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194.1公分 横:59.3公分 文徵明(1470-1559),江苏长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停云生、衡山。画师沉周,书画双绝,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且画艺、德行皆为时人所重,受其影响者甚多并有所成就,如其子文彭、文嘉,姪儿文伯仁,学生陈淳、陆治、钱榖等人,都是吴派之中坚人物。 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树老干分披,杈枒四出;其后松树两干并伸,参云直上。背景石壁与松柏紧贴,塞地漫天,几无馀地,忽于绝高处界出飞泉一道,数折而下,遂使通幅于紧迫繁複之中,遽尔空灵疏朗,确为神来之笔。 此帧作于嘉靖己酉(1549)冬日,为文氏八十高龄所绘,而经力充沛,神气十足,笔墨纵逸,深雄险峻,是文徵明粗笔画作中极精之品。 明 唐寅 陶穀赠词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168.8公分 横:102.1公分 唐寅(1470-1532),吴县人。字子畏、伯虎。号六如,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擅诗文书画,尤以画艺见长;初师周臣,继而研学李唐、马远、夏圭,山水独具一格。 此作绘历史故事一则。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穀态度傲慢,在南唐后主面前出言不逊。南唐臣僚忿而设下圈套,派宫妓秦蒻兰扮做驿吏之女以诱之。原本盛气凌人的陶穀,见到温婉美丽的秦蒻兰之后,不禁为之邪念萌动,曲意奉迎并赠词讨好,变得庸俗不堪,遂败慎独之戒。不日,后主设宴招待陶穀,陶氏再次摆出正人君子派头,后主举起酒杯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即是陶穀所赠,顿时弄得陶穀面红耳赤,狼狈至极。 画中人物刻画,工谨微妙,陶穀拈鬚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著红烛。秦蒻兰束髮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佈局得体,设色秀研,而且理趣兼优,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题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 明 仇英 卷 绢本 设色画 纵:30.6公分 横:574.1公分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生卒年不详,近人据著录及画蹟研究,考订约生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际。少时尝为漆工、画磁匠,后学画于周臣,特工临摹,颇能夺真,精丽豔逸,无惭古人。山水、人物、楼台界画,靡不精细入神。为明四大家之一。 此卷盖描绘宫中嫔妃生活。画中园庭殿宇极其繁盛,台阁栏杆门牆皆用界笔画成,精细入神。而人物勾勒笔法秀劲,设色青绿重彩,穠丽典雅,其画虽仿宋人,然有超越之处。 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载,西汉元帝后供佳丽甚多,不得常见,遂遣画工毛延寿图形,再按图召幸。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昭君)不肯,遂不得见。幅中有画工为嫔妃写照者或即毛延寿其人情事。 明 徐渭 花竹 轴 纸本 水墨画 纵:337.6公分 横:103.5公分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号天池,晚年亦号青藤道人。个性好奇,曾将名字拆解为「田水月」作为落款。他曾担任闽督胡宗宪的幕僚,名重一时。但也受其连累,中年生活有巨大的波动,自杀数次未成,又因多疑杀妻而入狱,晚年则以写书卖画为生。他可能是中国艺术史上行迹最为狂怪的艺术家之一。 徐渭兼长诗文书画,也是重要的戏曲作家。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画风自成一家,山水、人物、花虫、竹石皆佳,尤其以花卉闻名。 本幅以水墨图绘竹石与花卉,根据他自己的题款,应该有十六种花,请大家清点一下是否正确。画中以微细多样的墨色变化,大笔刷出石面,双钩白描画竹,画花的笔法则快速咨肆,时见晕染与水墨流动,但墨调层次变化很多,画面活泼热闹而有生意。对画家而言,笔情墨趣的表现显然比精细描绘景物更为重要。 明 董其昌 夏木垂阴 轴 本 水墨画 纵:321.9公分 横:102.3公分 董其昌(1555-1636),江苏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万曆十六年(158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是晚明江南文化界的领袖,理论与创作兼长,收藏丰富而精于鉴赏,历代书画作品若经过他品题,则身价马上高涨。善书,尤其擅于行草。因为饱览古画,所绘山水得以集宋元各家之所长,主要从董源、巨然的传统而来,但自成一家。笔墨秀润苍鬱,爽朗潇洒,书法性甚强,而构图亦深受书法理论中「势」的概念所影响。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书,他所提出的南北宗传统之说,与其书画风格皆对当时及之后三百年艺坛影响甚巨。 根据董其昌自题,本幅是观董源之画后追仿之作,并加入黄公望的笔意。但画中所见并非模仿所得,其构图、用笔皆是董其昌集大成后之自我风貌。笔法脱胎自书法,讲究用笔使转的提顿抑扬,而墨色的浓淡燥湿,层次变化也很多。主山上黑白条块的对比强烈,意不在表现立体,而是追求画面虚实相生的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