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揉这个穴位相当于吃六味地黄丸,还毫无禁忌!

 图书 馆员 2015-02-21

揉这个穴位相当于吃六味地黄丸,还毫无禁忌!

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穴位,而这些穴位分布在我们全身的个部位,平常我们也知道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身体的一些疼痛,常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强身祛病的目的,功效胜似吃中药,而且按摩穴位简单易行,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 
1
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
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3
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
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5
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6
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7
补中益气丸



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8
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9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0
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按摩“小腿内侧”,就等于吃“六味地黄丸”图片图片
按摩“小腿内侧”,可以治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足跟痛等症状。

以上症状多由肾阴亏虚引起,六味地黄丸有很好的滋阴补肾的治疗作用。但是脾胃虚弱的人服用后易产生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不良反应。

刺激小腿内测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且无副作用。
原理:小腿内侧的复溜穴(内踝尖上2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经穴。肾经气血在此向上汇聚,刺激该处滋阴补肾效果极好。每次揉按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揉3~5次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天哪,太简单实用啦!

夹子的妙用。
天哪,太简单实用啦!(引) - 深圳白骨精 - 恬静 追梦

隐白穴就是干姜,关元穴胜过肉桂,其实一个穴位就是一种药

图片
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清热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  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  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补益类

  第一节  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  补阳类

    一、命门(灸)—鹿茸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第三节  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第四节  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16章  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  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  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二、支沟(泻)—瓜蒌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  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