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景区楹联集锦(一)桃花源景区楹联集锦(一) 桃花山牌坊联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红树青山①,斜阳②古道③; 桃花流水④,福地洞天⑤。 此联原为石刻隶书,款署唐伯球题。联为县人甘澍撰,辽宁盖平人惠慕侠书,已毁。现联为石刻行书,桃源师范退休教师胡正谱补字。 注释:①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中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②斜阳即夕阳。③古道:旧时的官道。桃花源前的大道就是古时的官道。元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有“古道西风瘦马”句。④唐李白《山中问答》中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神仙所居住的名山胜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分。桃花源为三十六洞天中的 另有一说为:红树,指桃花烂漫的桃树;青山,名胜古迹名,今在桃花源内有青山村;斜阳,指渔村夕照,古潇湘八景之一;古道,即桃源古道,又叫桃源道,桃源路,武陵路,在桃花源山上,非指马路。 联语大意:这儿红桃艳艳,青山葱郁,斜阳照着古代的官道,光景奇绝。看到这灼灼桃花清清流水,觉得真不愧为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 菊圃大门联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杀;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却怪武陵渔①,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杀; 欲寻彭泽宰②,问田园③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木刻行书。上款“民国三十年冬月”,下款“益阳夏受祺惺耕甫识④”。 注释:①桃花源中的避秦人是武陵渔郎于晋太元年间发现的。②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③《桃花源诗并序》中曾描绘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甫识,即初识。 联语大意:只怪那武陵渔人,由洞口回来后说出桃花源的隐秘,几乎忙坏了古今游人;我很想寻访渊明先生,问问他所写的良田美池何在,现在所看到的只有桃花流水依然如故。 菊圃回廊联 且欲近寻彭泽宰; 至今传者武陵人。 且欲近寻彭泽宰①, 至今传者武陵人②。 县人许开椿集句,张弓书。张弓,浏阳人,善各体书法,并工绘画篆刻。现为湖南省书协理事,常德市书协主席。 注释:①唐崔曙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②为唐韩愈《桃源图》中诗句;“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联语大意:我一来桃花源,就想寻访陶渊明先生,因为他给我们写了《桃花源诗并序》,所以武陵渔人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 菊圃回廊联 俎豆衣裳皆旧制; 垂髫黄发尽欢颜。 俎豆衣裳皆旧制①; 垂髫黄发②尽欢颜。 颜家龙书。颜家龙,涟源人,书法家,现为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主席。 注释:①《桃花源诗》中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②《桃花源记》中句:黄发垂髫(tiao条)并怡然自乐。 联语大意:桃花源中人祭祀还是古法,衣服也是旧式样;但小孩、老人都尽情欢笑,生活很幸福。 渊明祠廊柱联
仗群英奋战,当今湘楚增辉。 凭靖节①宏文,世外桃源生色; 仗群英奋战②,当今湘楚增辉。 王首道撰,邓先成书。王首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顾委常委,生前多次来过桃花源,并为桃花源题联两副。邓先成,我省著名书法家,四川人,精通楷、行、草各体,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常务理事。 注释:①陶渊明逝世后,亲友们合议私谥他为靖节征士。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湖南人参加的最多,不少人后来成为革命领导人物,包括作者本人。 联语大意:凭着陶渊明先生的千古奇文,世外桃源这地方更加美丽神秘,由于英雄的奋斗,当今湘楚之地显得光彩夺目。 渊明祠廊柱联 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 性嗜酒,不汲宝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 心爱菊,睥睨①荣华,难为斗米折腰②,辞去彭泽县令; 性嗜酒,不汲宝贵③,甘愿南山种豆④,归来五柳先生⑤。 吉林石东华撰书。石东华,吉林画报社副编审,中国书协会员。 注释:①睥睨(pi ni僻腻):斜视,有厌恶或傲慢之意。②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吏役说县令应束带谒见。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因而辞去官职。③陶渊明在自况文《五柳先生传》中有句云:不汲汲于富贵。④陶诗有“种豆南山下”之句。⑤陶渊明因有《五柳先生传》一文,人们也称其为五柳先生。 联语大意: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了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 渊明祠内楹联 三载此栖迟,寻看道士种桃,洞口春风应笑我;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篱边秋色最宜人。 三载此栖迟①,寻看道士种桃②,洞口春风应笑我;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③,篱边秋色最宜人④。 木刻隶书。上款:“民国二十四年秋九月”。下款:“桃源县长长沙刘端廉归去留题”。 注释:①栖迟:生活、居留。②寻:不久。明桃源观住持道人曾世显,人称种桃道人;唐刘禹锡诗句中有“种桃道人归何处”。③高贤采菊,指渊明采菊。④陶渊明的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还有“秋菊有佳色”句。最宜人指最使人感到适意。 联语大意:在桃源作官三年,不久前看过道士种桃,洞口的春风也应嘲笑我这个宦海沉浮的人;大家聊且共醉一杯重阳酒吧!我很羡慕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的真意,不久我也将去领略那适意的篱边秋色。 渊明祠门联 武陵渔早逝矣,却撩得千古游客,不断问津,终未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看他荷锄种豆,乃叹误入尘网,念兹情也,翻写成桃花源记; 彭泽令安在哉?凭说道四方宾朋,何尝迷路,更分明田园丰稔,山水灵秀,洞天福地,皆偶尔留连,拭目画栋雕梁,惟因换了人间,到此境兮,亦思赋归去来辞。 武陵渔早逝矣,却撩得千古游客,不断问津,终未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看他荷锄种豆,乃叹误入尘网,念兹情也,翻写成桃花源记; 彭泽令安在哉?凭说道四方宾朋,何尝迷路,更分明田园丰稔①,山水灵秀,洞天福地,皆偶尔留连,拭目画栋雕梁,惟因换了人间,到此境兮,亦思赋归去来辞②。 上款为“丙寅春日为湖南桃源县文化局征联而撰之”,下款为江都韩冬冰并书时客居四川。韩冬冰,江都人,著名书法家。 注释:①稔(ren忍),庄稼丰收。②陶渊明辞彭泽令时所写的代表作。 联语大意:发现桃花源的渔郎早已不知去向,因为他,逗得古今游人不断问津寻幽,但始终没有看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人小孩怡然自乐的景象。也难怪渊明先生,甘愿荷锄种豆,因为他认为去做官是误入尘网,他所处的社会是如此黑暗,想到这情景,他就写下了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诗并序》;做过彭泽令的陶老先生而今在哪里?听说各路游客,并没有迷路,分明看到了丰收的田园,灵秀的山水,福地洞天,而且留连忘返。抬眼看看美丽的楼台亭阁吧。因为换了人间啊。到了这样的地方,还哪里会有陶先生写《归去来兮辞》那样的心境呢? 菊圃内文物室门联 避世乃为贤,看流水桃花,送尽六朝人物; 避世乃为贤①,看流水桃花,送尽六朝②人物; 木刻篆体联,上款为“清蜀东余良栋撰”,下款为“潮阳陈大羽补书”。余良栋为清光绪年间桃源县令;陈大羽,潮阳人,南京美院教授,全国著名书法家。 注释:①避世,指归隐;贤,有道德的人。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偏安江南,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首都,称六朝。③问津,游桃花源;吏:官。④搴(qian千):拔取。⑤三楚:指楚国。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联语大意: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道德高尚,写出了一篇不朽的《桃花源诗并序》,六朝人物象大浪淘沙般地送走了,只有他千古留名;我因为做桃源县令才来桃花源问津,我诚心地拔取福地的香草敬献陶令,感谢他的文章为楚地境内另辟了一个“世外桃源”新天地。 菊圃廊右石圆门联 山若有灵应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山若有灵①应识我; 水如无意②莫回头。 木刻行书。上款“民国已卯夏”,下款为“曾杰书”。 注释:①据说名山皆有灵气,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②成语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句,此处是说水有情意。 联语大意:桃花山要是真有灵气,应该认识我这个热爱山水的游客;桃花溪的流水,假如没有情意,它就不会随着山势缭绕流转。 菊圃回廊右亭联 桃源开仙境; 文章绘彩虹。 联语大意:桃花源这个人间仙境向世人敞开了胸怀;《桃花源诗并序》这篇文章象彩虹一般绚丽夺目。
四塞山河归汉阙; 二陵风雨送秦师。 四塞山河归汉阙①; 二陵②风雨送秦师。 朝瑞书。朝瑞,书法家。 注释:①塞(sai赛):边关。汉阙:汉朝宫殿。②二陵:指秦始皇与秦二世之墓。 联语大意:全国山河,都归了汉室,不可一世的秦人兵马,在秦朝两个皇帝陵前的风雨中消失。 菊圃回廊左石圆门联 安得历朝皆舜典; 但期举世看桃源。 安得历朝皆舜典①; 但期举世看桃源。 刘至善撰并书。 注释:①舜,为我国古代一位贤明的君王。舜典,为一部书,记叙虞舜时的活动史事。 联语大意:如何能历代相传舜的治国办法?但希望举国都象桃花源中那样没有剥削压迫,自耕自食、怡然自乐就好了。 碑廊进口联 桃源胜境传千古; 魏晋奇才颂万年。 桃源胜境传千古; 魏晋奇才①颂万年。 内蒙赵斌撰,张九书。张九,名文卿,湖南省音协副主席,湘剧音乐专家。省内著名书法家。 注释:①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魏晋几朝最突出的文学家、诗人。 联语大意: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传颂千古不朽;魏晋几代的奇才陶渊明,他的才华将被千秋万代讴歌。 碑廊出口联 开眼界莫如登高举; 观此园胜于读古书。 开眼界莫如登高举①; 观此园胜于读古书。 刘祖荣、王庆章联句。刘祖荣,又名刘钦。常德师范学校退休语文教师。退休后,为桃花源文化建设奔忙于二十余载,一直到临终仍不忘桃花源的建设。刘先生古文功底极厚,博览群书。为桃花源的楹联收集、征集,作出重大贡献。另外,为桃花源编印收集了资料近百万字,先生自号仙源老人,对桃花源深情似海。王庆章,号黑翁,哈尔滨人,爱书画。现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美协顾问。 注释:①高举,为桃花山山顶建筑高举阁之名。高举阁取名源于桃花源诗后两句“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联语大意:要开阔眼界,没有比登上高举阁更好的了;仔细看看碑廊菊圃,有如翻读一部古书。 遇仙桥楹联
不须询甲子,笑呼村酒醉桃花。 乘兴访仙家①,带得红尘入幽谷②; 不须询甲子③,笑呼村酒醉桃花④。 原联为木刻隶书,楚沩李元燮、泰河张敬之集句,衡山尹乐道书。联已佚。现联为木刻行书,杨炳南补书。杨炳南,桃源人,曾任省新闻图片社社长,著名书法家。 注释:①清桃源唐祺《游桃川》中诗句。②元代诗人萨都刺《桃源行题赵仲穆画》中诗句。③古诗有“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句。④明桃源人杜汝晦《桃川》诗中句。 联语大意:我们乘着浓烈的游兴来访问人间仙境,遗憾的是把外界的红尘也带进幽谷来了;不必向山中人询问什么年月,因为这里面是没有日历的,只要笑着叫他们准备家酿,就在桃林里品酒赏花买一醉。 遇仙桥楹联 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春风不知从来。 花藏仙溪①,落英②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③,春风不知从来④。 原联为清吴玉麟集李白《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中句。已佚。现联为陈国安补书。陈国安,益阳人,省著名书法家,省书协会员,常德市书协副主席,曾为桃花源多次撰书楹联。 注释:①仙溪,指桃花溪。②落英,即落花。③渔者,指武陵渔人。④从来,指从哪儿来。 联语大意:桃花是藏在仙溪之内的,片片落花从哪里流出来的呢?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入了一个神秘奇异的境界。但是,阵阵春风又是何处吹来的呢? 水源亭楹联 乐土赏今朝,此身果入桃源路; 寓言伤华夏,陶令空迷洞口云。 乐土①赏今朝,此身果入桃源路; 寓言②伤华夏③,陶令空迷洞口云。 成都丁季鹤撰,徐无闻书。 注释:①乐土,指《桃花源诗并序》中所描绘的那片神秘土地。②寓言,指《桃花源诗并序》。③伤华夏,为华夏广大人民的不幸而悲伤。 联语大意:桃花源现在才真正成了可观赏的乐土,我今日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厚望,踏上游览桃花源之路。陶渊明当时为人民的不幸而悲伤,写出了寄托自己情怀的寓言《桃花源诗并序》,可那只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水源亭楹联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①; 亭②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李维丙撰,武衡补书。 注释:①我问桃花,桃花不语。②亭,指水源亭。此亭明朝时始建曰伴霞亭;清人改建为水源亭,后毁于白蚁危害。一九八三年复建。 联语大意:桃源洞开辟于什么时候?问桃花,花不解语,没有回答;水源亭蹲在洞口的角落里,来到亭中,面对潭水,引起人无限的遐思和怀古之感。 白云轩楹联 偶闻黄发石中语; 时有白云衣上生。 偶闻黄发①石中语; 时有白云衣上生。 上款“丁巳仲夏”,下款“刘泽渠题于秦人古洞”。 注释:①黄发,指老人。 联语大意:偶尔可听到石洞中似有避秦老人在说话;时而看到白云好象是从衣服上生出来的。(此联给人一种意境,颇有仙气。白云生出来,是突出山之高,山高云生。) 临仙馆联 高阁矗重冈,看壶头耸翠,穿石缭青,花流古洞,仙隐桃川,凭栏揽胜,满眼尽诗情画意; 名区多故实,想新息据鞍,朗州玩月,记颂渊明,歌传正则,追昔抚今,扪心应后乐先忧。 高阁矗重冈,看壶头耸翠,穿石缭青①,花流古洞②,仙隐桃川③,凭栏揽胜,满眼尽诗情画意; 名区多故实④,想新息据鞍⑤,朗州玩月⑥,记颂渊明,歌传正则⑦,追昔抚今,扪心应后乐先忧⑧。 赵道模撰,姚金龙书。赵道模,桃源县一中退休语文教师,字松川,武陵人,大学毕业后担任中学教师数十年,对古典文学深有研究,擅长诗词,为桃源教育界名宿。姚金龙,中学教师,著名书法家。 注释:①“壶头耸翠”、“穿石缭青”均在沅水之滨,为前清桃源县令谭震所定“桃源十二景”中的两景。②古洞,指秦人洞。③“桃川仙隐”,为桃源县“外八景”之首。④名区,指出名的风景区;故实,指历史掌故。⑤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封新息候。晚年,要求统兵南征五溪蛮,恐帝嫌其老,因乘马据鞍,往来驰骋,顾盼自如,以示可用。帝曾赞曰:“矍铄(jue shuo决朔)哉是翁也。”⑥唐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时,多次来桃花源。一年中秋,曾在桃花源赏月一夜,留有《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诗。⑦屈原名平,又名正则。他在《离骚》中曾有句云:“名予曰正则兮,字予曰灵均”。⑧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句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联语大意:高举阁矗立在重重叠叠的山冈之上,登阁纵目,看见青青的壶头上,奇特的穿石岩;秦人古洞内流出片片落英,桃源县境内的第一景桃花源尽收眼底;倚着栏杆流览名胜,满眼满脑都是诗之情、画之意;出名的风景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历史掌故的,登上阁之后,想起据鞍矍铄的马援,风流多才的刘禹锡,写下千古不朽文章的陶渊明,以及我国第一个最伟大的诗人屈原,追想当年事,对照今日情,扪心自问,做人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临仙馆联 把酒高举阁,醉邀秦人仙子; 抚琴桃花源,惊动罗汉观音。 把酒高举阁,醉邀秦人①仙子②; 抚琴桃花源,惊动罗汉③观音④。 桃源刘炎卿撰,北京李铎书。刘炎卿,桃源人,著名汉戏乐师,全国剧协会员,一生从事戏曲研究,曾编汉剧乐谱全集,对汉戏发展卓有贡献。晚年退休在家,亦爱诗词联语。李铎,湖南人,中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全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著有《书法入门》、《李铎书前后〈出师表〉》等,其作品沉雄朴茂,苍拔洒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注释:①秦人,指秦人洞中的避秦者。②仙子,指遇仙桥上的神仙。③罗汉,指桃花观中的名树罗汉松。④观音,指桃花观中供奉的观音大士像。 联语大意:我在高举阁临风把酒,醉意朦胧,好似邀动了避秦人和神仙们来同饮一杯;我在高举阁面江抚琴,那琴声使得罗汉松频频点头,观士音微微含笑。 临仙馆联 高阁聚良朋,借仙源觅句,古洞寻芳,思与高人数晨夕; 举杯临胜境,看春水浮蓝,秋山泼黛,乐从野老话桑麻。 高阁聚良朋,借仙源觅句,古洞寻芳,思与高人数晨夕①; 举杯临胜境,看春水浮蓝,秋山泼黛②,乐从野老话桑麻③。 桃源吴习之撰,岳阳朱仁夫书。吴习之,桃源教师,从教四十余年,喜爱诗词联语。朱仁夫,岳阳人,岳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书法家。 注释:①陶诗有“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②黛,青黑色。③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句。 联语大意:好友良朋在高举阁相聚,借桃花源这块宝地,吟诗觅句,去秦人古洞探幽,我真想和高人们晨夕相处,畅叙衷曲;面对美景举杯痛饮,看那江水如蓝的沅江,看那深青色的远山,我特别愿意和桃花源中人一样过那田园生活。 临仙馆联 高兴好登楼,秦人事,汉家业,魏晋风云,千载几沉浮,都付茫茫烟雨; 举杯宜引吭,陶令诗,摩诘行,渔樵歌唱,万山同应和,漫传袅袅清音。 高兴好登楼,秦人事,汉家业,魏晋风云,千载几沉浮,都付茫茫烟雨; 举杯宜引吭,陶令诗,摩诘行①,渔樵歌唱,万山同应和,漫传袅袅清音。 桃源张弩撰,南县夏日炎书。张弩,祖居益阳,弱冠入桃源籍。自号“挽强之夫”,执教四十余年,现在任武陵诗社副主编,桃源诗社主编,著有《挽强诗稿》。夏日炎,南县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多年,曾任中学校长,县文化馆长,精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注释:①摩洁行,指唐王维所写的《桃源行》诗。 联语大意:高兴的时候正好登上高举阁,登阁想起秦朝的兴衰,汉业的创败,魏晋的风云变幻,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沉与浮,但是这些都象烟云一般成为过去;在阁上饮酒,适宜引吭高歌,唱那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唱那王维的《桃源行》,加上江边渔歌,深山樵唱,万方响应,那袅袅不绝的清音,被传得很远很远。 寻契馆联 高山流水寻吾契; 绿竹苍松是我师。 高山流水①寻吾契②; 绿竹苍松是我师。 杨炳南撰并书。 注释:①高山流水:相传春秋战国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日江边相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抚一曲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人因琴成为生死之交。后人以“高山流水”称知音或知已。②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最后一句:“高举寻吾契”。 联语大意:到桃花源来,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契友;桃花源那绿竹苍松,纯洁高尚,是我的师表。 注:本辑楹联及其注释、解读全部源于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桃花源文化荟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