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牛市的逻辑(三):分母牛市

 江苏常熟老李 2015-02-13
 昨天晚上,应一位少年的邀请,扬韬有幸与一位国内投资界的重量级人物共进晚餐并探讨关于市场的看法。关于这位天才少年,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再写另一段传奇。而这位大佬级人物,确实普通得犹如邻家大叔,衣着不光鲜,言语谈吐不张扬,吃剩下的打包很自然,饭后自己步行回家。如果不知道他的底细,确实没法相信这是一位身价百亿元的大佬,低调而朴实,一如扬韬10年前遇到的另外一位身价过亿的大佬,天天骑自行车去大户室上班。

这位大佬并不认为目前市场就是牛市,他甚至于还在筹划移民、撤资去海外。席中他提出的尖锐问题,更足以让乐观者汗颜:如果说中国要成为大国,要崛起,请问你的文化、价值观、创新模式怎么办?光靠一堆钞票是不可能崛起的吧!他目前7成左右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加杠杆的情况下,年化收益15%左右。另外较多的资金是属于价值投资的,大约占2-3成。他曾经在2003年买入百万股以上的茅台,收获20倍以上的涨幅;也曾经一次性买入几亿股工商银行;而目前比较为市场所看重的,是他一次性投入近3亿元资金买入一只股票,迄今持有5年时间,几乎没有卖出过,盈利也不过2倍多。

在交谈中,他对扬韬提出的GDP涨10倍则股市应该涨10倍迅即做出反驳:国内生产总值类似于销售收入,凭什么销售收入增长10倍企业的每股收益就要增长10倍?我立时汗颜,做出一些解释。回来后再查资料,还是确信自己的逻辑没有问题的。

好吧,我们看2013年与1995年的区别。众所周知,1995年底,中国股市出现了历史性的低点,1996年起,一轮跨年大牛市拉开序幕,从此后,500多点的上证指数就成为了历史文物。1995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净利润211亿元。2013年,上市公司收入变为27.1万亿元,净利润变为22600亿元。没错,利润增长120倍,净利润增长107倍。
而这段时间,中国的GDP从6万亿元增长到56万亿元,增长8倍。

注意这期间的数字变化:GDP增长了8倍多,但上市公司群体的收入增长120倍、净利润增长107倍。但这是基于上市公司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的。上市公司数量从320家增长到2530家,公司总股本从850亿股增加到4.05万亿股,增长46倍。公司市值也从不足1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ABH),市值增长近23倍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120倍、利润增长107倍、市值增长23倍,这合理吗?

在这18年时间里,上市公司早已是翻天覆地慨而慷了。我们看看其中的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公司:
000001,深发展,现名平安银行,1995年净利润4.35亿元,2013年净利润152亿元,增长34倍。GDP增长8倍,深发展利润增长34倍,市值从24亿元增长当如今的980亿元,增长不过40多倍。那么,问题来了,2013年的平安银行是不是与1995年的深发展处于同一估值水平甚至要更低?
000002,深万科,1995年净利润1.47亿元,当时总市值不过8亿元。18年后,它的利润达到151亿元,市值810亿元。同样,经济增长8倍,万科的利润增长100倍,市值增长100倍,它的估值是不是跟1995年底一样?
600690,青岛海尔,1995年净利润1.17亿元,当时市值不过8亿元。18年后,它的利润达到41.6亿元,增长34倍,市值510亿元增长63倍。它目前的估值与1995年又有多大变化呢?

类似的例子还会有很多。好的公司,它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速。差的公司当然不如。但大浪淘沙,在借壳重组等模式下,一个壳公司的价值变化总是可以达到经济增速的水平的。所以,扬韬提出的“经济增长10倍则股市指数应该涨10倍”的观点,是无可厚非的!这不仅有中国股市发展的数据做依托,更有美国、日本和其它国家的统计数据做例证。

从这个角度说,2014年的股市步入牛市,本就是应有之义,无需再怀疑。

昨天晚上,大佬的问题是:真正的牛市,都是分子驱动的牛市,你说目前处于牛市,那么请问,是分子驱动的吗?

这个话题,隐含这对于股票价格的判断:股价其实是未来收益的贴现。它的计算公式是:股价=未来预期收益/(无风险利率 期望的风险溢价)。

如果是分子驱动的,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应该增长且增长速度很快。这样的牛市,是扎实的,一如2005-2008年的大牛市。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很快,但股价低估,结果造成股市暴涨。

但是,我们目前的牛市,不只是有分子驱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有分母驱动的成份。甚至于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一轮分母牛市。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