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我们在西安游玩后,乘火车到达华山。 我在1998年,2005年两次来过华山,由于跟团,两次都是坐缆车到达北峰,然后再攀登金锁关。五岳之中,华山最险,两次都未能从山脚步行上山,始终觉得是一大遗憾。因此,这次带着妻子、儿子一起重游旧地,一来是领略华山的风光,二来是实现步行上山的愿望。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我们的体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吃完早餐后,我们于7:30时离开宾馆,先到玉泉院内参观。因为时间尚早,院内比较幽静,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游人。这里古木参天,别有洞天,严长明的一副对联恰到好处“三峰三霄通,宝掌千秋留藓迹;一岳一石作,金天万里矗莲花”。正当我暗暗称奇之际,台阶上矗立的一块大石碑,上面大书“第一山”三个字,是宋代书画家米芾的笔迹,书法飞舞。 出了玉泉院,走了一小段路,一座书写“华山”两字的牌坊矗立眼前,我们的心情是多么兴奋啊!华山,我们来啦!不管多么艰辛,我们今天将好好体验你的险峻和博大! 过五龙桥,我们向山上走去。路慢慢向上蜿蜒伸展,沿溪流而上;抬头仰望,天空澄蓝而明朗,真是天公造美啊!华山的山体多石,树木较少,远看山峰,像斧削一样,令人印象难忘!朝阳映照在岩石上,光线特别强烈。五里关之前的路还算比较平缓,石蹬不多,但过了五里关,山路就开始陡峭了。路旁是巨大的岩石,山径不时在峭壁下穿行。步行登山的人原本就不多,走了一段距离更是把行人拉开了,走在寂静的深谷中,真有“千山鸟飞绝”之感! 走走停停,随着攀登的高度逐渐提高,我们携带的食物也在逐渐减少。过了毛女洞、云门,来到青柯坪,这里岩石挺拔,回首望去,一路走来仍在峡谷深壑中。我们打开华山地图来看,到达华山北峰,这里大概走了一半路程吧! 过了梓潼宫,前面一峭壁崭立,挡住了去路,左右两边各有一串石磴,直上石崖顶部,仰看铁索斜悬,真令人心寒。走近一点,只见石壁上有三个漆红字“回心石”,我想,难道前面的石磴难走,劝人们回心转意,放弃攀登之意吗! 我们选择从左面攀登,当手心的汗还未干,心“扑扑”跳过不停时,千尺幢已出现在我们眼前!未登华山前,“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猢狲愁”、“苍龙岭”这些华山险峻处,在我脑海中不知出现过多少回了!单单是这些名称,许多人即止步于华山山脚了!我们可不敢掉以轻心,把剩余的所有食物全部消灭,并稍作休息后,再向千尺幢进发!这是一条在千仞石壁间凿出的狭小通道,石缝内凿出三百七十余级,从下面仰视,天开一线不见尽头。我们手握铁链,踏着几乎垂直的石磴,身体贴着前面的岩壁,屏息静气、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爬。我在前面开路,儿子在中间,妻子随后,一步一步往上挪。我偷偷回头,下瞰如深井,不禁胆战心惊!于是反复叮嘱大家不要往下看。爬到尽头,是一个二米左右的洞口,由上往下看,如一深井,因此称“天井”,井口有个铁盖,只要将铁盖盖上,上山的路便被堵住了。这里是“太华咽喉”,真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我们的气还未喘定,前面又出现了如天梯般的百尺峡。过百尺峡,眼前突现两座高耸的石壁,中间夹着一巨石,上面刻有“惊心石”的字样。战战惊惊地穿过石底,回望巨石,另一面又刻有“平心石”三字,我们的心情仿佛也随之平静下来。至此,我才真正感受到华山“千尺幢”、“百尺峡”的贴切!明代诗人顾咸正的诗恰到好处:“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 不知不觉到了群仙观,再往前走的两个险要处,是“老君犁沟”和“猢狲愁”。石蹬狭长依势而上,形状如犁,故称“老君犁沟”。此时,已近下午2时,我们在华山山径上已爬了差不多6个小时了,三人已相当疲倦,看来,“老君犁沟”和“猢狲愁”的难度更大啊!“老君犁沟”的石蹬一面贴着悬崖,另一面下临深渊,险要异常,我们目不敢斜视,全神以赴往上攀爬。 终于过了“猢狲愁”,我们到达北峰。由于缆车站建在北峰,许多团队在此集中,游人骤多。我们在北峰的餐馆吃过午餐,继续登到北峰的“华山论剑”处,极目远眺,只见景色秀丽,山势峥嵘;遥看苍龙岭,如巨龙蜿蜒;洛、渭、黄三河如带,关中平原宽广无垠。真是“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 这次攀登华山,虽然经历了许多艰辛,体力和毅力经受了考验,但我们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儿子,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锻炼了筋骨,磨练了意志,收获真是不少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