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瓷器(四)

 文香阁 2015-02-16

2、 宣德时期(1426—1435年)

1)、宣德瓷器概况

宣德一朝仅有十年,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瓷器在永乐朝有所创新和发展,至宣德朝而臻于鼎盛。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宣德窑烧造的品种之多是空前的。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成为交相辉映的灿烂明珠,倍受后人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

宣德窑的烧制品种: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和釉上相结合的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有甜白、红釉、蓝釉、洒蓝、仿龙泉釉、酱色釉、低温绿釉、、孔雀绿釉、仿哥釉和仿汝釉。杂釉彩有刻填酱彩和各种金彩等等。

从传世品来看,宣德时烧造的官窑瓷器,不但一般器物制作精细,大型器物也很成功。民窑器物亦深受影响,造型多样,风格特点与官窑相近。

 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2)、造型特征

宣德瓷器的造型敦厚凝重,精细规整。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致,即使器型硕大也不觉笨重。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并创烧了许多独特品种。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倭角瓶天球瓶抱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军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罐有壮观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荷叶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鸡心碗、合碗、卧足碗高足碗、十棱高足碗等。

盘有敞口盘、撇口盘、折沿盘、菱花口盘等。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

洗有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等。

另外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盒、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

宣德时期极具特点的器型:

1梅瓶—器有大中小之分,口也有大小之别。唇口外卷或平口,颈稍长,丰肩,均为砂底浅圈足。大梅瓶,大多超过50厘米,颇为壮观。宣德的小口梅瓶,器身修长,小口外卷,溜肩,下腹削瘦,圈足内底为浅台阶式;此种足型为宣德朝首创,并成为这一时期瓷器底足处理的典型做法。总之,宣德梅瓶,不论大小,造型均庄重古朴,制作精细。

2玉壶春瓶—其颈部造型较永乐略显粗短,其他均与永乐相同。有青花与白釉品种。青花主题纹饰多见缠枝花、花鸟、三果等图案,白釉器多为暗刻缠枝花纹。

3四方倭角瓶—唇口,直颈饰以双兽耳,方腹折角呈八棱锤状,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品种有白釉和青花,其青花器腹部绘缠枝牵牛花,双耳染青,底属青花宣德款识。

4扁腹绶带葫芦瓶—此造型和纹饰深受西亚文化的影响,器物有大小之分,一般署有款识。青花图案中有佛花(轮花)、洋莲、阴阳鱼及云龙等。扁腹绶带葫芦瓶清代多有仿制,但仿品与真品的区别在于:宣德器接口于头部和腹部的两处,中腰为两段横接(横接口);仿品则接口于器的侧壁,为两片竖接(竖接口)。另外,宣德器足为倭角近圆的长方形;仿品则为硬折角的长方形或椭圆形。

······

3)、图案纹饰特征

宣德时期瓷器的青花纹饰,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不仅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酣畅流利,粗细皆有,而且内容题材广泛。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瓜果纹有石榴、柿子、荔枝、葡萄、碧桃等。

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和海水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

凤纹有团凤、云凤、双凤、穿花凤、龙凤等。

其他动物纹还有鱼藻纹、麻鹊纹、飞象纹、麟麟纹、海兽波涛纹、狮球纹、枇杷绶带鸟纹等。

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仙人乘凤、婴戏图、琴棋书画、歌舞人等。仕女常常和庭园楼阁组合描画在一起,格调清幽,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

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除了少量用作主题纹饰外,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气势壮阔。

另外庭园小景、山石栏杆、莲托八宝(明代的八宝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阿拉伯文字、梵文、藏文也经常出现于青花瓷器上。

辅助纹饰比较常见的有正反相连的回纹、正反山字、弦纹、十字杵、法轮、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璎珞、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等。

4)、各品种特征

关于青料—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1青花宣德青花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倍受推崇,闻名中外,至今仍被认为是明代青花瓷器之冠。

在风格上,宣德青花不同于元代和洪武青花,与永乐青花却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色料上来看,两朝使用的多为同一种进口料和国产料,单用进口料、国产料以及两种料合用的技术工艺相同,装饰风格也非常相似,所以有“永宣不分”的说法。

宣德早期青花与永乐青花风格相近,并且全面继承了永乐青花的特色,所以在识别时不宜将它们断然割裂,而应从承上启下的关系中去认识和判断。晚期的青花色调,一种显得特别浓黑,有凝聚斑点;另一种色调灰暗,则较少结晶斑点。这时的釉面较为白润平滑,与典型的青白色橘皮釉截然不同。

宣德多用青花来描绘主题纹饰,效果非常突出。但也有用青花作色地或陪衬,留出的空白图案为主题,形成独特的青花地白花品种。这一方法继承元代工艺,独具匠心,为后来各种色地套叠装饰开创了一条新路。

2釉里红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烧制的极为成功,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黑红的晦暗色调,是一种鲜艳的宝石般的红色。由于此时对铜红釉的呈色技术掌握的比较好,纹饰的浓妆淡抹均能运用自如,即使是淡描,色彩也十分鲜亮,纹饰非常清晰。

3青花釉里红此品种最早见于元代,明初一度中断,永乐、宣德再现。宣德青花釉里红传世品极其罕见,故宫所藏“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合碗”,釉里红龙纹和青花云的色泽十分鲜艳,两色融汇一体,更加猗丽。

4五彩宣德时的五彩,严格讲应称为“青花五彩”。宣德青花五彩器既是对元代五彩与明初洪武五彩的承袭与发展,也是后来成化斗彩的前身。

西藏萨迦寺所藏的一对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撇口,垂腹,收底,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饰青花云龙纹,腹壁绘出水芙蓉和鸳鸯纹;器底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官窑六字款。花鸟纹分别以红、黄、绿、绛紫诸彩点饰。色彩清新、明快、艳丽,属罕见珍品。

······

5)、胎釉特征及款识

1胎釉特征

宣德时期,瓷土淘炼更加精细,烧结后更为缜密坚硬。永乐胎体则细润有余而坚硬不足。所以,同样大小的器物,宣德器较永乐的为重。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则大部分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

宣德的高温色釉器物中,也都具有釉面橘皮纹和气泡聚集现象,少有例外。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2款识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寿及梵文。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字多撇短,捺长。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字中的横边不超过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上有一横,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字下部的字一横较短。

6)、鉴定要点

1宣德造型总的特点是凝重浑厚,同类器型比永乐重一些。器型品种繁多,居明代之冠。

2宣德器胎质细腻,多细沙底,琢器接痕处理较好,基本不露痕迹。

3宣德釉面的突出特点为橘皮纹。青花器物釉面呈亮青色,釉面均很细润。

4纹饰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的雄状威武闻名,更是明、清两代之冠。

5宣德青花有三种青料:进口的“苏麻离青”,国产青料和两者的混合青料。其中“苏麻离青”最为常用,所绘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后期青花色调或浓褐或灰暗,少晕散和斑点。

6官窑器物署有年款的较压力时为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个别也有四字楷书款或采用篆书的;署款位置不定,器物全身各部均有书写。

7器足形式多样。琢器多细沙平底宽器足,无釉,无旋痕,常泛火石红。瓶、罐类有台阶形底,连续上凸,为宣德时所创。斜坡式盘底,盘心微微下凹,浅圈足,外墙内敛,里墙作斜坡状。另外,还有齐平足、平底高足、卧足、外墙内敛圈足、直墙圈足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