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点评-19

 老樟xy67896789 2015-02-15
名家点评
作者: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名家:王家新: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副主席

     李有来: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龙开胜: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刘俊京: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作者:张钟天 吴永安 高微 赵二顺

注重运笔特性与变化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家新点评张钟天隶书团扇:此幅团扇隶书,首先形式很好,有现代审美理念。写得平和清秀,工整稳定,不急不躁,能看出作者对《曹全碑》有过较长时间的临摹学习。款识行距、字体大小也把握得基本到位。

  《曹全碑》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 、 《礼器》同属秀逸类,这些风格作者学习也不错。曹全隶法,遒丽紧密,虚和雍雅,笔意飞动,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柔中带刚,细筋入骨。运笔以“圆笔”为主,波画行笔的提按极为分明。这些特性作者还应深入领会。而且作者笔力不够,如果一味追求它秀美的外形表象,往往容易失之于纤弱。在临习时,应表其挺拔的一面。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而且建议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另外,在临习时要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重点放在用笔训练上。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在临摹时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临习者要注意:横、竖、点、挑、折、钩、撇都有各自特性。特别是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如直撇、斜撇等皆为隶书的经典之笔。副笔摘画一般不作大的发挥变化。这些建议仅供参考。



师法古人需高标准严要求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俊京点评赵二顺隶书横幅:观赵二顺先生作品师法汉曹全碑,整体章法布局合理,结构开张,笔画清秀,看的出赵先生在临习曹全碑上下了不少功夫,写到这种程度应该说师法正确,且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从高标准严要求上来讲,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多不足。

  第一,对曹全碑隶书把握不够精确,隶书笔画要求除带有连接者之外,要笔笔逆锋起笔,而赵先生的起笔大多露锋,有的则是魏碑的切笔,如“万”字草字头的两竖,“里”字短横,“龙”字右上小横,“不”字上横,“胡”字左上横等等。

  第二,个别字的结构处理不当,如“月”字撇画过早外弯,“阴”字右下部过大,第一个“时”字寸点太过外等。

  第三,很多笔画力度不够,牵强不和谐,如“月”字横画,“关”字右上横画及内“丝”软弱,“长”字上三横,“使”字捺画起笔处,撇画中间部分,“龙”字左下部,“月”字第一横画,“将”字右下钩画,“胡”字月字右上部,“马”字中间横画等等。

  第四,落款软弱,如“唐”字左撇过细软,另外“首”字写法不准确,“书”字写法有误多了一个弯等,希望赵先生再临些行书名帖,以加强落款力度。

  孙过庭《书谱》中曾讲:“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望赵先生在此基础上观察细致地悟一下曹全碑,并在笔画上增强力度,做到笔笔到位,力透纸背,这样就会有新的跨越,祝赵先生书艺大进。

 
矛盾的对立统一才能构建章法之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有来点评吴永安行书条幅:吴永安的作品在构图上采用了空间切割的办法,颇有意趣。通篇分成四个块面,主体部分为长方形,以行书写成;左侧三个块面,行楷相间。可以看出,作者费了不少心思,着意于制造矛盾,又用心调解矛盾,尽可能使章法在矛盾中求得统一。尽管还不够成熟,甚至还有点拼凑的痕迹,特别是左侧的三个块面,每个块面的大小差距不大,同时字体大小也太匀实,第一个块面又低了一截,显得不够艺术。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只要有这样一种整体意识,就十分难能可贵!随着技法水平不断提高,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会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面目来。

  通篇用了四枚印章,一为肖形瓦当,一为:“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另两枚为名印,有别于惯见的章法样式,让人联想到传世经典作品上密密麻麻的印痕。需要解释的是,那上面的印章除了作者自己钤盖的一两枚之外,其余的都是藏家所为,这些印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的历史厚度,但也破坏了作品整体平衡的美。吴永安的这幅作品在用印上显得有点多,致使通篇看上去有些花哨,用印位置也不是十分准确、恰当,作者还应在这方面细细加以推敲。



有细节方能有高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龙开胜点评高微行书横幅:高微书将进酒,总体气势不错,有王铎笔意,用笔大胆开张,草法也准确,线条也涩辣,笔法也较熟练。存在的问题是,有些线条太过夸张、纤弱,还有些偏扁薄,作品的好坏要看线条的弹性和张力。另外建议写草书不宜用这种纸,不好发挥,效果也不好,这种纸适宜写楷书和隶书。还有可能是笔误问题,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如青” ,你写成“成青” 。最后说说落款的问题,不妨把款识录于此,看有什么毛病:“书录唐朝李太白将进酒乐府一首于徐州彭城云龙湖北岸家中南窗之下武夫高微书” ,这完全是在凑字,重复啰嗦,一幅作品的完成,写到哪就算哪,没必要编一些拖沓文字补空白。要补也要编写有关或文雅的文字,不知可否,只是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