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
(1)曹某 53 小腿痉挛 多在晚上发作,脉弦而舌红,方用芍药甘草汤,四剂而愈。 (2)周某 12 左臀受外伤后肿痛,左下肢拘紧不能伸展,发热,体温37.8度,脉弦细数。弦为肝脉,细为血虚,数为有热,表明肝血不足,筋脉不利而且有郁热之证。先予芍药甘草汤三剂,服完后左腿就可以活动了,再服两剂,左腿竟然可以伸直了,肿痛也减轻了。考虑局部仍有红肿和热感,于是换了仙方活命饮,连着吃了几剂,病就好了。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3)一日同诸生门诊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用之不效,诸生不知所以然,余在原方加羚羊角粉1.8克冲服,钩藤16克,仅服三剂而全愈。 用之不效,病重药轻也。羚羊角与钩藤入肝经,有清肝祛风,舒筋凉血之专功,故能显效。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4)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医学心悟〉 (5)三叉神经痛 白芍60克 炙甘草30克 酸枣仁20克 木瓜10克 水煎服。 (6)腓肠肌痉挛 芍药30克 桂枝,甘草各15克 木瓜10克 水煎服。 (7)面肌抽搐症 白芍100克 知母15克 葛根15克 蝉衣15克 甘草15克 水煎服。 -----------〈长沙方歌括白话解〉 (8)胸 腹 胁 背肌肉及神经疼痛 芍药30克 甘草30克 香附9克 红花9克 水煎服。 (9)外科手术后肠粘连疼痛 芍药30克 甘草30克 归尾.桃仁.银花.连翘各9克 败酱草12克 红藤24克 水煎服。 ---------〈陈伯涛仲景方与临床〉 (10)便秘 大便难 ,常苦不下,他药无效者 白芍30克 甘草30克 威灵仙10克 芦荟5克 上药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 --------〈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 (11)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凡青筋暴露,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 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效。 ------------《经方实验录》
(12)脊热 女,35岁,崩漏愈后,遂发脊热,日发2----3次,朝轻暮重,甚则头晕目眩,病已半月。脉象弦细而数,舌红少津,无苔。 辨证:崩漏新愈,阴血未复,血海空虚,虚热循经入于脊里,因而发病脊热,治以敛阴抑阳。 处方:生白芍30克,甘草6克,金毛狗脊9克,水煎服。三剂后,脊热减半,再服六剂,病除。 -----------《孙朝宗论医集》 (13)胆绞痛 白芍30克 , 甘草6克 , 威灵仙30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完 --------------《来春茂医话》 (14)足跟痛 1. 白芍30,赤芍15,防己30, 制乳香9,制没药9, 甘草6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该方是范平医师治疗非骨质增生性足,趾痛的祖传秘方,屡用屡效。 -----------------------《中华效方汇海》 2. 生白芍30,炒白芍30,生赤芍30 炒赤芍30 生甘草30 炙甘草30 上药加水适量,煎熬3次,共取药液约1000毫升,兑匀后分四次,一昼夜温服完。 症情重者加元胡30克,舌质有淤者加加川牛膝30克,舌苔白腻有湿者加木瓜30克,年龄大,体弱者加生地,熟地各15克 -----------《现代名中医骨科绝技》 按:上两方摘自《疼痛妙方绝技精粹》
(15)消渴引饮 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本,每用一钱,水煎服,日三服。鄂渚辛祐之患此九年,服药止而复作。苏朴授此方,服之七日顿愈。古人处方,殆不可晓,不可以平易而忽之也。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91.名医名方的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