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奔豚病的专方,有安神定悸的功效,适用于以胸腹部有明显悸动感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茯苓30g,桂枝10g,肉桂10g,炙甘草10g,大枣3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65) 【体质要求】患者多瘦弱,易心悸脐跳,易头晕,舌质多淡红、肿大而有齿痕,脉虚缓。 【适用疾病】癔症、神经衰弱、失眠、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腹主动脉瘤、奔豚病、脏躁病、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液分泌过多、耳源性眩晕、更年期综合征、心源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更年期综合征、心源性水肿等。 【加减法】呕吐清水、腹中漉漉有声者,加白术;咳逆上气而头昏眼花者,加五味子。 【注意事项】仲景原文使用甘澜水煎煮。仲景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50.黄煌教授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