适合的环境里发菌,保证菌丝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好菌,保证菌丝发的最浓白,最健壮。我们时常听菇农说,同一个品种,我的要120天才出菇,而人家却90天就出菇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菌棒在发菌过程中,有些菇农不知道,菌丝会休息和睡觉,没有及时的去动它,去吵她。菌丝就会停止发菌或发菌很慢,这就会导致菌龄延长。而有些菇农知道菌丝有这个特性,就会及时去翻堆叠棒或其它方式移动菌棒,使菌棒的菌丝一直处于发菌的阶段,菌龄就缩短了。所以同一品种,有些90天就出菇,而有些却要120天才能出菇,就是这个道理。
 三,菌棒穿孔放气。我们认为整个发菌阶段,只要在后期放一次大气就行了。当然你可以试着放两次气,效果会好些,但不明显。我们经过多年多次的试验,放两次气跟放一次气,没有什么差别,不管在菌龄,还是在出菇的产量上都比较不出,分辨不出。所以没有必要放两次气,费工费时(我所指的是菌棒发白之后的穿孔发气)。但是我们很讲究菌棒穿孔发气的时间。究竟在什么时候穿孔放气最合适呢?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1,气温。白天的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时,才可以穿孔放气。否则穿孔放气就会烧菌,烧棒。2,菌棒穿孔放气的时机。菌棒发白之后10天,才可以放气。不然菌棒中间还没发白,发透。这时放气会把菌棒里面的穿透,导致菌丝没发到的地方会被杂菌感染,增加了损失。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即使想早点穿孔放气,也要等到菌棒发白之后的10天,才能穿孔放气。但是,我们认为太早穿孔放气不好;同样太迟穿孔放气也不行。因为穿孔放气太早,有几大缺点:a,好菌棒会浠稻棒。由于菌棒的发菌不均匀,即使菌棒发白十天后穿孔放气,还有一部分菌棒中间菌丝没有发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了许多坏棒。B,菌丝不很健壮。因为太早穿孔放气,虽增加了空气,使菌丝有足够的氧气。但菌棒的水分流失就很严重,而这时菌丝发菌需要大量的氧气和水分,水分远远供不上,菌丝就会不健壮,细小和软弱,对以后菌棒的出菇时间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这里说的菌棒水分流失,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知道在做菌棒时,拌料都不会太潮,水分不会太大,菌棒的含水量都比较低。菌棒开始发菌时就要消耗水分,但菌棒发菌发到中期时(菌棒发白),所需的水分会更大。这时穿孔放气,菌棒里的水分就从这个所穿的孔中蒸发出来,菌棒的水分就会大大减少。菌棒发菌所需的水分就达不到要求,还没有成熟的菌丝就会缺水,导致后熟菌丝生长不健壮。C,不发原基,没有肿瘤物或很少有。由于比较早穿孔放气,菌棒里的菌丝不缺氧,不缺氧就形成不了原基,或者很少原基。整个菌棒硬硬的,菌棒的表层跟树木的表层一样,光脱脱的,简直跟段木一样。我们知道没有原基的菌棒,在出菇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出菇之前,就把菌棒培养出足够的原基,这样菌棒在出菇阶段就容易管理了。在发菌阶段我们应尽量避免出现不长原基的情况,也就是说,菌棒不能提早穿孔放气。不仅穿孔放气早有许多缺点,而且穿孔放气太晚也会有许多坏处。太晚穿孔放气,由于菌棒的菌丝快要接近成熟,给你用穿气板一拍一震动,菌棒就会出几个小菇了,但如果你排棒出田,脱袋出菇时,菌棒除了这几个菇,它又不出菇了。这样出菇管理就非常难了。如果不排棒出菇,则就要把这几个菇抠掉,然后用玻璃胶粘上,非常费工费时,很不合算,得不偿失。所以太晚穿孔放气,会增加菌棒的管理难度,应尽量避免。那究竟什么时候是菌棒穿孔放气的最佳时机呢?我们认为当菌棒发菌过程中,菌棒的原基或肿瘤物布满整个菌棒的三分之二时,是穿孔放气的最佳时机。因为(1),这时候菌棒里的菌丝所需的水分和氧气,最大量的时间已过,外围的菌丝已经在充足的氧气和水分里,发的非常健壮了。这时侯整个菌棒的菌丝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已经发生了转折,菌丝发菌所需的水分和氧气逐渐减少。所以这时侯穿孔放气最当时。这时穿孔放气,菌棒里的水分虽然能从所穿的孔中蒸发一部分,但由于这时菌丝只有菌棒里面的菌丝还需水分多些,其它的菌丝都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了。所以菌棒里的水分能够满足发菌所需的水分,这时菌丝所缺的就是氧气,刚好穿孔放气提供了足够的氧气。这样菌棒里的菌丝就会发的很健壮,对以后菌棒出菇的大小和产量都又很大的帮助。(2),这时候菌棒发菌还没有成熟,即使用穿气板敲打,振动,菌棒也不会出菇,会免受由于提前出菇的管理之痛。(3),这时穿孔放气,避免了菌棒不长原基和没有肿留物的难处。还有三分之一没有长肿瘤物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满。这样为以后的出菇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这时穿孔放气,菌丝最健壮。菌棒出菇时,菇形大,菇肉厚,产量高。如果菌棒发白就穿孔放气,则菌棒出菇时,菇形偏小,出菇密,几乎大的香菇就没有。所以我们选择了菌棒上肿瘤物布满三分之二时,是穿孔放气的最佳时机。3,菌棒穿孔放气时,要分批错开进行。防止温度升的快,升的高。总之,这三个方面是我们穿孔放气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也只有我们按照这三个方面去做,才能在穿孔放气这个环节,真正的做好。
 四、菌棒发菌成熟。菌棒在穿孔放气之后,继续发菌。渐渐地肿瘤物布满整个菌棒,慢慢地菌棒表层颜色变成棕色,整个菌棒棕色越来越浓,这时菌棒是否成熟了呢?我们知道菌棒排棒脱袋后,如果菌棒还太嫩,那么菌棒就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出菇管理就很难,菌棒产量就不会高。但是菌棒太老,菌棒出菇又会很密很多,菇就偏小,产量虽高,但价格不会高。只有当菌棒刚好成熟,处于壮年之时,出菇才能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才会出现高品质的香菇,也才会出现高产量的香菇。所以我们要选择菌棒刚好成熟或成熟不久,正处于最健壮最有力时,排棒出菇。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出高品位高产量的香菇。那么在菌棒养菌中,如何准确判断菌棒是否成熟呢?一眼看,菌棒的颜色是不是都已转成黄棕色。二手摸,用手摸菌棒的表层,有弹性、有非常柔软的感觉。不是硬邦邦的。三心算,心中计算着菌棒发菌的时间,这个品种的菌龄是否达到。四做出菇试验,如果前面三种都达到要求了,也不能说明菌棒就一定成熟了。仅仅凭前面三条,我们还是不能确定菌棒是否真正成熟,只有当菌棒做过出菇试验,才能明确。我们在场地的不同位置,抽取少量的菌棒,用振动菌棒的形式或用注水的形式或拉大温差来刺激,让菌棒出菇。经过三、四天后,看看菌棒能出几个菇。如果每个菌棒都能出十个以上的菇,那么就代表
这批菌棒成熟了,可以马上出田排棒了。否则菌棒还没有成熟,还要继续养菌。所以判断菌棒是否成熟,必须结合着四点。只有这四点都达到了,才能允许自己排棒脱袋出菇,切不可鲁莽排棒出菇,不然就会出菇失败,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自己在种植香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注意菌棒的成熟度,经过三到五年,你就会有感觉。能感觉的到菌棒是否成熟,能敏感的觉察出菌棒在什么时候成熟了。有了这种感觉,才算真正掌握了菌棒发菌从“开始——发展——高潮——成熟”的各个过程,才算真正掌握菌棒养菌的最重要环节。
 总之,菌棒发菌、养菌非常关键和重要。菌棒只有养好菌、发好棒,才能为以后出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菌丝在发菌的各个阶段正常发菌,菌丝才能浓白、健壮。只有菌丝在“开始——发展——高潮——成熟”的各个环节一环套一环,马不停息,一气呵成的发菌,才能缩短菌龄。菌棒才会提早成熟,才会及时出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