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牛乞丐”摆摊卖自己的书 常自问:我算作家吗

 儒学垴 2015-02-13

  他的自尊

  不愿接下5块钱

  媒体报道后,夏海波就被贴上了“乞丐”的标签。他认为,这是把双刃剑,媒体宣传后书好卖了,可他似乎也摆脱不了“乞丐”的标签。夏海波经常想,“不管以后走到什么程度,别人是否一直会说,这不是那个乞丐吗”。

  当上“最牛乞丐”,也改变了他以前设想的生活轨迹。他本想攒点钱开个小店,可媒体报道他出书后,他称只好放弃之前的想法,一心写书。

  “乞丐”的身份让夏海波出了名,也帮他卖出一些书,但夏海波内心却并不喜欢“乞丐”的身份。

  的老家在湖北农村,有时会有乞丐上门讨饭,当地人很反感,夏海波从小就认为乞丐是没有能力,不劳而获的人。可等到17岁,夏海波患病后,他不得不面对不仅上不了学,甚至连干农活都干不了的现实。

  说,他感觉到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变化。于是买了很便宜的止疼药,拄着拐杖出了家门,离家出走。

  2006年,夏海波出门后发过传单、帮人打过字,但都因身体原因被辞退。他在武汉中山公园看到一个老人拉二胡,有人给钱。夏海波回去考虑了一个月,“我们在农村看到乞讨的人都很反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喜欢乞丐,心里很放不下这个面子”。可房租、药费的压力,让他不得不挂上了“要饭,泣血求助”的牌子。夏海波说,他从那时就担心,“这块牌子会不会摘不下来了”。

  一个卖西瓜的看到夏海波,停下说,“你想吃西瓜,自己去劳动啊”。说完丢给夏海波5块钱。夏海波把钱扔在地上,他感觉自尊受到伤害。

  认为,别人给钱是出于爱心,“我感觉他的话语伤害了我”。

  “这个要饭的”、“骗子”,夏海波乞讨时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但时间长了他也无所谓,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