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孔”手术知多少?

 老老树皮 2015-02-22

“打孔”手术知多少?

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

作者:林艺

转载注明作者及出处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的一种境界,历代读书人都在追求这一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也可能是源自疾病。据来自天坛的考古学家,也就我考证野史,孔夫子或可能是在“春节期间”大吃大喝,诱发了肝胆疾病,因此忌食油腻三月。如果“不知肉味”是种病态的话,倒也不足为奇,其实说成“三月不知油味”反倒是更合适一些。经过上述的联想,今天要说的“打孔”手术,似乎也就顺利成章了。

  

  英雄不问出处,手术要看岁数。“打孔”手术要是和孔子联系起来,那可就相当有历史感和沧桑感了。咱们国家在原始微创和内镜外科确实也有相当造诣,可惜都用在了兽医学上了,“管中窥豹”就是佐证。“打孔”是如假包换的洋玩意,来自古老的西方极乐世界。早在公元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7)就描述用窥器查看直肠,可见人们对于能够窥探体内脏器的渴望。

  黑夜给人了寻找光明的眼睛,爱因斯坦没有光也不行。19世纪初,奥地利人Philip Bozzini医生把光线照进了体内。1901年,俄罗斯医师Ott使用窥阴器对腹腔进行检查。1933年Fervers医生在腹腔镜下进行肠粘连松解术,他也是第一位将腹腔镜用于人体手术的外科医生。而日后“打孔“手术在普通外科取得最终的革命性成功,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1980年,KurtSemm首次完成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当时未进行报道。1991年荀祖武医生等完成并报道了我国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后,“打孔”手术步入了发展的高速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这些科室的大夫都是实打实的手艺人,玩技术最在行,“打孔”也自然是小case。

  外科大夫到底是怎么玩转“打孔”手术的呢?打孔手术,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钥匙孔手术,而真正的专业名称是“腹腔镜手术”,或者也有画蛇添足的称谓——电视腹腔镜手术。外科大夫通常是在肚皮上“打”出3-4个0.5-1.5厘米的“孔”,这个过程和石油工人钻井相似。通过特殊的装置,医生们将医用气体自孔注入腹腔,建立起腔镜手术的生态圈。此过程与生活中用嘴吹出救生圈类似。然后,摄像系统能够实现腹腔内的现场直播,通过显示器的放大而获得高清影像。医生们一边观看高清影像,一边使用特制的器械完成检查和手术等操作。怎么样,这有点像大型实体版模拟游戏吧!而这些特制器械的使用,正是开刀和“打孔”手术操作上的区别所在,前者相当于穿10厘米的高跟鞋走路,后者相当于踩10米的高跷走路。因此,“打孔”手术需要相当程度的专业训练。

  普外科的“打孔”手术理论上已经无所不能,腔镜更是成为顶级医院的必备配置,就像不买几个iPhone 6,就不敢自称土豪是一样的。目前“打孔”手术已可以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胃肠、甲状腺、乳腺等器官的疾病,也包括肿瘤和代谢病。我科常规开展腹腔镜手术,“打孔”已经变成大夫们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第三项修炼技能。除了常规“打孔”外,我科的还有终极秘密武器,一是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肝胆手术(俗称二镜手术),二是减肥和糖尿病手术。随着3D腹腔镜的普及,“打孔”手术也步入3D时代,而机器人手术的发展更是给“打孔”手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选择购买百年老店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考虑就是信誉和质量的成熟。同样,选择医疗技术时也要选择相对成熟的技术,这类技术适应症和并发症都已经比较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能够提高效率,创造新物质;医疗技术则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因为能够挽救生命,创造新生活。当成熟的技术遇上医生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就会转化为抗击病魔的利器。“打孔”手术经过了千年沉淀,百年发展,实现“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天坛普外人将一如既往努力向前,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不辜负这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