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负鹏载舟 2015-02-18

         
       
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

       
         
           
         
         
           
           
【关键词】  消痤汤;寻常痤疮;中医疗法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多发的皮肤疾患,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面粉渣”等。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消痤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临床表现:颜面及胸背部出现米粒大小丘疹、结节、脓肿,皮肤基底以囊肿、疤痕、窦道为主,囊肿大,数量多,颜色呈暗红色,甚者因病程长致使皮肤表面因疤痕轻度结痂而变形,经久难愈,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并且具备以下条件:①自愿加入本临床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按pillsbury[2]分类法皮损程度属于轻度、中度或重度;③性别不限,年龄在13~36岁之间;④入选患者治疗前30 d内未系统服用过与本病相关的抗生素、维a酸类及其他中药内服药,7 d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


  1.3  排除标准


    ①近2周内曾系统应用过抗生素、维a酸类及其他内服中药制剂或外用制剂;②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及药物引起的痤疮;④合并有螨虫性皮炎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WWW.11665.COM


  1.4  剔除标准


    未完成疗程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者。


  1.5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来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本院门诊。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13~36岁,平均24岁;以青春期多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属于轻度(ⅰ级)15例,中度(ⅱ级)16例,重度(ⅲ级)89例。中医辨证:肺经风热型42例,湿热蕴结型56例,痰湿凝结型22例。


  2  治疗方法


    采用消痤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牡丹皮15 g,鸡血藤15 g,玄参20 g,金银花10 g,连翘15 g,大青叶15 g,升麻1 g,柴胡12 g,琥珀10 g,荆芥15 g,防风12 g,紫草15 g,赤芍15 g,蝉蜕10 g,僵蚕6 g,甘草6 g。伴痛经者,加益母草15 g、香附6 g;心烦失眠者,加百合30 g、珍珠母15 g;肺热重者,加黄芩6 g、桑白皮15 g;湿热兼血热者,加白茅根30 g、土茯苓15 g;便秘者,加火麻仁30 g、焦槟榔15 g;结节囊肿难消者,加皂角刺6 g、夏枯草6 g;治疗后期,促使疤痕结痂脱落,加白蔹9 g、白及9 g。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分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严格忌辛辣刺激之品,宜清淡食物,保持二便通畅。


  3  疗效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制定的“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3]。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失,无新疹出现,或仅留有色素沉着斑及瘢痕;显效:皮损消退70%~89%,新生痤疮明显减少,仍残留少数皮疹;有效:皮损消退达30%,但仍有新皮疹出现;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变,新生痤疮较前无明显减少。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
  
  经治疗4个疗程后,120例患者治愈73例,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1%;治愈最短时间为28 d。不同证型疗效见表1。表1  不同证型寻常痤疮患者临床疗效统计(略)


  4.2  不良反应


    治疗后湿热蕴结型4例患者出现大便稀,大便次数增加,每日2次,无腹痛,无黏液便,3 d后症状消退,大便无异常,不影响继续治疗。


  4.3  随访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半年,73例痊愈患者中,2例复发;31例显效患者中,3例复发。


  5  讨论
   
  寻常痤疮病因错杂,但总体与血热、湿郁有关。若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或肝火旺盛,郁而化热,热盛血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壅于颜面、胸部。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水液积聚,受素体火热氤氲,化湿化痰,加之热壅经脉,气血郁滞,痰热互结,致使丘疹日渐扩大,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
   
  消痤汤为张志明主任医师的经验方。方中牡丹皮、金银花、大青叶、鸡血藤、紫草、玄参清热凉血;升麻解毒透疹;柴胡苦寒借其辛散之性将热邪从气分带出;荆芥清血分伏热,防风祛风,琥珀安神活血散瘀,白茅根除血分伏热,四药都可通淋导湿,热邪从小便而出;僵蚕、蝉蜕散郁热;连翘清热凉血散结。上述药物共奏清透热邪、凉血利湿、散瘀消斑之效。


    本病案的治疗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清热、散热、通便、利湿法消除体内湿热之邪。对于寻常痤疮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中药,损伤脾胃,脾不燥湿,致湿邪不除,且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受伤又生内湿,加重病因;或因清热解毒药物过于苦寒,使湿因寒凝,湿邪凝聚于肌肤不易于外透,故清热、利湿时应循序渐进地增加清热药量,让热、湿、瘀合理解决。因寻常痤疮病位在皮、在表,运用清除血热的药物时应给邪以出路,因势利导,使热邪清之、散之,故在清热基础上加散、透之药,如蝉衣、僵蚕、紫草等,使热从表透散;湿邪宜利之导之,故加白茅根、琥珀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2]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6.

更新时间:2011-03-22 22:14:48  作者:116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