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将军:白起还是韩信? – 铁血网

 阿里巴巴yht 2015-02-20

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将军:白起还是韩信?



白起一生戎马37年大小战役百余起,攻城70余,斩首165万(是一百六十五万我没写错)

 


一生未尝败绩,真正的是战无不胜.而不是某些文学作品里称赞某个人会打战就战无不胜.


想一想整个战国中国才多少人,男性又是多少,而可以作战的男性又会是多少,汉朝时,中国古代的盛世人口也就差不多5000万.而战国可想而知就更少了.


就我个人所看的将军战绩里无人能超过他,纵观整个世界5000年文明史战争史,也无人可比拟.


他是真正意义上军之神战之神


白起韩信二位作为不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将领其战绩至今为世人传诵。白起的长平之战最为颠峰,而韩信的经典战役最多。偶认为垓下之战并不是韩将军在楚汉争霸的精华之站。诚然不是同时代的人,比起来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但二人确都是以谋见长,这里我们来说说二位所处的环境和对比的军力。战国末年,强秦崛起六国畏惧日甚。随着秦的强力扩张,白起就象一颗耀眼的新星出现在乱世的舞台屹立37年不倒,战功最盛无人能敌。尤一长平之役,灭赵卒45万举世震惊,同时该战役也是整个战国的转折史,其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抗秦。战国时经过春秋的合并纷争分裂国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和意识形态,各国的军力和政治也各有所长。就人种地理历史而言齐国是一开始最为强大也最有可能成为霸主的。齐国今约现中国山东省,俗言齐鲁尽豪士,然齐盛时浮夸之风盛行,齐又不思进取终失霸主之位。赵:慷慨燕赵,北国之士,北国苦寒也造就了赵人的勇武与不屈。


长平之役前虽有七国,然就兵甲而言,只秦赵两强,长平之战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决定谁是中国最后的霸主。长平之役始与上党叛乱,秦谴左庶长王龁为将,赵则以廉颇为帅。初次交锋,秦借盛兵之威历锉赵军,廉颇遂闭门不战(就以后的战果看这种策略是正确)。而后秦使反间计,诱赵王换将赵括。而秦则秘召白起急赴前线接任总指挥。由次长平之战真正的序幕拿开,一场震古烁今的战役正式打响。赵括接任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策略.收缩兵力以期在正面交锋中一举击败秦军.后人总片面的看待赵括认为其愚蠢.为什么不能继续防守呢!但要站在赵括的角度呢,新将上任俗无积威.何况赵军闭守日长士气消沉.括自是想一战以博再且他并不知他的对手已换成白起,.更重要的是赵军的战略目的是收复上党而不是简单的抵御秦军.故更加放胆进攻.赵军出战并不是什么错误,此前廉也曾出战的呀.

 


错就错在后面的孤军深入,此时老到的白起已洞悉赵军的动向,随即在丹河东岸部下防线,将部队延伸至小东仓河北岸.另预留两股精锐部队决战时切断赵军联系和退路.赵括出击时遇秦军诈败不以是计,继续追击,偶在想如果他当时知道对手是白起的话,肯定不会贸然出击的,因为虽然他初次为将但还不至于是白痴吧.


更致命的错误来了,赵括在追赶中越过了丹河防线.区区一条丹河呀,此时秦军两路伏兵尽出,一路截住赵括退路,一路直赶赵军本部堵住增援,此时赵括才幡然悔悟,严命死守.此时两国后方皆极为震惊,一个喜一个忧,赵王心急如焚急谴使求楚,魏发兵,楚,魏不许.赵只好独自发兵救长平之师.而秦王亲往河内,以厚爵利之,发河内15岁以上男子皆援长平狙击赵援.括被围46天绝望中突围被射杀,而后赵军降皆被坑杀.仅240年幼者生还.此役赵元气大伤.再无力称雄.



先说明我说的只是正史,欢迎大家扔砖 前提是有理论有实际有相应的历史事实 偶认为中华自春秋后再无猛士(个别除外),白起和韩信之用兵之道也无人可企及。最接近二人的大概也就李牧可比,虽赵灵王创建骑兵,但真正用到极至的也就李牧,起七国铁骑无人可比。而战法讲究突袭快进,不讲章法。匈奴真的是给他杀怕了,而后征战中原,秦皆言:李牧在赵国不可破之。但是李牧与上面所说的两为差距在于李只善于骑兵作战,大规模的攻坚,埋伏,截击却未见其长,也不否认可能存在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至于后世其他名将与白,韩相比相差巨大。战国王剪打法扎实,稳步进军。说到以奇谋破敌却不著。后西汉名将周亚夫以治军见长,有云:只闻将令,不知王令。有此可见一斑。其战绩也只有平叛为主,不足道。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卫青之长在于料敌先机,往往能找到敌人主力作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说到实际作战也就那么回事。李广勇武,匈奴称其飞将军,当年俘李广时匈奴欣喜若狂。一生传奇也不少,作战方面防守有余进攻乏力,比较保守故不为武帝所喜。说到霍去病可以说是天纵奇才,未及弱冠领兵18岁,征战仅六年,却令匈奴闻之丧胆。尤其河西走廊一战,孤军深入远离后方补给以战养战一举切断匈奴自此匈奴一分为二,所获战果甚硕,他的骑兵也是至李牧以来最强悍的。一改汉军不善野战的弊端。但比之李牧还差个奇和诡异。而且没经历大规模的阵地战,加之治军乏术(也不怪才20来岁的人摊到现在还是高中生大学生呢)与本文的两位差距也甚远,要是能活长一点,多加历练也许还可和白,韩一较长短。西汉有的唐将郭子仪,李靖,高仙芝(朝鲜人)固然战绩斐然,却少谋缺智。偶然能弄些计策和白,韩之大谋相比又何止千里。而且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给他们以机会来对比。宋朝时,杨业,岳飞等等,只是小说家言把吹的太厉害,实际上都只会按部就班的作战。厉害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宋军中比较善于野战罢了。说到以奇谋妙计治敌几乎未闻。


宋后再无名将,就个戚继光实际上只是对付小日本的海盗,都不是成建制的部队,只是出于民族性和感情方面才列个名将吧。


中国名将甚多,但或长与突击,或善于围歼,有谋于野战,有智于攻坚.但全材者:如攻城略地,野战突袭,打围聚歼,奇兵埋伏等等集一身者就只白,韩两位,尤其白起戎马三十七载所历甚多,破敌无数堪为最者.


欢迎大家就白,韩两位继续讨论,同时也可以提一提还有哪些将领能与其比肩.反正我找不到了

 

综上,白起韩信皆用兵如神.难分伯仲,从战果看,韩破魏、赵、燕、齐,楚一统大汉天下无人能比.从战绩看白37年不倒,六国敬为魔神.所杀敌军165万.寰宇无双.


如果白起不杀四十万降兵,来年还要和他们撕杀,还不如杀了算了,万一俘虏半道上兵变,白起就是宋襄公第二了.责任全在秦王(秦王说:"现在打仗都缺人,还要派人修战俘监狱,没用!") ,没有修建一个巨大的战俘监狱,连累白起损了名誉! 我们应该为白起鸣冤!


但从两人所处的战局看,白在战国,各国均屹立百年以上,兵雄马壮,闻白起之名六国心胆剧裂。白起能如此纵横无人匹敌尤为不易,相对楚汉,秦亡不久各地基本上以农民军为主或者私家军军队素质就要相对差点.


所以窃以为白起略胜,堪为中华第一名将 为什么有人说没听过白起,那是因为后世的儒家学者认为其所杀之敌太多,而剔除名将之外,秦朝所推行的是法家。实际上他才是中华第一名将

公认的史记上记载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战国是战国不是三国演义曹阿瞒十来万也敢称83万,战国时候的战争是全民战争,并没有普通平民和军人的差别.扛起枪就是兵,放下枪就是民.15岁男性就会被征召作战.象赵长平之战后14岁的男性就会征召作战.弱小之国如:韩,燕对征召年龄更小.史记上的记载白起所灭六国军队合计约120万.但这只是大战的合计,后世估计在160万左右.也许会有水分,但肯定是绝对超过百万.


我也是认为能与白比肩者就是韩信了,均是用兵如神,化腐朽为神奇的不世之才.

 


但我为什么认为白比韩要略胜呢,刚才楼上的说了白起所领的是精兵,有考虑到他的敌人领的是什么兵吗?悲壮燕赵 赵,燕骑兵技冠七国 齐:兵胜之国 带甲勇士尽天下亦是东帝 楚幅员辽阔,人丁兴旺,60万常备精军 魏,韩同样也不差


再比较战国名将最多同时期的名将战国四大公子 破齐统帅乐毅等等等等 真是数不胜数 试问谁可敌白起


相比楚汉 连彭越 英布之流都可称王 樊哙逞匹夫之勇之辈亦被封侯


两者对比孰高孰低可见分晓


同时在杀俘的问题上同样也说明秦的粮食供应上的问题 不能保证军队和俘虏的粮食供给 其次战国人口稀少 人是第一关键的东西 秦的强大和崛起就是血与铁的洗礼是靠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完成的 只不过让白起背了一世的骂名 所以说因为杀俘人格就不高并不成立


白起并不象韩信那样直接完成的统一大业,但没有白起秦也许还有再等一个战国轮回才能做到统一,商鞅只是完成对秦内部的改革,使其具备称王的条件,在这之前的三晋,齐,楚都具备这个条件.

 


真正使秦走向霸主之位只是白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