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二百六十一:《岳母刺字》

 杏坛归客 2015-02-15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他多次率军抗击金兵入侵,先后收复襄阳、信阳、郑州、洛阳等地。后被投降派秦  诬陷谋反入狱,11421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提起岳飞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很少有人不知道的。提到岳飞抗金保国的历史功绩,人们自然会想到“岳母刺字”的故事。的确,岳飞的成长,得益于母亲的教诲,为后世称颂。

       岳飞的名和字,还有一段来历,寄托着他父母的希望。据说,岳飞刚刚生下来的时侯,恰巧有一只大鹏鸟从岳家屋顶上飞过。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就给他起了一个单名叫飞,字鹏举。“鹏举”就是大鹏举翅高飞。取这样的名和字,表示父母希望儿子将来能“鹏程万里,远举高飞”的意思。

       岳飞的祖上,本是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由于勤劳节俭,后来积蓄了一些钱财。那时候,朝廷腐败无能,苟且偷安,从不过问国家的兴衰、人民的死活。那时,黄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成灾。岳飞生下来不到一个月,黄河在内黄(今河南黄县)决口。内黄与汤阴相邻,而且,汤阴地势平坦低洼,滔滔的洪水顷刻间把汤阴淹成茫茫一片。人们各自逃命,岳和家里的人也被洪水冲散了。母亲急中生智,抱着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坐进一个大缸里,随波逐流,母子才得以逃脱危险,幸存了下来。

       经过这次洪水的灾难以后,岳家母子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财产却被冲刷得一干二净。从此以后,家中主要依靠姚氏辛勤劳作,帮人家干零活,纺纱织布,挣点钱过日子。这样熬煎了好几年,岳飞已长成一个天真活泼的孩童了。

       小小年纪的岳飞爱听故事,岳母不顾一天的劳累,常常在夜里抽空给他讲古人刻苦学习、练武习文、仗义勇为的故事。为了让儿子从小得到锻练,母亲早早地为岳飞准备好篮筐和柴筢,让他每天到山上去拾柴草。劳动之余,岳母教孩子认字读书。晚上,没有灯油,就点燃枯柴杂草。岳飞很聪明,又肯用功,没多久他就认识了许多字,并且能一一写出来。常年的劳动锻练,更使岳飞养成了一种克勤克俭、刚强正直的思想作风。

       岳母看到儿子有出息,自然很高兴,就到附近的私塾里找老师,拿出自己历年积蓄的那点血汗钱,给岳飞做学费。岳飞得到读书的机会,学习更加努力,不少古代经典著作,他很快就读完了。后来,他是无书不读,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和《孙子兵法》。在老师和母亲的开导下,岳飞的学习方法也和别的孩子不同。他从不拘泥于个别文字、章句,而是着重领会通篇要旨和突出重点。有时为了背书或思考问题,他甚至通宵不眠。

       岳飞生活的北宋年间,可称得上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当时在位的宋徽宗,是一个腐败透顶的皇帝。他残酷得剥削、奴役人民,人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那时候,不单单是阶级矛盾很尖锐,民族矛盾也尖锐到空前严重的地步。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族,已经由分散走向统一,建立了金朝。金朝的统治者正剑拔弩张,虎视耽耽地盯着宋家王。民族的危亡,国家的前途,使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忧心忡忡。岳母深深地感到,在这样的年月里,年轻人要不练些武艺,是难于保卫国家的。乡里有一位失主深孚众望的人叫周同,他武艺高强,正招收一批年轻人练习武艺。母亲便领着岳飞拜周同做师父。

有一次,周同带着徒弟们演练射箭。他首先做示范射击,一连三箭命中目标。他对徒弟们说:

“要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能说得上是有射箭的功夫。”

接着,他让岳飞试射。岳飞张弓搭箭,一射中的,再射又中。周同见岳飞小小年纪,功底好,力量过人,能拉得开三百斤的硬弓,大为赞赏,于是就把自己心爱的那张弓送给了岳飞。岳飞如获至宝,更加刻苦训练。

岳飞在名师的指点下,武术、箭法一天比一天进步,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各种兵器都能运用自如。这时侯,不幸的是这位周同老师病故了。岳飞为失去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到悲痛。为了纪念这位老师,每月初一、十五,岳飞都要祭奠恩师。有时没钱,他甚至把自己的衣服卖掉,换点钱,买上酒肉和香纸,拿到周同的坟墓前上供。岳母看儿子这样知情达理有义气,心中非常高兴,就鼓励儿子把这种义气变成为“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行动。在岳母的教研下,青年时的岳飞立下誓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是啊,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祖国,那什么事情都是能够做到的。

1122年,就在岳飞二十岁的这年,为了保卫家园,抵抗外族统治集团的侵略,岳飞毅然抬军了。岳母非常支持儿子的行动,在岳飞离家的那一天,为了坚定儿子的抗敌意志,她让岳飞的夫人磨好墨,要岳飞跪在神祖牌位前,郑重地说:

“做娘的看到你有报国的志气,不膛浊富,甘守清贫,非常高兴。为了坚定你尽力报国的志向,永不动摇,我要在你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几个字。”

岳飞答道:

“母亲的教诲,孩儿早已记下了。但常理说:‘身体发肤,本是父母给的,不能随便损伤。’母亲说的,我一定照办就是,不必在背上刺字了吧?”

      岳母不同意。于是,岳飞就把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先在脊背正中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将绣花针顺着笔画刺点。每刺一下,岳飞的肌肉抽搐一下。

岳母低声问道:

“儿子,你痛吗?”

岳飞噙着眼泪回答说:

“母亲还没有刺,我哪里会痛呢!”

岳母激动地说:

“儿子,我知道你怕娘手软,故意说不痛。”

说着,就咬紧牙关一口气把字刺完,再将醋墨抹上,要儿子牢牢记在心头。

岳飞高高地抱紧双拳表示:

“我一定要实现母亲的训示!”

       岳飞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从投军的时侯起,直到最后被害,他始终牢记母亲的训示,一直站在抗金的最前列,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卫家园。他治军很严,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打扰民家。岳家军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因此,这支军队爱国热情高,战斗力强。

       岳飞不仅武功好,指挥才能出众,文章和诗词也写得很出色。在繁忙的行军和作战空隙中,他常写诗填词,以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是《满江红》这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这首词里,岳飞为了完成恢复祖国河山的伟大事业,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勉励自己,以“壮怀激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抱负。

遗憾地是,岳飞的大志并没有得以实现。正在他率军乘胜前进光复失地的时侯,以秦桧为首的卖国投降派,假借高宗的命令,接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立即撤兵,并解除他的兵权,押回杭州。

岳飞悲愤交集,临行前慨叹道: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就在1142年,秦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这位年仅三十九岁的民族英雄杀害了。

岳飞虽被害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他的母亲教子精忠报国的故事,也为世代父母所赞颂,并永远激励世世代代的父母们,把爱国主义的思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