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文学,不曾苟且

 独此一家图书馆 2015-02-20

【作家提问巫昂系列】

  巫昂、沈浩波在凤凰网读书会

巫昂诗人答沈浩波问——

这是你对我永远的误会,亲爱的浩波同志

问: “父亲”在你的生命和诗歌写作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答: 生我的那个我的父亲,跟我关系特别不好,原因说起来很复杂了,大概是我支持母亲跟他离婚,然后彼此记仇,没有台阶下。不过今年我非常努力地在父亲节给他发了个短信,算是破冰之旅的开始,接下来我打算春节回去争取去看望他一下。

在创作上,我一直在寻找心理上的父亲,这一两年画一点画,我会画耶稣,画我行走在天生的父,喜好画年长男性胜过其他,我让他们变成形象在屋里陪伴着我,父亲之爱跟母爱不同,母爱那么亲切,日常,温柔,陪伴感很强,父爱更像一种深层次的力量源泉,某种温暖而持续的矿藏,你阳刚的部分必须来自父亲。

问: 在我对你的阅读中,我感觉有两个巫昂存在,一个奋不顾身的巫昂,能直往自己生命底盘去写,另一个则是,试图用聪明掩护起自我,把自己藏起来。我当然更喜欢前者,但好像你只有在某些强烈情感的撞击下才愿意进入前者?

答: 信不信一个人天天奋不顾身,这个人一定早晚得进精神病院,几年奋不顾身一次,已经是上天给你的最高奖赏,终其一生能奋不顾身一次,有一些好作品,已经非常非常值得庆幸了。我们得尊重创作,和生命自身的规律,要戏剧性地压榨自己的内在,还是保持某种静候佳音的心态,这是个难题,但是必须面对。我不同意没有要硬给,没有就是没有,尊重没有里面的有,期待但不总是期待再度有,相信这段话你可以看得懂。

问:你常常给我一个感觉,在写作这件事上,你充满犹疑,在选择能平稳的做一个有好的晚年的文学祖母,与把自己搭进去成为一个伟大诗人之间,你常常在犹疑。我不知道我这个感觉对不对,你对诗歌乃至文学始终有这种没想明白的三心二意。

答: 这是你对我永远的误会,亲爱的浩波同志。

不期待你知道我有多不肯苟且,做什么文学祖母,开玩笑。某某某,和某某某才愿意去做这种祖母呢,那得社多少交,费多少表情,干多少没意思的事啊。我要是计算着要德高望重,早不是我了,你也早些当我不存在了了事,多好,我们这些年来,甚少深谈,见面常常讲些不咸不淡的话,你可能已经不知道我的版本升级到何等程度了,亲爱的浩波同志,但是,感谢你提了这个问题,我的现在,底盘只会更低,更坚决,而不是相反,放心吧。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2004年,受邀到荷兰与比利时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出版有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曾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首届“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第三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等。同时,作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是国内最著名的出版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