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大家谈谈平面振膜喇叭的品牌和优缺点,,,,,,,,

 FZBT88 2015-02-20
本帖最后由 xiaoyuzi 于 2010-12-9 09:50 编辑

回复 2# xiaoyuzi


   
三音路平面喇叭
  • 频率响应:34Hz~40kHz
  • 灵敏度:85dB/500Hz/2.83v
  • 阻抗:4欧姆
  • 尺寸:240×710×1625mm

      
       发烧友最常见到的是动圈式音箱和号角音箱,也偶尔见到平面喇叭,像一块屏风一样,最为广大发烧友熟悉的大概是Quad国都的静电喇叭。然而像屏风一样的平面喇叭却不一定都是静电喇叭,接下来要介绍到的Magneplanar的平面喇叭就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扬声器。
历史悠久
        Magneplanar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音响制造厂商,主事人Jim Winey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他理想中的扬声器,当时他最喜欢的就是Quad ESL静电喇叭,因此在研究方向上他坚定地选择了平面喇叭。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从3M公司工程师的岗位上辞职出来自己创业,跟大多数音响品牌刚刚起步一样,他经历了长达7年的车库式研发,才生产出自己觉得满意的产品。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会搞研究的他在销售上也碰了钉子,直到他的好朋友,Audio Research的老板William Johnson助他一臂之力,Magnepan终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到今天,Jim Winey已经是年近80的老人了,他留下了扬声器领域数量众多的专利,在美国能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Pass Labs的创始人Nelson Pass了。而他把Magnepan的主要业务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打理,工厂最终也确定在明尼苏达洲的白熊湖。

特别在哪里
        为什么说Magnepan的平面喇叭很特别呢,因为它不是静电喇叭,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它的高音单元采用长条形的铝带振膜(Ribbon Tweeter),中低音单元称为“准铝带/磁力平面振膜”(Quasi Ribbon/Plannar-Magnetic Driver)。看着这些术语是不是觉得特别复杂?笔者也有同感,Jim挺爱玩文字游戏,Magnepan的公司名称是把磁铁(magnet)与振膜(planar)合起来,而他们制作的屏风喇叭,就称为Magneplanar。
         来看看这些神秘的“单元”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来看负责中低音重播的部分,也就是上文的“准铝带/磁力平面振膜”。为什么说它是“准铝带”呢?因为它并没有采用铝,而是用标准线加聚酯薄膜的方式组成振膜,其中的聚酯薄膜只有不到0.0005英寸的厚度,肉眼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这些材料连同条状磁铁都安装在很薄的基板上,最终成为我们看到的样式。而负责高音重播部分就是真正的铝带振膜了,安装方式与“准铝带”类似,同样也是具有小的厚度和很轻的重量。为什么Magneplanar要强调质量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Magneplanar所注重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音箱尺寸。听传统的密封式和低音反射式音箱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声音老是从小小的箱体中发出来,把乐器和乐队的规模都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Magneplanar想要提供不受箱体限制的音箱尺寸,采用整个面来发声,赋予立体音箱的高度、深度与宽度。试想聆听者身在音乐厅,音乐是从四面八方反射而来,而不是从单一个点发声。所以在Magnepan喇叭上面,音乐的成像可以近乎真实,展现接近实际大小的音箱,第二个问题是平均驱动空气。Magneplanar认为传统音箱频率响应可以很平直,但无法避免箱音,因为空气不是被平均驱动的,要平均驱动空气,就必须采用平面式振膜。第三个问题是音盆质量不均匀,传统的喇叭单元,振膜靠近圆心的部分和远离圆心的部分速度常常不能保持一致,远离圆心的部分常常由于速度不够快而形成“拖沓”、“模糊”的声音。Magneplanar的平面单元将功放传输过来的能量均匀地分布到整个面上,让各个部分震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保持一致,以保证瞬间反应速度,从而保留音乐的完整细节。以上目标最后都指向第四点,即要求非常轻的振膜。
        Magneplanar特别强调喇叭单元振膜的轻质量,他们认为,重的振膜和轻的振膜相比较就像皮球和气球之间的区别,用同样的力气去吹它们,前者很难移动,即使移动也很难停下来(惯性很大),而后者移动轻巧灵活,不受力便立即停下来(可提供很好的瞬态反应)。Magneplanara采用的材料轻到什么程度呢?首先是用肉眼不容易看到,其次是从6英尺高掉到地下需要5秒钟的时间。传统的喇叭单元不敢用这么轻的材料来制作,因为功放输出的能量很容易使其破碎,而Magneplanar让其大面积均匀受力,得以使用如此轻便的材料。其实理论上来说,完全理想的喇叭应该是没有重量的,也没有箱体和磁铁等其他结构,这样声波才不会受任何影响,但这在现实世界里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使用有箱体、有重量的扬声器,由于技术上的成熟,可以做到很好的频率响应,各方面参数也都可以很高,但没有任何音箱的效果能够跟现场演奏一样,只有更接近现场和真实乐器的效果。Magneplanar使用的单元就更接近理想的喇叭单元,质量轻,振膜没有被密封起来,声波可以自由地在空间中扩散。当你闭上眼睛,Magneplanar让你仿佛看到真实的演奏现场,音场是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
       本文介绍的Magneplanar 3.6是Magenpan推出的最新产品,采用的当然是几十年坚持的平面振膜式设计,Jim曾表示他后期所做的努力都在于寻找更优秀的原材料,设计思路已经不用改变了。尽管整个喇叭看上去就像一张屏风,分不出具体的“单元”,但它的确是一款3音路的扬声器,高音部分和中低音部分中间有明显的间隔。在摆位的时候,就有讲究了,由于Magneplanar 3.6实际上是有左右之分的,所以不同的摆位会有不同的听感,笔者采用的是中低音单元靠内,高音单元靠外的方式,让聆听位置正处在两个高音单元的交汇点上。Magneplanar 3.6看起来体积庞大,却不笨重,很轻松地就可以装上脚架。值得一提的是,分音器是分离式的,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装上即可,分为单线连接和双线分音,笔者试听时采用单线连接。
多少功率合适?
        开门见山地说,Magneplanar的喇叭不好推,有使用经验的发烧友大多都会认同这个说法。尽管Magneplanar工厂的大厅里使用的收音机功放功率才35瓦,然而我还是认为想要完全享受Magneplanar带来的魅力,一台大功率的后级几乎是必须的。当然,单纯地说输出功率也不够准确,而是要有在4欧姆条件下持续输出大电流的能力。具体选用什么参数的功放,那个品牌的功放?这些并不重要,也没人能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当你连上功放,播放交响乐时,保持一定音量下,极弱音的时候能听到声音,能分辨细节,不用去强行调高音量;在极爆棚时能将音乐中的能量充分地释放,不会出现不够力,没有可闻失真就基本上搭配正确了。
宽大的音场,真实的形体
        试听时搭配的音源是音乐传真AMS CD,功放有音乐传真AMS 35i合并机,Audio Analogue M2合并功放以及Onix A125合并功放,有些遗憾的是,上期试听的超大推力怪兽级后级音乐传真AMS 50已经送还给代理商,手头没有更大推力的功放来推动Magneplanar MG3.6,以至于我常常要把音量旋钮钮到最尽头,才觉得差不多可以接受,期间我一直担心功放会不会被烧掉,伴着这种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听音乐,确实是有些刺激的。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它展现出来的音场比以往听过的都要宽大,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更接近真实乐器的形体。例如听钢琴弹奏,要让钢琴低音键有权威感、高音键圆润并不困难,音质音色正确的Hi-Fi系统基本上都可以,但是别忘了钢琴是有形体的,钢琴是大型的乐器,巍然屹立在舞台前方,重播时就应该体现出它的气势来。动圈式的音箱要表现出庞大的形体和不削弱的量感和气势,也需要大的箱体和多个单元协同工作,Magneplanar MG3.6一整块平面振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很多个小型单元在同一相位上协同工作,加之它本身振膜的面积就足够,这个优势让它得以轻松还原庞大乐器的形体,音场当然更加宽阔,舞台空间感当然也更为逼真。
量感十足又没有压迫的低频
        以我的欣赏口味,我很喜欢Magneplanar MG3.6的低频,它是一种质感很真实,规模庞大,却没有一点压迫感的低频,这种感觉跟平时听动圈式喇叭那种将空间推得卟卟响,声音能量拳拳到肉,房间也仿佛在共振的感觉不同,在我看来是更接近音乐厅环境中的低频,具有很好的平衡感。但前提是要以良好的前端搭配将这种低频推出来,如果功放搭配不好,非但听不到量感十足又没有压迫的低频,就连音量都很小,更不用谈规模了。用音乐传真的AMS 35i合并功放来推,听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乐章开头的五下定音鼓的敲击坚定而有力,既不拖泥带水,又不缺斤少两,近在咫尺的大音量一点也不刺激耳朵,久听不会难受;听巴赫《触技与赋格》,管风琴没有吹动裤腿,却依然觉得有凝聚的能量潜伏过来。我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换用音乐传真AMS 50、TITAN,或者Pass Labs XA系列单声道后级等巨无霸,Magneplanar MG3.6的低频表现还会提升一个档次。

细节丰富又从容自然的声音
        在介绍高音铝带单元的时候,Magneplanar的厂方很自信地表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高音单元,没有之一。他们声称这种平面铝带高音可以重现出非常多的细节,加上宽大真实的音像,几乎就跟现场聆听一样了。我在Magneplanar MG3.6上听到的细节,不像十分发烧的系统和录音所呈现出来仿佛用放大镜在观察一样的细节,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而是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表现出来对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的准确重现,这些细微之处往往并不起眼,却对音乐整体的效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特别喜欢的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录音,86岁高龄的法国的指挥家乔治·普莱特真是让人非常赞叹,尽管年事已高,一站上舞台,他却充满了青春般的激情与活力,传说遇到这样的指挥乐团的演奏者们坐在椅子都只敢坐一半,以备随时可能需要的急风暴雨式的演绎。这次的演奏就让人有如此的感觉,除了上文所说的《拉德茨基进行曲》,首次进入新年音乐会演出目录的《巴黎狂欢节加洛普》也是典型的代表,在铜管乐主要作为陪衬的情况下,小提琴组就在指挥的带动下激起了灿烂的火花,尽管我没有听到独奏时特有的木头共鸣,但我“看”到了琴弓在琴弦上舞蹈的细节,我感受到闪电一般的速度和小提琴高音部分特有的柔软爽滑,没有一丝金属声的嫌疑。有过现场聆听古典音乐经验又听过Magneplanar喇叭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这就是一种巨细靡遗、无远弗届,又毫不做作的重播,它丝毫没有压迫感,它又丝毫不闪躲,它把一切呈现在您的眼前,只等待你的眼睛、耳朵去做无穷无尽的发现。
        截稿之时从主编那里听到一段小趣闻,代理Magneplanar喇叭的香港别超公司有一位在那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余师傅,当主编询问他几十年的聆听经验中什么样的扬声器令他最喜欢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指向了Magneplanar。我不敢说英雄所见略同,至少一件好东西有不同的人都能够欣赏到,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就是发烧的乐趣之一;如果读者听完Magneplanar,认为跟笔者上述的相差不太大,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