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当地大量的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群,大型古典园林,大型石窟壁画,著名的古都,构筑出丰厚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坦荡的草原风光和清新无染的空气,使人眼阔心宽,宁静恬淡。尤其是蒙古牧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半在帐篷半在马被上度过,从而形成了剽悍的性格和强壮的体魄。刚中有柔、活泼轻快的舞蹈,激越嘹亮、热情奔放的歌声,以及深沉、悲壮的马头琴,进一步烘托了文化旅游氛围。
1.当地乡村亮点:
华夏文化,蒙文化,小麦文化,游牧文化,,四合院,蒙古包,一面坡民居、窑洞。
2.当地乡村自然风光特点
平原、草原,气派、开阔的风光,阳刚的氛围,对南方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
3.当地民居特点
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顶的。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这种院落,一般都采用封闭性的组合形式,成为我国北方农村的代表性院落。
4.当地民俗习惯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性民俗,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婚丧嫁娶等,内容十分丰富。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四大直辖市之一,她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民间艺术,不同流派的书画、戏曲、音乐等,在600
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
河北自古属燕赵之地,名胜古迹众多。传统工艺精湛、曲阳石雕、衡水内画、蔚县剪纸等誉满天下;民俗风情独特,吴桥杂技、沧州武术、永年太极等深受旅客青睐。
山西,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山西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民俗俗风情,人们称之为“黄河文化”或“黄土文化”,这种特有的文化如今形成了珍贵的旅游资源。
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每年七月中下旬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后来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旅游节期间,游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尝奶茶、还可以参与到骑射歌舞等节目中,充分体验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风情。
5.当地民间艺术(技艺)
北京民间艺术:智化寺京音乐、京西太平鼓、昆曲、京剧、天桥中幡、抖空竹、象牙雕刻、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雕漆技艺、木版水印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
天津民间艺术:京剧评剧、京东大鼓、天津时调、回族重刀武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塑(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塑、浚县泥咕咕)
河北民间艺术:耿村民间故事、河间歌诗河北鼓吹乐、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抚顺地秧歌)、井陉拉花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评剧、武安平调落子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哈哈腔二人台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西河大鼓、木板大鼓、乐亭大鼓、吴桥杂技
山西民间艺术:董永传说、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晋南威风锣鼓、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文水鈲子、五台山佛乐、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翼城花鼓、晋剧、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碗碗腔(孝义碗碗腔)、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蓝关戏、陇剧)
内蒙古民间艺术:格萨斯尔、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蒙古族安代舞、二人台、乌力格尔、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蒙古族搏克、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成吉思汗祭典、祭敖包、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天津泥人张: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6.当地乡村的特色饮食及特产
华北地区民风俭朴,饮食不尚奢华,讲求的是实惠;食风庄重、大方,素有“堂堂正正不走偏锋”的评语。多数城乡一日3餐,面食为主,小麦与杂粮间吃,偶有大米;馒头、烙饼、面条、饺子、窝窝头、玉米粥等是其常餐。这一带农村盛面习用特大号“捞碗
”(可容200—300克干面条),人手一碗,指缝间夹上饼馍或葱蒜,习惯于在村中心的“饭场”上多人围蹲就食,边吃边拉家常,或互通信息,或洽谈事务,或说笑聊天,形成特异的“风景线”。
北京:
北京烤鸭、北京涮羊肉、谭家菜、仿膳宫廷菜、蜜饯、茯苓饼、六必居酱菜、密云金丝小枣、良乡栗子、柿子、核桃、红果、冰糖葫芦、炒肝、灌肠、萨其马
天津:
狗不理包子、鸭梨 雅梨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
河北:
唐山陶瓷、人造琥珀、塞外口蘑、宣化葡萄、承德山楂、保定雪桃和狗肉、赵县雪花梨
山西:
汾酒、竹叶青酒、并州剪刀、垣曲猴头、候马蝴蝶杯、陈醋、削面
内蒙古:
驼毛、山羊绒、腰刀、银器、黄河鲤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