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去无踪 宝宝更出众

 明天会更好0616 2015-02-13

  虽然已经立春好几天了,郑州这几天的气温也略有回升,但是最低温度依旧在零摄氏度以下,且天气比较干燥,这是导致小儿湿疹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事件

  湿疹使人烦躁不安

  圆圆的妈妈最近发现孩子的皮肤很干燥,且伴有脱屑,就帮她在身上抹了些润肤霜,结果第二天发现孩子不停地挠抓,一直喊着痒痒。妈妈帮她脱下衣服发现,除了皮肤干燥、发红外,身上还出现了很多小疹子,赶到医院被告知孩子得了湿疹。

  郑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宋俐介绍道,湿疹也叫胎癣或奶癣,瘙痒剧烈。湿疹多长在头面部、颈背部或四肢,刚开始为米粒样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散布或密集在一起,一般常由面部开始,以后逐渐增多,并伴有小水疱。

  长在头皮上的湿疹,多糜烂流水,结成黄色厚痂;长在面部的湿疹,多为淡红色斑,上覆细薄鳞屑或痂皮。

  宋俐描述道:"湿疹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散布或密集在一起。"一般常由面部开始,常流黄水,可形成水疮,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痂盖。湿疹使皮肤发痒,所以宝宝经常烦躁不安,不断搔抓,容易出血,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脓疤或脓痂。

  诱因

  多种因素都可能是元凶

  "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都有关。"宋俐说。

  湿疹主要是对饮食、空气或接触物过敏所致,常伴有皮肤干燥,初春季节皮肤干燥本身也易加重病情。

  有些宝宝天生就是过敏体质,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这类宝宝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

  另外宝宝穿的化纤类的衣服、羊毛绒的被子、装有动物毛绒的枕头、衣物上的染料和母亲的有色衣服等,都可能是引起宝宝过敏的原因。如果宝宝穿得太厚、室温太高等也可使湿疹情况加重。

  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筛查一下过敏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湿疹的复发。

  有些患儿家族中有人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异性皮炎等。此外,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喂养过度、大便干结、腹泻等情况时,也可诱发湿疹。

  对策

  贴身衣物尽量以纯棉为主

  湿疹使宝宝感到瘙痒,会不由自主地抓挠,抓破的话既痒又痛,十分影响宝宝的睡眠和饮食。宋俐与妈妈们分享了以下几种预防以及治疗湿疹的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尽量避免一切外来刺激,如穿着的衣服要轻、软、宽松,要穿纯棉的内衣,丝、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

  2. 避免过度的皮肤清洗,特别不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通常洗浴水温控制在35℃左右,洗浴时间15~20分钟;衣服、床单、尿布要勤洗换;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衣被不要过暖,减少汗液分泌刺激。

  3. 注意饮食的调节,观察患儿对食物的敏感反应,必要时可进行食物过敏原测定,尽量减少食用蛋类、鱼、虾等敏感食物,部分严重湿疹患儿如测定牛奶蛋白过敏可考虑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对于母乳喂养患儿母亲要避免食用患儿敏感的食物。

  4. 局部可较早应用抗炎类药膏及角化促成剂,痂皮较厚者可外用植物油软化去除;对于中重度湿疹的治疗可选用弱效或中效激素类药膏,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有选择地间断使用是安全的;有感染渗出者可应用湿敷剂及抗菌药膏。

  5. 瘙痒剧烈者可适当口服抗组胺药物,有感染时可短期应用抗生素。

  6. 冬季婴儿湿疹高发与气候干燥导致患儿皮肤干燥有关,干燥性皮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对于皮肤干燥型湿疹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选用合适的低敏保湿润肤剂,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利于湿疹痊愈和减少复发。空气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为宜。

  7. 各种感染因素会导致湿疹加重,因此湿疹患儿应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外伤及消化不良;在湿疹急性感染期应尽量避免接种疫苗。

  8. 要明白湿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不要苛求一次性治愈,要配合医生应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正确安全的治疗方法将婴儿湿疹控制在最轻状态,帮助患儿顺利渡过婴儿期。

  链接

  湿疹什么时候会好转?

  湿疹发病年龄在1个月~2岁,4个月~10个月时比较重,1岁以后逐渐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湿疹面积会逐渐减小,通常2岁可以自愈。因为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活动量增加,免疫系统发育会逐渐完善,胃肠消化功能也逐渐好转,所以湿疹复发机会较小。

  【个性育儿编辑整理】

  微信扫一扫,免费关注”个性育儿”微信平台.

  

  每日精彩育儿知识推送给您.

  或添加我们的微信号: gexingyuer (公众账号搜索gexingyuer长按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