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家与郭尔罗斯前旗的联姻及其影响

 璇琮坑 2015-02-16
    清代,满族王朝皇家实行与蒙古部落的联姻由来已久,与郭尔罗斯部的联姻是在清朝兴盛的雍正、乾隆两朝。据有关史料记载,郭尔罗斯前旗与清朝皇家联姻共七次,都是皇家族中的公主格格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没有郭尔罗斯王公的格格嫁到京城满族皇家中去的。其中,雍正年间一次,乾隆年间六次。
    据清史档案《玉牒》记载,郭尔罗斯第一个娶皇家公主格格的是在雍正六年(1728)十二月,郭尔罗斯前旗始祖固穆第五代孙辅国公策旺扎布,被雍正皇帝指婚,他娶的是皇侄理亲王弘晰第一女,此女由弘晰媵妾强氏(强世卓之女)所生,当时被封为郡主下嫁到郭尔罗斯部。策旺扎布是雍正五年袭其父诺尔布的辅国公爵位,次年,便被指为皇家额驸。非常不幸的是婚后四年即雍正十年便故去,当时留有幼子额勒登额。额勒登额在其父去世的当年,便承袭了策旺扎布的辅国公爵位。当时,因皇家郡主格格年轻子幼,不便在郭尔罗斯草原上生活,不久,郡主格格便携带幼子离开郭尔罗斯,回到北京亲王府。因额勒登额带有皇家血统,稍长,便被送入内廷书院,由皇家教养,在上书房读书(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额勒登额从小便在皇宫中长大,受到良好的宫廷教育。
    理亲王弘晰,乃康熙皇帝第二子曾经被废黜的皇太子允礽的第二个儿子,雍正皇帝的侄子。雍正元年被封为理郡王,雍正六年晋升为理亲王,乾隆四年被缘事革退(《清史稿·皇子世表》)。
    在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家族中另一个被皇帝指婚为额驸的便是额勒登额的儿子,旗祖固穆的第七代孙恭格喇布坦。恭格喇布坦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袭其父额勒登额的辅国公爵位,乾隆六十年(1795)原旗札萨克一等台吉阿拉布坦去世,朝廷任命恭格喇布坦为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乾隆三十二年二月时,由乾隆皇帝指婚,将皇家家族中辅国公弘晀另室媵妾纳喇氏(护军校金五之女)所生第十五女下嫁给恭格喇布坦。据推算,恭格喇布坦当时二十岁左右,风华正茂,正值英气当年。十二年后即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月,乾隆皇帝第二次为恭格喇布坦指婚,将弘晀的儿子、四品宗室永嘉嫡妻赫舍里氏(员外郎永泰之女)所生之长女又嫁给了恭格喇布坦。这样,恭格喇布坦所娶皇家二位格格为姑侄二人同事一夫,先后下嫁到郭尔罗斯前旗。据《清史稿》载,辅国公弘晀乃允礽第七子,理亲王弘晰之弟,雍正十二年被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四年时缘事革退。也就是说,他将其女嫁与恭格喇布坦的第三年后即被削去辅国公爵位。其子永嘉文献中只记作“四品宗室”,相当于四等台吉。
    至此,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一系家族中,策旺札布与其孙恭格喇布坦二人在雍正、乾隆二朝被皇帝指婚娶皇家格格三人,都是康熙皇帝的二子允礽后代。
    在郭尔罗斯前旗,另一支贵族中娶皇家格格的便是郭尔罗斯前旗协理旗务四等台吉苏玛第,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被乾隆皇帝指婚,将恒亲王允祺的庶福晋张氏所生第六女下嫁到郭尔罗斯。额驸苏玛第在乾隆朝曾多次进京朝觐,得到乾隆皇帝的召见,在乾隆朝《实录》中屡屡记载着他的名字。公主格格下嫁时,被乾隆皇帝封为郡主,在陪嫁户贾、马、李、隋、唐五户男妇陪护下,千里迢迢由京城来到郭尔罗斯。婚后,由于其以前过惯了京城皇族家中豪华舒服的日子,不服北方荒凉寂寞的草原生活,年纪轻轻便早逝了,被协理府安葬在郭尔罗斯。至今,在前郭西部乌兰图嘎镇(大老爷府)万宝村仍留有“公主陵”遗址。其京城带来五户男妇由陪嫁变成为守陵户,负责祭祀等事宜,世代留守在郭尔罗斯。
    据《清史稿》载,恒亲王允祺是康熙皇帝第五子,雍正皇帝的弟弟。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祺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恒亲王,雍正十年故去。乾隆二年此女被指婚下嫁时,允祺已不在人世了。做为其堂兄的乾隆皇帝为示皇恩,将此女由郡君(亲王庶福晋所生女低二级)封升为郡主,做为满蒙和亲大使下嫁到郭尔罗斯蒙古草原,并由内务府和理藩院等衙门,依照京城王府房屋式样,在郭尔罗斯前旗建造郡主府邸。
    协理,是蒙地旗内仅次于札萨克的二等官员,其职责是协助札萨克管理旗务,须经理藩院由皇帝任命。苏玛第(也记作苏玛台、苏玛岱)姓孛儿只斤氏,与郭尔罗斯辅国公家族一样,都是成吉思汗家族后裔。此人任协理台吉被指为皇家额驸时,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驻地在固尔班察罕(今查干花镇昂格来),札萨克是一等台吉察衮(康熙五十三年授一等台吉札萨克,乾隆十一年病罢),以后又经历都葛尔札布(乾隆十一年授一等台吉札萨克,乾隆十九年卒)和阿拉布坦(乾隆二十年授一等台吉札萨克,乾隆六十年卒)两任札萨克。据吉林省档案馆藏郭尔罗斯前旗寺庙蒙文档案(陈福元翻译)材料所载,苏玛第曾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庆祝乾隆皇帝寿辰“上主万岁长寿稳固”而自筹资金在郭尔罗斯西部建广庆寺喇嘛庙(东三家子小庙子),并由乾隆皇帝御赐“满、蒙、汉、藏”四种文字的寺庙匾额,由理藩院签发喇嘛度牒。苏玛第大约死于阿拉布坦任札萨克后期。按清朝制度,额驸死后一般应葬于公主陵内。
    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和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又为郭尔罗斯部指婚两次,将皇族辅国将军永馨第十女和第十三女分别下嫁给郭尔罗斯四等台吉色卜克札卜和三等台吉噶尔,二女是亲姐妹,同是永馨媵妾张氏(包衣达黑格之女)所生。据《清史稿》载,永馨是恒亲王允祺的孙子,乾隆二十一年被封为二等辅国将军,乾隆二十五年故去。此二女下嫁时,永馨已去世二十余年。从当时皇家满蒙联姻的婚俗惯例看,永馨二女所嫁的额驸色卜克札卜和噶尔二位台吉,很有可能是协理旗务台吉苏玛第家族中同一支系的子孙。
    最后一位皇家格格下嫁到郭尔罗斯部的是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二月,皇家族中二等侍卫奉国将军拉积悯之女,由其媵妾李氏(诺木浑之女)所生,被乾隆皇帝指婚下嫁给郭尔罗斯四等台吉恪尔巴僧额。目前还没有查出拉积悯和恪尔巴僧额的家族族系出身,只是在乾隆朝《玉牒》中有简单记载。但从清朝皇帝指婚惯例看,还没有发现皇家格格下嫁到郭尔罗斯后旗的记载,这样,四等台吉恪尔巴僧额还应是郭尔罗斯前旗孛尔只斤氏家族中人。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王朝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此时满蒙联姻的实际意义已由清初政治、军事上的联盟需要而转为清廷中央统辖蒙古部落的隶属关系和皇家为长期稳固边区蒙古藩部的需要了。所以从此时整个满蒙联姻看,皇家满族娶蒙古部女子入皇室的姻亲很少,转而是皇帝大量指婚下嫁满族皇家格格到蒙古各部落,这种指令性恩赐式联姻已经被皇廷家族和诸蒙古贵族所认可,并形成一系列制度。据《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杜家骥著)一书介绍,从皇帝指婚到格格出嫁,皇女省亲与额驸年班围班朝觐,到所生子封爵,以及公主格格与额驸去世的丧葬等等,皇家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并由礼部、内务府、宗人府、钦天监、理藩院众多衙门为皇家办理此事。整个婚嫁过程也体现着满、汉、蒙传统的民间习俗。
    皇帝指婚之初,要由理藩院呈上予选的青年蒙古额驸的“生辰八字”,由钦天监执掌“八字合婚”;聘纳彩礼用牛、马、羊、驼;彩礼数额都用“九”或者“九”的倍数等等。陪嫁也有定制,按下嫁格格的品级,除物品资财外,郡主格格出嫁资送侍婢八口,男妇五户,及其它侍役若干。陪嫁人户以“在旗”的汉人为主,少数有满、蒙下等旗人。郡君以下如县主、郡君、乡君等身份递减。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到乾隆三十五年以后又做修改,陪嫁物品及陪嫁户等减少。在生活上,首先由内务府和理藩院在下嫁的蒙地为公主格格和额驸建造京城样式的府邸,以解决公主格格入住蒙古包等游牧生活的不适。对婚嫁过程所需费用以及公主格格、额驸的俸禄,全部由宫廷供给。公主格格省亲每十年来京一次,需经理藩院报请皇帝准可,不得私自来京,否则受罚。其省亲住京时限不得超过六十日(县君以下三十天),来回路住费用由朝廷按公主额驸级别供给。公主格格与额驸所生子按公主格格的品级朝廷给予封号,分别为一、二、三、四等台吉,相当于朝中所对应品级的大臣。公主死后,一般都要葬在所嫁的蒙地,不得回京安葬,等等。
    由于皇家族女大量下嫁蒙地及蒙古额驸、子孙经常来往于京师,京城内陆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给蒙古草原部落带来很大影响。据嘉庆朝一位曾在地方任官的大臣述说:“国家与蒙古各旗世为婚姻,公主、郡主多下嫁者,每苦游牧地方居处、饮食之异,近来附近内陆之蒙古各旗,大都建造邸第,不复住蒙古包。饮馔丰美,亦与京师仿佛”(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这些豪华王府多在东蒙地区,大多是公主下嫁前后由清廷拨库银修建的。由于清朝皇家与郭尔罗斯前旗的联姻,前郭尔罗斯草原最早的定居府邸就是由皇家公主下嫁时所建公主府、额驸府开始的。如查干花昂格来建筑遗址和乌兰图嘎大老爷府所留建筑,就是郭尔罗斯草原最早的京城样式的砖瓦建筑。京城式住宅影响着蒙古部落传统的居住方式,蒙古王公贵族首先定居下来,搬出蒙古包,纷纷效仿京城豪华官宦生活。此外,公主格格、额驸除所得陪嫁等精美物品外,每年进京探亲、年班后回旗地,都会将京城一些内陆物品诸如丝织品、精美瓷器、漆器、金银食茶具、各种梳妆用品等带回蒙地,丰富和影响了郭尔罗斯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
    郭尔罗斯前旗在历史上的开发,与雍、乾两朝皇家格格下嫁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习俗演变有着一定的影响,除建筑和物质交流外,随同皇家格格陪嫁的陪嫁户,大部分是京城王府中的包衣汉人,而且多是具有某种技艺的匠人,他们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与公主额驸府建筑有关的如木匠、石匠、泥瓦匠等,与公主生活有关的如花匠、豆腐匠、厨师、医生、种菜人、兵役等等,他们的到来和长期居住,无疑对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居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繁衍后代定居草原后,长期与当地蒙古人混居生活,世世代代长此交往,有的互相通婚,说蒙话,穿蒙衣,甚至有的取蒙名,生活习惯与蒙古人无异。同时,他们把京城内陆满族、汉族的生活习俗和农业生产技术,带入并流传于郭尔罗斯草原,对郭尔罗斯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目前为址,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发现有三处“公主陵”遗址,除库里西山公主陵可能与郭尔罗斯联姻无直接关系外,一处是乌兰图嘎万宝山公主陵,它是郭尔罗斯前旗协理台吉苏玛第所娶恒亲王之女的墓葬,另一处是去年新发现的查干花镇昂格来达尔罕屯牙木坨子公主坟。此坟破坏较早,当地80多岁老年人也说不清楚具体几座,以及修建规模,只知是公主坟。从我们已知的皇家下嫁到辅国公家族三位公主格格看,策旺扎布所娶理亲王弘晰之女已回京城居住,其死后不一定再葬回郭尔罗斯前旗,此处公主坟极有可能是札萨克辅国公恭格喇布坦所娶弘晀之女和永嘉之女的墓葬,因其二女地位较低,属乡君以下格格,所以陵墓规格较小,被当地称公主坟而不是公主陵。除此以外,还应有2——3处公主陵没有被发现,包括这些公主格格所下嫁的三位额驸的宗族谱系出身,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来源:前郭旅游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