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门故事|明城墙四大城门(三)

 额玖安人 2015-02-18

西安城墙景区微信号:xiancitywall


北门——安远门

安远门的寓意为,大明政府依然会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所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城楼

辛亥革命时期,西安的起义军在1911年10月12日在围攻“满城”时,北门城楼毁于战火,现有遗址存在。1990年前后曾对遗址进行整修,从现场实测数据来看,台明及柱网尺过布置与西门城楼一致。从上世纪初拍照的北门城楼照片来看北门城楼与西门城楼的外观形象完全一样,包括一层里侧的门窗位置都一样,估计北门城楼、箭楼应和西门城楼、箭楼同时修建的。




箭楼

北门箭楼,为歇山式砖砌高大建筑,正面单檐,背面重檐三滴水,三面开有箭窗66孔,建筑形制同于东门箭楼,尺寸略有差异。1983年因暴雨侵袭,楼基东侧塌陷,楼体倾斜,先经抢修,后又按明代原貌进行加固整修。在箭楼内铺设了三层楼板,拆除了后代增建的箭楼南檐墙,复原了明代的门窗和走廊。对拆除南檐墙时发现的明代彩画,已作妥善保护。



瓮城

长70米左右、宽50米左右,面积约3500平方米。在箭楼下面城墙内两侧各有一登城马道。在箭楼和城楼下方正中各开有一城门洞,分别通往城内城外。




北门盘道

明代以来,北门正门城洞与瓮城内狭窄道路,一直是行人车辆出入城的必经要道之一。1954年北城门东西两侧各券修砖拱城洞2孔,每孔跨度7米,并围绕北门瓮城修筑北门盘道,长688米,宽18米,泥结碎石路面。1959年车行道改建为混凝土路面。1981~1986年,北门盘道随北关正街铁路跨线桥改建和北大街翻建,路面加铺沥青层。




北大街

北大街南起钟楼盘道,北至北门盘道,长1660米,路宽25米。隋唐时,今北大街光辉巷西口以南路段称安上门街。明洪武七年(1374年)扩建西安府城时,建成今北大街,全路铺条石,穿过钟楼南北门洞连接南大街。后因沿北大街中线修筑秦王府萧墙,路面宽度减小。清代,北大街南段称钟楼北大街,北段称北门大街,道路也因“满城”压占基本保持建秦王府萧墙时的宽度。辛亥革命后拆除“满城”,路面恢复始建时的宽度。民国16年(1927年),北大街拆除条石改修为三合土路面。民国24年(1935年)改建为泥结碎石路面。民国33年(1944年)路宽增至25米。1952年改建为混凝土路面,车行道宽增至14.5米。1983年部分路面拓宽,开辟宽5~7米的慢车道。1986年翻建为混凝土路面加黑色碎石层铺沥青细料。




档门石

明四门中唯有安远门城楼下城门洞中存有早年所立档门石一方,看其磨损程度,应为当初修建城楼时所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