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兴球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连跌,还在探底。本轮油价下跌的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了油价连续下跌的局面。在诸多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起主导作用?这次油价下跌,是在需求增量放缓的状态下,供应量持续上升,全球原油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供应端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各种因素(特别是地缘政治因素),利用市场的变化,顺势放大自己的作用,推动市场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什么原因能够推动供应如此快速增长?是新技术!唯有新技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近十多年来,高油价推动下,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美国页岩气(油)革命获得成功,推动了油气增产,提高了供应能力。这是国际石油市场最主要的基本面。可以说,这轮油价下跌与新技术有关:新技术决定新阶段,新技术决定新形势,新技术引导新市场。
不妨看看实际情况:2005年以来,美国原油增产主要依靠页岩油气的开发。美国平均每年增产1000万吨原油,其中有700万吨来自于页岩油气。尽管大家还在怀疑,在不断下跌的油价下,页岩油气是否可以持续经济性开采,但众所周知,页岩油气一旦压裂成功,就可以持续稳产。世界油价下跌之后,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情况是,三年以前投产的项目基本都能够在当前的油价下正常生产,五年以前投产的项目在目前油价下仍具有盈利能力,而新近投产的页岩气项目是不增产的。目前,美国受油价影响较大的企业正在考虑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或是退出这一领域。这类企业大约占美国中小型企业总数的10%左右。总体来讲,美国的页岩气生产不会受到低油价太多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共识,人们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变化。节能技术发展很快,新能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青睐,能源利用的效率提高,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4%,高于预期0.2%,但同期美国能源增长为-0.4%,打破了以往在对能源市场分析过程中“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需求同步增长”的基本信条。事实上,能源革命已经在全世界涌动起来,2010年9月,德国率先宣布从“化石能源时代”迈向“可再生能源时代”的战略计划。
上述分析主要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国际油价每次上涨或下跌,都有其基本的原因。而本轮油价下跌,与以往不同,是从供应端开始的,带动市场变化的动力是新技术。企业应对这次油价变化的措施多种多样,各企业各有高招,但最根本的动力,还是要开发新技术,抓技术升级。企业一定要下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环境,加大创新力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方能应对低油价形势下面临的种种挑战。
这次油价下跌,将会对国际油气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从全球市场总体分析看,油价下跌第一轮冲击会使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通过市场机制再分配至石油净进口国,降低了净进口国的消费成本。第二轮冲击将是抗风险能力相对小的、或是银行规模小的国家。第三轮冲击将针对美国和欧洲。油价下跌对页岩油气的进一步开发形成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制约成本较高的长期能源战略投资等问题。
受到第四轮冲击将是中国。目前,分析普遍认为油价下跌对中国利好。但从长远看,低油价必然影响行业投资积极性,中国的油气行业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内产能储备不足,国外经营风险加大,必然影响未来持续发展。低油价降低了我国进口油气的成本,同时油气产业、新能源产业投资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面对低油价的新形势,我国石油企业要冷静分析,把握市场方向,努力寻找发展新动力,调整产业结构,规范资本流向,提高资本投入的效率。
要理顺金融秩序,调整国际投资策略。事实证明,美国“能源独立”取得了实际成效,改变了世界油气供应的基本结构。我国的地质情况、资源背景与美国不同,不能照搬照抄,但是要学习美国的战略思维,在能源的消费结构、供应方式、安全保障、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国内加大勘探力度,进一步搞好国际合作,以周边为主,就近供应。
要切实重视新技术开发。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要集成常规技术,培育核心技术,研发前沿技术。要加大研发投资,鼓励创新,健全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应利用这一段油价低位徘徊的机会,将追赶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攻关,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企业改革首先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前提是转变理念。在市场大变动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找到发展的新路。只有这样,才能抢先一步,站到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上。 来源:中国石油报 ------------------------- 免责声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