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越铁路的前世今生(上)

 RK588 2015-02-17
2015-02-06 极峰户外阿原地理 云南极峰户外
云南极峰户外

滇越铁路的前世今生

极峰户外阿原地理

《旅游》杂志2014.12


曾几何时,驴友告之蒙自小米轨的故事,从此,在我脑海里滇越铁路形成了蒙蒙胧胧的印象,这种印象随着一次次与米轨的邂逅而慢慢建立起来并一步步深入下去,之后,我开始专程踏上了自驾滇越铁路之旅,一次,二次,三次......

时光交错,岁月蹉跎,今天,就寻着那滇越的轨迹,让我们穿越轨道,跨越时空,打开百年的历史,去重温曾有的,寻找现在的......

1、昆明-宜良段,水晶坡——宽轨、窄轨与公路互相穿插的时空交错

一大早,铁路博物馆门口,我刚把小车停稳,微风一阵吹过,穿着上红下绿皮肤装的风儿飘然而至,不一会,上绿下红的漂也如约出现在眼前,这两个大美女服装颜色正好调了个个,艳阳高照,是否这一切均意味着我们将有着一段多彩的水晶坡之行呢?

火车博物馆是一个标准的法式高仿建筑,由于大家集合得早,馆内还未开张,我们只能与管理员大致交流了一下,了解一下博物馆内究竟收了些什么宝藏。稀罕的是,滇越铁路支线个碧石寸轨铁路曾有的三个火车头,除两个被北京和上海的博物馆收藏外,第三个便纳入在昆明火车博物馆中。

不一会,大家都如约而至,大家29人开始踏上寻找滇越铁路的征程。滇越铁路是中国最长的一条轨距为1米的窄轨铁路,在中国境全长468公里,其中桥梁425座,隧道155座,车站62个(现已撤销多个),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座桥梁。从昆明到河口,海拔从2030米降到91米,落差22倍。跨越了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比起风光,这样的自然人文之旅更有吸引力。

从火车北站,叽里拐弯地来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王家营火车站,这里所属昆明呈贡,虽是新区,其它道路不错。然而通向王家营火车站的道路时宽时窄,一会走在康庄大道上,一会又钻进胡同,我们只能依靠GPS定位,虽说同伴有好几位老昆明,但这次沿着滇越的轨迹前行,大家却丈二摸不着头脑,还没出城,便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迷茫而新奇。

总算摸到王家营火车站,却找不到站门口,只好问道,一妇人指我们停车旁的两幢老楼间巷道答曰:从这进去便是车站。哈,山重水复疑无路,得来全不费功夫。

王家营站是标轨米轨换装的地方,使它逐渐成为昆明的物流转运中心。我们钻进楼巷来到站轨,米轨静静地卧在路基上,见不到老火车的身影,倒是米轨傍的标轨上车来车往。


离开王家营,我们顺着与铁路平行的一条未名道路继续前行,这条道上几乎看不到其它车辆,只有一些市政土方车来回穿梭,卷起了漫天的灰尘,难得看到省城市郊竟然是这个样子。

转过一道山弯,爬上山顶,这里是观赏东来西去火车的好地方,远处相离的米轨和标准轨在脚下开始汇集,大气的标轨与弯曲秀丽的米轨在这里一唱一合,就像漂亮的音乐波谱,火车由远而近,凑出一曲动人的乐章,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渐渐远去。


在广南卫火车站,这一段最精彩的看点是窄轨与宽轨并行,遗憾的是窄轨已很难见到老火车的影子了,除非你在足够的耐心一直等着老火车的到来。广南卫不远便是三家村火车站,两者相距不到1公里,如今广南卫车站已经撤销,只是不明白当初这么近的距离为何要建两个车站。


宽轨与窄轨在头甸并轨后,窄轨脱离宽轨在七甸绕了个大弯后在可保村进入昆明宜良段最精彩的地方水晶坡峡谷,可保村火车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原装法式建筑,早在1929年,中共便在这里成立了党组织,使这里成了一个革命遗址。


多次路过水晶坡,每次都有停车探源的念头,只是这里弯多路险,极易发生车祸事故,因此只能把念想压在心底。这次,我们终于得以成行。

水晶坡,我们来了。

这是一条昆明及周边驴友们喜欢走的线路,起点是可保村,沿窄轨铁路在水晶坡翻山到靖安哨,再走68拐进入宜良。由于我们是初次涉路,只能开车沿着G324国道(石安公路段)寻找可以停车的地方。

来到一小型电站,门口站着一美驴,大家停好车后纷纷与美驴合影留念。瞧,北京帅哥旗舰抱着美驴舍不得放呢,哈......天下驴友是一家啊。


在电站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向山上爬,山坡陡峭几近45度,还好都是一群驴,这些坡道难不倒他们。

不多时,翻过一道土梁,米轨瞬间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家一阵兴奋,自然少不了一阵咔嚓,将奇险峻美的滇越铁路装入相机中。


水晶坡也被人们称为夹皮沟,它位于宜良坝子与阳宗海坝子之间,长约十公里,共有17个隧道和10多个桥涵,洞桥的密集度可想而知,有的地方火车经过时甚至会连穿两洞。洞外两峰夹持,谷底深险,怪石凌厉,水流激荡。火车经过时,一声声汽笛在山谷中回响。

我们从小水电上山走水晶坡算是讨了个巧,原来这段险道是严禁游人步行的,两边都有护路人员看守,要通行必须有相关部门发的证明,我们从当中穿插上去了,直到出铁轨时才碰上护路人员。


水晶坡最经典的镜头是南昆标轨、滇越窄轨和石安公路三位一体,这里应该算是最佳位置了吧,可惜的是,我的广头摔坏了,另外轨道上没有火车,未能体会到大小火车及汽车流给我们带来时空交错的感觉。不过,我们总算实现了一直想走这段路轨的想法,大家都是第一次走这段轨道,对这段奇异的轨道和绝险的风光甚感满意,这也算是为我们的滇越之旅开了个好头。


滇越铁路,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和胸中......

走过水晶坡米轨,来此走轨的驴友大多选择翻山到靖安哨去走68拐,说白了,水晶坡米轨和68拐是相配套的驴友项目,我也多次探访过68拐,遗憾的是一直未能找到68拐的最佳拍摄点。曾在地图上寻找拍68拐的上山道,多次寻找未果,这次行前偶然把地图拉成卫星成像,才发现68对面的大村似乎有条山路,于是这次探访希望能有好的结果。

我对68拐的印象始于6年前的一次飞行,在机窗里第一次看到了68拐的身影,那时还不知道这条公路的来历,只觉得很新奇。之后每次飞行总想再次低头看到它的身影,也许是飞行线路问题吧,之后再也没能看到它。

依照卫星地图成像在岩泉景区四周东摸西摸,总算边问边摸进了大村,村里有条盘山土路,很不好走,有点越野的味道,不过幸好有了这条山道,才让我们轻松拍到68拐全景图。

这条山道也是拍宜良坝子的最佳场所,顺山而上,山路弯弯,一股山泉绕山而过,听看水人说这水是专门从阳宗海引过来的。水是万物之源,山有了水,自然就有了灵性,只见山上各种果树挂满了成熟的果子,真有种“采桔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靖安哨始于明代,但直到1995年,村民们才集资修建了这条7公里长的68拐,这条简易的乡间沙石公路被称为“天下第一弯”,这次滇越铁路之旅,总算得到了68拐的全景图。


谢谢收看极峰户外.阿原地理频道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云南极峰户外公众号(微信号:yunnanjifeng),或加入极峰户外微信群(群号:云南极峰户外)、QQ群(群号:260496309)。这里有最新的旅行资讯、户外攻略、徒步、登山、探险及科考等,让我们一起纵览河山,欢迎您加入极峰户外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