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考古新发现填补矿冶史空白

 汉青的马甲 2015-02-21

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对其2014年度的考古成果进行验收并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四方塘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墓葬等,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来乃至整个中国矿冶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

四方塘遗址是2012年专家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选址时发现的。它的东、南、西三面被山冈环抱,中部为冶炼遗址区,东南为墓葬区,尘封于高低不一的梯田耕土下。经过两年多的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发现了春秋和西汉炼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春秋时期墓葬区等,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38座春秋时期墓葬,是此次考古工作最大的亮点之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介绍,墓葬区与之前铜绿山发现的采矿和冶炼遗址一起,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代矿冶生业体系,有助于研究和展示古代矿冶生产流程和产业链。

从已清理的30座墓葬中,出土了铜、玉、陶制文物及铁矿石共计56件,多数为首次发现。陈树祥说,春秋时期铜绿山的生产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楚人是管理者,越人和吴人主要干采矿、冶炼的体力活。

墓葬中不一样的葬俗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墓葬,有的将陶器有意打破,下葬时将部分残器分别放置在棺盖上北侧或棺内;有的则将陶器、矿石分别放置于边龛中。随葬青铜武器、工具和玉器的墓均不随葬陶器。这种葬俗既暗示了墓主人为不同民族,又显示了生前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墓葬及出土物既有显著的楚文化特征,同时吴越等地方文化因素十分明显,与楚文化中心区域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

墓地的发现,为解开春秋时期铜绿山的国属及采矿、冶炼生产者民族、职业身份等谜团提供了科学依据。

考古人员还在遗址上发现了东周冶铜遗迹、春秋时期和西汉冶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遗迹,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冶金水平,填补了本地区炉子类别的空白。

  • 分享到:

文章来源

考古

考古,用以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到的共同体。

关注

9076人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