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语言的泛滥成灾

 浮云感悟港湾 2015-02-20

初始,见很多人使用网络语言,感觉新奇时尚。流行的东西总是会有很多人关注,尤其是年轻人。于是这种东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儿子常常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我知道那又是刚刚流行的,等我们刚刚弄清楚意思,这些又过时了。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他们的脚步,我想这就叫代沟吧。


可没多久,我就发现,这种网络语言和文字害人不浅。从最初周围人开始,到后来博客空间一些原创文章的博友,包括很多老师,有意把网络语言和文字写在文章中,这让我忽然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了。作为老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又快,我们耐心、细致、准确地去教,都未必能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孩子的大脑里,你再有意无意用一些不正确的,让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网络语言,不经意间就教给了学生,那岂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前些天看了博友发的一篇学生的语文考卷,那些问题回答得让我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而我们的一些主流媒体,在一些娱乐广告等节目中频繁使用这类语言,这是在误导孩子。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这样下去的后果。孩子们如何分得清对错?如果说这是错误的,可电视台都在这样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国文化,可我们却在捡拾别人的垃圾,自己再制造一些垃圾。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来的本就不多,经不起这样糟蹋和折腾。我丝毫不觉得那样说,就是时尚。作为中国人,连中国话都不会好好说,实在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好好学习和研究,实在是愚昧和倒退。


这些网络语言,来得快去得也快。原因很简单,如今的一些人浮躁而浅薄,什么东西都不会长久,时间一长就厌倦,于是再去寻找新鲜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静下心看唐诗、宋词、诗经,除非考试需要。还有多少人看《红楼梦》和一些经典世界名著,因为这些书太长,太深,还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这些书不是你看一遍可以看得懂。在我们周围很多人没看过《红楼梦》,包括很多大学生,更不必说国外的一些名著和普通人。我们从如今微信的流行可见一斑,我发现稍长一点的文字,很少有人耐心去看。人们在微信里转载那些国人最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如何快速成功?如何让自己健康?养生,八卦娱乐是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禁深深叹息,文章长一点儿都没耐心看,可文化从来都不可能速成,速成的东西从来都不可能是精品,人也一样。


如今的人太渴望成功,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静心做事,静心学习的人太少了,整个大环境的浮躁导致如今人的急功近利。近期注意到,连报纸,电视台都出现错字,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考试时会如何写这些字?平时可以错,考试写错,可以不扣分吗?老师都写错,为什么还要扣孩子们的分?这个问题我意识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部门,主流媒体,家长,老师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儿?我不想说我比别人优秀,只想说,我们碰到任何新鲜事物,能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新事物是不是可以带给我们好的,美的,有用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东西?这样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整体大环境,我们的孩子都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