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解释人为什么对前任念念不忘?

 pgl147258 2015-02-15

【方浩磊的回答(19票)】:

可以从自我扩张模型(self-expansion model)的角度解释。简单的说恋爱关系中的人可以看作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整体。当这段关系破裂,你会感觉你自我的一部分失去了。这个自我缩小的过程往往很痛苦。

————————————————————————————

10月20日更新: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就romantic relationship这个领域,关于分手的文献也是成千上万。想了解这方面的文献,有几个领域内权威的文章或者书值得一读:Helen Fisher,Arthur Aron, Susan Anderson, Nancy Collins, Jeffry Simpson等人。我下面的解答也只是从一个方面入手,毕竟恋爱关系,包括分手带来的情绪和体验是很复杂的。

我只从自我扩张模型(self-expansion,一下简称SE)来简单说一说,有谬误或者问题可以在评论里指出。

先简单介绍下SE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http://psycnet.apa.org/index.cfm?fa=search.displayRecord&uid=1993-03996-001

Aron, Aron & Smollen,1992 这篇文章至今已经被引用了1700多次, 算是self-expansion的开山之作。之后的Aron & Aron,1996, 1997都对这个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解读。这篇文章其实是一个测量表的validation,发布了Inclusion of Others in the Self Scale (IOS), 简图如下:

图中的两个圈表示两个人,你和你的对象,这个测量让你圈出来那个最能代表你和你对象关系的那副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次代表这关系的亲密程度,你和你的那个“TA”有多少重合

这个表的意义在于颠覆了之前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在SE出来之前,恋爱关系的模型大多基于Harold Kelley的Interdependence theory ,强调人际关系的互相依赖性。SE虽然也发迹于这个理论,但它的提出,让原本很难被量化的关系程度有了直观的解释。这个量表在后来被优化过,让所有选择里的圆圈变为同样大小,让被试者不会被圆圈大小影响选择。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原来恋爱中的人,“自己”已经远远超出了恋爱前的“自己”的框架,而吸收了对方的很多特质,甚至性格,这个过程同样适用于对方。这个自我扩张是一个过程,比如在形成恋爱关系的初期,随着的了解不断加深,这个自我扩张的速度非常快,等关系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则会减慢下来。当然了,自我扩张的速率和程度没多大关系(Lewandowski & Aron, 2002),亲密度和自我扩张程度也是两个概念,但我在这里故意混淆可以更容易理解。

Dr. Aron常用第一个例子是:你本来不会弹钢琴,但你的妻子很精通。有一天你去拜访一个朋友恰好看到他家摆着一个钢琴,虽然你自己和钢琴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你会很自然甚至很激动地说出来:"我的妻子会弹钢琴!”,甚至你也有种自己也会弹的感觉。同样,在一个试验中,被试者被要求区分自己和配偶的性格特质/个人特征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都是之前参加之前一个实验由被试者自己筛选出来的:比如眼睛颜色,出生地等等),往往会混淆自己和配偶的特质,在分配某些词时,反应时间也会被拉长,这意味着区分这些特质需要大脑更长时间的活动。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观察被试情侣/夫妻使用“我们”(we,our,us)的频率,发现和他们所反应的Inclusion other in the self程度正相关。

而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呢?一个可能的解释便是“你的自我已经吸收了很多你配偶/爱人的元素,两个人逐渐融为一个整体体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不是挖掘机……

分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其实就在上面的文章中,相关数据已经指出:两个人的亲密程度能够预测3个月后是否还保持恋爱关系;同时,也和“如果分手,亲密程度所期望的痛苦程度”正相关。因为这只是个scale validation的文章,在分手后果方面并没有深入去谈。

下面我们来一个基于SE专门来谈分手的文章: Losing a self-expanding relationship: Implications for the self-concept 第一作者Gary Lewandowski是Aron之前的学生。

他募集了一批刚刚经历分手的人参加了第一和第二个实验,并对他们进行了问答式的测量:分手之前的SE程度(SEQ, 一个关于SE的问卷),和分手前的亲密程度(IOS scale)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

结果发现分手前越大程度的自我扩张,分手后的自我压缩程度越大,并且对自我的认识更消极(控制了亲密程度之后,边缘显著)

第三个实验用了SE priming来预测可能的分手后果,具体实验过程就不描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文章里看。结论和前两个实验一直

类似的研究还有: http://psp.sagepub.com/content/36/2/147.short

现在我们再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分手后会对前任念念不忘?” 从自我扩张的角度来说,其实更可能的是对失去的自我的念念不忘,对那个更广阔,更丰满的自己的念念不忘。当然这个模型不是一个情绪模型,不能用来解释分手后情绪的变化,那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有很多。

我的回答只是从一个模型单方面的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其实很多理论都可以说出个七七八八。

心理学上如何解释「犯贱」? - 方浩磊的回答

我这个问题里的回答里简单介绍了Rusbult的Investment Model

英文介绍参: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Commitment

其实SE和IM也有很多想通之处,有兴趣可以参见这篇文献:Rusbult's Investment Model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elf-Expansion Model

其实关于Arthur Aron,上个心理学基础课的同学肯定不会陌生。70年代著名的“吊桥实验”就是他和Donald Dutton发表的,算是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的一个经典实验。

【柴健翌的回答(0票)】:

忘了的是老年痴呆好么

【马英侠的回答(1票)】:

从心理学来讲、先入为主,因为没有出现更好的之前,前任就是在生命里出现的最特别的那个。从生理学来讲、习惯所致,所谓前任,肯定是以前总是在一起在一起的,总是习惯在一起在一起,分开后,女人总是爱幻想不切实际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和前任一起的生活延续得来的。因此、结合楼主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得此结论:习惯所致+先入为主=念念不忘。

【若水尘埃的回答(0票)】:

付出的没有得到应有的想有的回报,

心理不平衡罢了!

【陈哮天的回答(0票)】:

因为,

【徐ruijie的回答(0票)】:

应该是有回味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