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武昌文昌门的前世今生

 YIFU_APS 2015-02-16
本帖最后由 邱雪斌 于 2013-8-19 06:30 编辑

DSC00622 (1).jpg DSC00623 (1).jpg DSC00624 (1).jpg DSC00625 (1).jpg 武昌历史上残存的最后一段古城墙)


   武昌城之前的夏口城、郢州城和鄂州城城垣及城门的具体方位和名称不易可考,亦少见文献。文献记载较详细的是,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这是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改建并基本定型。
   这次改建将宋元时期的鄂州旧城向黄鹄山(今蛇山)两侧大大展开,蛇山自此包入城中。整个武昌城周围20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十分坚固,墙高2-3丈不等。环城挖护城河一道河盘2丈余,水深1丈余。辟城门9座,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款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各城门间距离不等:宾阳门至忠孝门约900米,忠孝门至武胜门约1800米,武胜门至汉阳门约1250米,汉阳门至平湖门约600米,平湖门至文昌门约900米,文昌门至望山门约900米,望山门至保安门约600米,保安门至中和门约约640米,中和门至宾阳门约1800米。
排工歌
远望湖广高又高,九门俱用铜铁包。
窝风避浪文昌门,升斗量米平湖门。
迎宾接驾汉阳门,挑鱼卖菜武胜门。
推车抬轿忠孝门,游山玩景宾阳门。
推翻满清起义门,姑姑烧香保安门。
和尚骑马望山门,这是武昌九座门。

   公元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使顾璘重修武昌城,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更名起义门);改望泽门为望山门;竹款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汉阳门、平湖门和保安门三门未改名。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辛亥革命后改名聚义门)。
   文昌门外地面髙旷,且有红石矶控扼江流,形成天然的通津口岸,又与鲢鱼套“南市”毗邻,具有得地独尊,得水独厚的优势,吸引各路商贾,在历史上贸易繁盛,人流聚集,有上游四川、湖南运来的竹、木、粮食、煤炭和中药材等;从下游江西、安徽江苏运来的麻布、瓷器、茶叶、文具、海盐……均经长江漕运而至,“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航运畅通,商业繁荣,沿岸帆樯林立,行栈星罗棋布帮所、会馆应运而生,各行各业竟相开铺设店自然街道、阡陌列肆繁措市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展现一派生机。
    旧时文昌门一带为文化区,附近有湖广总督署、都司署、江夏县署等大小衙门,北有☆文昌阁、书院等;城外临江设有皇华馆和接官亭(为六角形亭阁,解放初拆除),地位尊崇。每逢乡试,湖北大主考一行人等按规定在文昌门外江边上岸,省城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在此迎候。礼毕,入接官亭旁的“皇华馆”,制台(总督)设宴洗尘,随后送“钦差大臣”入贡院下榻。
    1890年起,清末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主张“振兴工业为强国要图”先后在文昌门外,兴办了织布官局和纺纱官局,另在望山门外设缫丝官局和在平湖门外设制麻官局,这就是著名的“纺织四局”。1905年至1907年,在文昌门正街的江夏县署东侧兴建了占地30亩的中国第一座近代式监狱——湖北省模范监狱。
   1898年,张之洞还在文昌门附近开办了工艺学堂,学生五六十人,分习汽车、车床、绘图、翻砂、赤鉄、木漆、玻璃等各门工艺。该学堂后来迁往武昌鲢鱼套,附设工厂,改名中等工业学堂。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武昌城。围攻激战四十余天,城破。次年,政府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决定拆除城垣,文昌门也随及拆除,于是它也成为历史陈迹。
   民国时期,文昌门正街地名一直保留直至解放后。文昌门正街一部划入武船厂区,另一部分成为职工宿舍区。1966年,大都司巷与文昌门合并更名群英门,到1972年群英门又改回文昌门至今。

【延伸阅读】

              武昌文昌门昔日国内第一所西式监狱 尽成街巷民居(2008年11月25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武昌文昌门的现代高楼丛林中,聚集着20多栋老式建筑,或两层或平房,都是青砖、红瓦、木地板。这里,曾经是清朝末年修建的国内第一所西式监狱。
  昨日,记者在向导带领下来到文昌门。位于“监狱”中央的两层八角形哨岗房,如今成了公共厕所(如图);一间间“牢房”则成为民居,每间十多平方米,加修了厨房、卫生间等。这些老建筑的门窗都经过改动,变成了传统民居样式,有的窗台上还留着被锯断的粗大钢筋痕迹。
  据《武汉通史·晚清卷》介绍,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员赴日本考察学习监狱管理模式,回汉后开始修建当时国内第一座大型西式监狱,于1907年5月建成。它占地30亩,分内监、外监、女监和病监等4大监区,可同时容纳500多名犯人。
  新中国成立后,该监狱被改造成厂房和民居,部分建筑留存至今。
  记者刘中灿 通讯员樊文伟
☆(1)关于文昌门改名之前的名称各类文献有几种版本,竹簰门、竹排门和竹款门、竹欵门。查《现代汉语词典》,“簰”同“排”,“欵”同“款”。那么至少有两个版本:竹簰门于竹款门。孰是孰非?孰先孰后?中间有何变故?存疑。待专家考证。
 (2)文昌门旧址并非有些书籍所指出的“紫阳路西端临江处”,而在张之洞路(原紫阳路)花堤街口直朝南300余米处在武船厂区内。
 (3)文昌阁,位于文昌门内火星堂的江汉书院中,其具体位置无考。据20世纪30年代在此居住的杨贤才老先生回忆,文昌阁依宁湖西而建,大约在今文明路中段。该楼毁于何时不详。
参考资料:
1、《武汉市志.城建志》武汉大学出版社
2、《武汉风景名胜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3、《白沙洲芦家》罗时汉.中国文联出版社
4、《武昌老地名.人文自然地名》武汉出版社
5、《武汉通史.晚清卷(下)》皮明庥.武汉出版社

详情请看:http://bbs./read.php?tid-1895383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