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阳光历奇 2015-02-16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在小学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茶的环境下,如何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团队精神”无疑是较为重要的关键词,因而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团队精神,将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敢于竞争的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感情,在竞争中凝聚团队精神。

关键词:团队精神    团队心理    合作    小学体育

一、前言

   本文先从一个取乒乓球的故事开始,这是一名专家给一群小学生出的一道智力测试题。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了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细绳系着,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里面的乒乓球从瓶里全部取出。儿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出来。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

    中国有句名言叫: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名言: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过:只有在一个集体中,才能经常感到有一种勤学好问,向往科学,钻研有趣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和书籍的志向的脉搏在跳动。可见,从古至今,团队精神一直都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当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班级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是不符合教育目标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就发展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呢?

二、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便全班学生的思想莉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则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在学校则表现为:无论班集体,还是小集体的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团体荣誉感、从众感、认同感和团结互助感等心理。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 (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得团队精神和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如下:

1.运用归属感必理,增强学生的进取心

   归属感,即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属于这个团体的感觉。这种心理产生是由于人自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学生中有这种心理,教师如果较好的对这一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进而产生积极效应,这就为上课和活动增强了凝聚力。

    随着现在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居住在金家坝的外地人员也越来越多,据我统计,在我们学校的26个班级中,有将近40%的学生为外地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知识面与认知水平和本地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他们往往会感觉到陌生、孤单、失落甚至恐惧,因而有一部分的外地学生有自卑心理,自觉低人一等,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显得疑虑重重、忐忑不安,表现为沉默寡言,交往空间狭小。

作为体育教师要身先士卒,主动帮助外地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走过去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当他们获得成功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当有展示的机会时,教师要给他们优先等等。这样,在教师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学生效仿体育教师的行为,尝试着主动与他们交往、给他们以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便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信任,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便他们渐渐产生归属感,尽快融入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每学期的第一节室内课中,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给予那些外地的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来展示自己,让其他学生了解熟悉他们,减少班级磨合的时间,为之后整个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

2.运用从众心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从众心理,就是指一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相一致,在心理学上又叫从众现象。小学生由家庭中的一个单独的个体来到学校后组成了一个个以班为单位的群体,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群体的影响下或制约下不由自主地从众,规范自己,融入集体。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教学中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队列队形教学,队列队形的好坏,也是决定体育课质量高低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其内容单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练习中个别学生的言行达不到教师的规定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只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是达不到改善效果的,反而易便学生与教师的情绪对立。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法,即把学生或男或女或男女混合地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队列队形比

赛,达到练习要求的给予奖励,表现差的学生所在的组给予扣分。在练习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相互鼓励,相互督促,以争取评比优胜,个别学生"形单影只" ,形势所迫,只得"从众"了,从而完成教学要求。

    其次,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关系较亲密的学生之间在动作、穿着、打扮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在儿个比较亲密的学生中必有一个人是比较大或很有威望的。这个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均附和于他的言行,他有一种凝聚力。例如他开始玩一种游戏,其他的学生也会跟着一起玩这种游戏,他开始穿着某种类型的服装,其他学生也会模仿。因此,要调动其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首先正确的引导他,调动他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3.运用认同感心理,加强师生间的关系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和态度,对本团体内的人员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和支持度。人们在交往中有这样的体会,对你提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善意的批评,如果一个是知心朋友,一个是关系一般的人,你会乐于接受朋友的批评,而对后者往往哇之以鼻。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心理距离导致的。根据这种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而应尽可能的取得学生的认同,把你视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常说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很容易对教师言听计从,从而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的开头,我先简单介绍学生认真听讲,通过介绍对排球有一定了解。在这部分中,我并不是自顾自地读资料背资料,而是利用认同感心理,在全万面地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后,重新选择和编写了介绍资料,便之更为简单易懂,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在介绍中不时她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回答,让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愿意主动自觉地认真听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为下面真正的教学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利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便学生自觉地认同教师,自觉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4.运用团结互助感心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团体中的成员能将其他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作自己的来看,且能共同承担,称为团结互助感。运用这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相互激励、相互纠正动作,练习时可以互相进行帮助和保护。

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会有许多同学有惧怕的心理,往往跑到栏前停下,害怕跳不过去,害怕摔倒丢脸,害怕没有跳过去会被其他同学嘲笑。其实,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跳过去。他缺的只是教师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这个时候,教师激励的目光和话语,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的言语,会使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鼓起他们的勇于进取的勇气。

同时,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中多创设一些例如 "推小车"两人三足"、"运伤员"、"团体接力赛"等团体合作项目,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取得游戏的胜利,得靠大家互相配合,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例如,在"两人三足"的教学中,某个跑步很快的学生,自以为自己速度很快,不配合同伴的节奏,自顾自的,反而跑的越来越慢,之后又责怪同伴跑的慢,我发现后,与他讲解该游戏的要点,让他了解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在失败后也很快理解了,之后在配合越来越默契的情况下,他们经常遥遥领先。而在熟练完成了"两人三足"的教学后,我对学生提高了难度,要求学生进行"三人四足",甚至"四人五足",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团队越大力量越大,但是困难和矛盾也越大。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际教学的应用,我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和灌输团队精神,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促进其认知、情意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学习,发现问题并能在小团内部共同解决,共同提高,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私应用,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以合作为主,团体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大家为团体而奋斗,紧密配合,彼此帮助,取长补短,构建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诚然,要真正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好团体精神,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很多准备和计划,例如:设计好学生行动路线,各团体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利情况;还要重点培养好"领袖",实践发现,"领袖"教师不能指定,应该在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因为他的"威力"不仅仅限于课上,还包括课外,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对他们培养,教会他们组织同伴练习的方法,便每一个团体都紧紧同教师联系在一起。

    总之,团队精神是当今社会成功的重要法宝,要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就培养出来还有很长的一段的路,但是只要我们教师真心付出,努力实践,我们的课堂终究将绽放出思想火花碰撞的闪耀的光芒,学生终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占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广东教育,1990年12期

2.卫  明  《课堂教学中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艺术》雅安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2期

3.周坚强《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1990年1期·

4.黄继琼体育课教学  《"小群体学习法"初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3期       -

5.徐建平  《试析在学校体育中机型"捆绑教学"培养团队精神》体育师友,2004年3期

6.许哲耀  《试论教学中的"团队教育"组织方式》泉州师专学报,1990年1期

7.李坚锐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团队意识》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5期

8王  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探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