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议独享、共享与分享

 八大处野山人 2015-02-17

 近阅报载获知英国成立了经济分享中心,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并引起一连串对独享、共享与分享的思考,概述如下:

 分享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现存资源的拥有和使用,可以获得一个互利的结果,而互联网则可提供一个迅捷便利的成交平台。举例而言,某人拥有两处闲置的房源,还有一部独自享用的车辆,为了实现物尽其用的最大效能,便可通过互联网相关组织将其闲置的资源与人分享。当然,这是建筑在两厢情愿、价格合理的基础上。其结果,肯定是节省了使用者的支出,有效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管理的负担,在不影响其个人从事之职业外,还能增加其收入。这种分享经济的模式在英国已然开始运行,说明该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因素。这对于解决众多城市病来说,不啻是一服良药。假若某人每个工作日驾车往某地上班,与两三个往相同地点上班者分享该车的使用,进而相交为朋友,而那几个朋友则拥有其他方面的资源,如:有的善于修理电脑,有的销售某种物品,有的提供旅游方便等,各自提供其熟练的技能或相关资源,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便成了朋友。姑不论驾车者愿意分文不取,那几个拼车者也愿分担若干油费或洗车费用,或者自愿将其各自拥有的优势资源与大家分享。其结果,不仅节省了这几个人的开支与时间,还为减少拥堵、减少污染、节省公共资源等做出了有益的事;更重要的,其参与者还程度不等地获得了社交资源,精神上获得了助人为乐的乐趣,思想境界有了升华。沿着这条思路推而广之地想下去,我们会发现,一个在异彩纷呈的奏鸣曲和畅想曲伴随下的壮美历史画卷就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知道,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城市、一个民族,进而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尽管拥有巨大的资源,而且还可能产生新的资源,而人类的发展带来的巨大消耗也已经在不同领域造成对人类自己继续生存发展的威胁。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一直到不同的个人,其拥有的资源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资源,其丰富的程度也难以穷尽。每个人的智慧、技能、和物质财富都是可以提供分享的资源。如能最大、最科学、最有效地利用和分享这些资源,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无限光明的前途。

  这就要回归本题作一番分析了。平心而论,万千世界中,作为享受作为某种权利,抑或某种形态,所谓独享、共享与分享,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永远存在下去。而当涉及公共资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喊出“反对资源独享”的强音,但偏偏自古到今,有些占有者出于人类贪婪的本性,不仅愿意独享,还尽可能扩大其所占有,并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交换到其必不可少的其它资源。于是乎,占有与反占有的暴力和非暴力冲突便贯穿古今。有识之士有鉴于此类冲突对人类已拥有的资源消耗过甚,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继续发展与生存,提出了“资源共享”的理念。这应该是基于对历史进行科学总结后提出的概念。其实我国古代就已提出天下为公的理念,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则和社会主义理念相似。当今,世界性的融合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在十八大后提出“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处世国策,十分切中时弊,应该成为世界主导性的普适理念和政策。实际上,世界各地已有不少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局部性质的共享性组织和实践活动。像我国著名的华西村和南街村,采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再如浙江良渚文化村那样以共同志趣、共同爱好的生活方式为背景的,至于中意田园生活、简约生活的…..,在世界各地在在都有;更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住房资源、养老资源、交通资源等方面实现了或正在努力实现全民性共享的模式。以我国普遍提倡的、建设和谐社区为例,也都贯穿了程度不同的共享理念。使人类共同享有人的尊严、享受和平、安全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要求和愿景。可见,共享作为一种理念和愿望,正在不可阻挡地成为人类伟大的实践活动,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当然,这种共享是有条件的。因为,绝对性的共享是不可能的。例如,任何资源都有其特殊性和质量上的区别,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要集中到四季如春的地区生活,那么,这种共享立刻就会变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再好的共享理念也一定要通过分享的实际操作才能有条件地实现。

   下面,我们进一步对“分享”做一个剖析。窃以为,相对于“共享”而言,分享是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行动,并且要细化到实施规则的层面。例如,有一个大蛋糕,全世界的人都要来分而食之,总起来说叫共享这个蛋糕,但怎样来分到每个人的嘴里,这不仅是个学问,而且可以说是关系到世界安宁、人类生死存亡的科学。它包含了对纷至沓来对各种各样的诉求怎样给出一个合理的且作出完美的解释和制定出一个为各个层面的人群都可以接受而且必须严格遵守的分配规则。

   由于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各种原因,尽管局部冲突至今还在发展,还可能重新改变部分疆域,但世界不同国家所拥有地域的总格局已经相对形成,这就为实现以和平、多元、互利、共赢作为共识的基础向着持久、稳定、有利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前进奠定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世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等,不论在物质领域还是在非物质领域都是。对于不切实际的利益诉求,不论是国家、团体、或是个人,都不应采取暴力和欺诈手段来实现;如想得到该国、该地区或该团体缺乏的资源,可以采取利益交换等合理合法的途径或通过援助的办法来解决。(假设,有的岛国,如日本、马尔代夫等,据说受到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所威胁,亟需获得土地资源以应对,但可以用购买土地的方式或合法移民来解决,而绝不能用掠夺的方式解决)这是处理合理分享的一条铁规则。而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利益占有,所在国及国际仲裁机构在协商无果时,有权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措施予以剥夺或制裁。国际管理组织和各国管理部门,都要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享和利益分配规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之。历史已经证明,不合理的独享和不合理的共享与分享只会酿成冲突和动乱;听任无节制的消费,或是剥夺个人应有的权利,都不能平衡人类的需要和其承受的能力。

   藉着全球各处各种共享元素和共享模式的增加和扩大,全球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政治家、生态学家、管理学家等一切有关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学科专家们,应该并且已经有条件团结起来,为着实现和平发展的共同目标,从战略到战术上为人类拟定出既能共享又能分享的符合科学规律的路线方针、步骤和实施规则出来,还要有预见地应对自然界可能对某个地区造成伤害影响规则的实施,以有效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只要人类自觉地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先进助后进,利人又利己,那就会极大地加快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进而向宇宙空间拓展。

                   芝鸥2015.2.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