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皂荚不拘量(去子,酥炙)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3g,枣汤送下,日二次, 甚则日三夜一服。 (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主治) 主证:咳逆喘满,痰多稠黏如胶,咳唾不爽,甚则但坐不得 眠,或兼胸痛或连两胁,大便难,舌苔滑黏,脉象滑实。 副证:喉风、中风、痰饮等证。 (临证加减} 1.顽痰,合导痰汤(化橘红、半夏、天南星、茯苓、枳实、 甘草)以化痰通胸膈痞塞。 2.黄黏稠痰,加鱼腥草、开金锁、薏苡仁、冬瓜仁等以清 肺化痰。 3.本方加味治女阴白斑症:药用炉甘石30g,密陀僧12g, 煅龙骨9g,煅石膏9g,炮山甲6g,枯矾6g,飞滑石15g,制南 星9g,皂荚9g(去子筋)。共研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匀外敷。 [湖南中医杂志,1980,(1):803 4.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取质优之皂荚,刷尽泥灰后切断, 放人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炒至内无生心为度,研细末备用。 每次1g,每日2次,用糖拌匀吞服。[湖北中医杂志,1987,f”:25] 5。大黄、滑石、皂角,研末为散.治癃闭和大便不通,名 颠倒散。[万病回春] 6.人参、赤茯苓、白矾、半夏、白附子、天南星、枳壳、 皂角木白皮(酥炙)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九丸,姜汁送下,不拘时候。治劳风心脾壅滞,痰涎盛 多,喉中不利,涕唾稠黏,噎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名 皂角化痰丸。[内外伤辨惑论] 7。皂角去皮子炙,不拘多少,为末,酒搅面糊为丸,如梧 桐子,每服三十丸,酒下。治大小便不通,名皂角丸。 皂荚丸 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者,此丸主之。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歌曰: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蔚按:痰有固而不拔之势,故用皂荚开其壅闭,涤其污垢,又以枣膏安其胃气,祛邪中不离养正之法。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金匮要略药方研究及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