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份子钱和保险

 菇行天下 2015-02-18

腊月是村里结婚办喜事较多的日子,农活全都放手,人也都聚齐,正好乡邻故旧坐一席喝酒。老实说我有几年没收到喜帖,同龄人多已结婚生子,年轻辈又不认识。早些年回家被红包弹炸到怕,接喜帖有烫手之感。今年在家闲住,就是想凑热闹无处去也。喝喜酒随份子,这在网上经常被列为农村坏风俗——不,中国坏风俗。看起来也是,结婚请酒本是大好事,客人高高兴兴来,欢欢喜喜走,岂不美哉,一点钱掏来掏去,斤斤算计,麻烦且不说,严重还会构成支出负担。


其实往深探究,结婚随份子是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金融活动。古代资本储蓄微薄,大部分人终日劳苦仅够糊口,哪有闲钱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情,无论怎样俭省,该办要办。无论再怎么贫穷,谁家娶妇不要摆个三两桌,买点花生瓜子,谁家死人不要披麻执幡,一通唢呐?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随份子从它名字就可看出,类似保险活动,大家平时不太紧要时给点钱,资助需要巨大花费的家庭。到自家办酒席时,再从乡邻那里获得帮助,这就保证群体内谁都能平稳渡日。


我的家乡还有遗风,那就是结婚送礼物通常是喝喜酒当天送,随份子则是前一天晚上就送到。我猜想是出于下面的原因:随份子最开始并不是很值得宣扬的事情。主人家有困难,乡邻们既要帮助,也要照顾他们面子,只好趁天黑接济一些。送钱选在结婚前,方便他们买点果肉点心,置办酒席,后来演变成喜酒前一天收钱。世界各民族多有结婚随礼的风俗,并且越是贫穷,社群关系紧密,这种风俗就越浓。随份子今天被鄙薄非议,人多厌之,只能说现在它的金融功能已大大淡薄。


婚丧嫁娶是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大事,用保险形容随份子可能还不太准确。农村有一种随份子更接近保险的性质,那就是亲戚生大病时去看望,送礼同时也给钱。因此在农村生活,与人和善,敦亲睦邻可不仅是道德教化,还具有很现实的经济功能。


农村是资本十分不发达的地区,个人抵抗灾害和意外伤害的能力很弱,因此会出现一些组织用来抵抗风险。宗族依靠血缘强调认同,邻里依靠经济往来互助。在农村真要走投无路,饿死街头,通常是既无生养,人缘品行也非常糟糕,才会走到这一步。大部分情形下,家族人丁兴旺,待人和善,即使一人横遭不测,家属生活也不至有太大跌落。


前段时间村里道路发生车祸,我的一位同宗叔叔不幸去世。当晚宗族说话有分量的家长都去开会,讨论善后。所说的同宗,乃我与他向上溯四代是同一祖辈,平时关系倒疏离。逝者有亲兄弟四人,他们负责官司和后事料理。我的爸爸是稍微远枝一点的亲属,只是帮忙做账房先生,管吊客随礼。逝者家属有一妻,一养女已经出嫁,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儿子。中年丧失、少年失怙是可怜事,不过幸好他们还能得到一些帮衬照顾。即使最不济,如旧小说所写的那般,有一两个虎狼亲戚,也还有其他房的爷爷叔伯兄弟。


宗族过去一直是统治者提倡的民间组织形式,这不意味着它没有合理之处。相反,我一直觉得其间蕴含着丰富的自由资源,比如说自治、慈善、互助。其他民间组织也有这种特点,只不过由于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长期受到打压。像盐帮、漕帮、青帮、洪门、天地会这些民间组织,他们何尝只是打打杀杀呢?他们内部的互助协作又有几人知。这种情形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比如那个被描绘为最大阴谋组织的共济会,最早只是欧洲石匠的互助组织,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互助协会。现在它还存在,尽管被各国官方组织诋毁,被泼尽脏水,那些绘声绘色的阴谋论迄今只停留在小说家笔下,还没见哪一桩坐实。


上面所说,都是资本非常不发达的互助和协作组织。在发达的商业社会,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民间组织是企业,它们的存在既创造繁荣,也让社会更加稳定。今天的流浪汉几乎已经没有饿毙街头的担心——只要他肯伸手乞讨。这就是企业创造财富溢出的效果。一个自由社会(也就是很多人诅咒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民间组织林立,互助系统发达的社会。一个人既是家庭成员,又是企业员工,还可能是各种俱乐部会员,协会成员,爱好者协会成员,还可能不定期地参与某些组织活动。


一个人除非离群索居,远离人间烟火,否则他都和旁人发生各种种样的经济和互助关系。经常听到有人说,资本主义使人变得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是精致地利己主义者,行为模式都是“交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原子化”。这真是天底下最荒唐的指控了。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资本主义更加紧密连结、温情脉脉的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