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郁二陈汤--张集体

 学中医书馆 2015-02-22
秘方验方  清郁二陈汤
药方的主要成份、及剂量:炒苍术12g   陈皮10g   方苓10g   清半夏10g   炒枳实15g   川芎12g   白芍10g   焦桅子10g  连翘10g  醋香附15g  黄连8g   吴芋4g   焦楂12g  炒神曲10g  甘草12g  青皮12g  生姜3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本方是治疗因忧郁而致的血、痰、火、湿、食诸郁症方。只有行气解郁,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
适应症:传染性肝炎、胃痛、吞酸、食道癌、胃癌、冠心病心绞痛
使用禁忌:辛辣、油腻、生冷
治疗方法:清热解郁,除湿祛痰
 
急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急性肝炎治疗的重点在于祛邪。湿热与疫毒是发病的外因,而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或气血两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肝炎发病急、病程短,在治疗中首先应分辨虚实,进而确定攻补之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尽管有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变化,而急性肝炎大多属实证,特点是邪盛而正未衰。因此,治疗重点在于祛邪。在临床上常见到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纳呆、腰膝酸软等虚弱之象,然而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所致,乃因病而虚,正气并未衰弱,切不可一见虚象即妄投补剂,以免助湿助热,造成“闭门留寇”之患,应把祛邪作为治疗重点,祛邪即等扶正。
祛邪与扶正应根据病情灵活变通;湿热轻,正气虚不明显时,以清利湿热为主,在恢复期,稍事调理肝脾即可;湿热稍重,正气也虚时,先治疗其标,后治其本,待湿热渐减,肝功能好转,而后可以扶正为主,兼清除余邪;湿热轻,正虚明显时,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因此需详细辨证,灵活变通施治,以治病求本。
治疗急性病毒肝炎的基础方药如下:茵陈30克、草河车10克、金钱草1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六一散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虎仗12克、生甘草6克。
方中茵陈、金钱草、六一散清利肝胆湿热;蒲公英、草河车、二花、连翘,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湿;赤芍、泽兰、虎仗凉血、活血;陈皮、茯苓、泽泻,健脾化湿祛痰;甘草调和诸药,既防苦寒伤胃,又可解毒。
湿重者可加薏苡仁、通草;热重者可加炒枝子、炒黄柏、炒知母、黄连、大黄;发烧者加桑叶、生石膏;肝区痛者可加醋柴胡、郁金、香附、当归、白芍、纳果;腹胀者加木香、砂仁、焦四仙、厚朴,还可根据其他病情加减用药。
另外,要重视恢复期的巩固治疗,如果治疗不彻底,则易死灰复燃,向慢性转化,遗患无穷。所以当肝功能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后,也不宜过早停药,而应配以丸药继续服用一段时间,防止复发,缓则治其本,重点在于扶正。通过多例临床实践,定型了两种丸药:一为健脾舒肝丸,用于健脾开胃舒肝理气;一为滋补肝肾丸,用于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以上两种丸药早晚各服1丸或交替服用,以巩固治疗,达到治愈目的。
慢性肝炎的中医论治
1、辨证分型明确,以法统方,临证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常分为四型施治,收效满意。
(1)、清热化湿:症见身目俱黄,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腹胀纳呆,小便黄赤,大便溏臭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内盛,肝胆疏泄失常,脾胃升降失职所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方剂为茵陈蒿汤、胃苓汤、甘露消毒丹,药用:茵陈、桅子、大黄、虎仗、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兰根、败酱草、金银花、蒲公英、滑石、白茅根、藿香、薏苡仁、茯苓、泽泻、龙胆草、金钱草、地耳草等。
(2)、疏肝活血:症见两肋胀痛,甚则刺痛,腹胀满或胀痛,胸闷脘痞,情志抑郁或易怒,恶心纳呆,舌暗红或有瘀斑,肝弦细或涩,证属肝气郁结,血瘀阻络所致。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药用:柴胡、郁金、枳壳、木香、当归、生地黄、丹参、赤芍、牡丹皮、茜草、三七、桃仁、牛膝、地骨皮、佛手、元胡、川栋子、陈皮、地龙、鳖甲、土元、水蛭等。
(3)益气养胃:症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食后腹胀,恶心纳呆,大便溏薄,肌肤发黄,形体消瘦,舌质胖,苔薄,脉细数。证属肝病及脾或过用苦寒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所致。治以益气健脾、和胃消食为主,方选柴芍六君子汤,归芍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药用黄芪、党参、西洋参、白术、木香、砂仁、薏苡仁、灵芝、白扁豆,炙甘草、山药、大枣、百合、焦查、焦麦芽、神曲、五味子、茯苓、淫羊藿等。
(4)补肾柔肝:症见肝区隐痛、两肝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津,苔薄少,脉弦细数。由湿邪热化、灼伤肝阴或肝肾阴虚所致,治以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一贯煎,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白芍、何首乌、当归、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杞果、女贞子、太子参、百合、麦冬、沙参、黄精、酸枣仁、墨旱莲、桑寄生、牛膝、鳖甲等。
2、顾护脾胃、贯彻始终:慢性乙型肝炎,无论其病因多湿热、毒、瘀或证属虚或属实,治疗时均须顾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既可杜木之乘,又可滋养肝木,而遂其疏泄,条达之能,有利于肝病的恢复。临床常见肝病患者,如脾胃功能正常,则疗效较高,疗程缩短,病情缓解或恢复较快,故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必须遵循“以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如用健脾和胃药,以消除恶心、呕吐、腹胀、食等消化症状,常用药多选用白术、茯参、薏苡仁、陈皮、竹茹、砂仁、紫苏梗、鸡内金、莱菔子、焦三仙等。同时在治疗本病处量用药时,最忌使用损伤脾胃之品,如需清热解毒时,多选用性味甘寒之品,不用大剂,或久用苦寒之属,以免损伤中阳,化湿时,以甘淡渗湿为主,不选用或久用苦辛温燥之品,以免耗伤脾胃之阴,调补脾胃时,多用性味甘平之品,不用滋腻厚味之峻补药,以免助湿生满,阻碍肝气之疏泄。
3、结合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及药理研究灵活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重视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如抗乙型肝炎病毒方面,虚证常选用:冬虫夏草、黄芪、人参、党参、玉米、黄精、淫羊藿、杞果、紫河车等;实证常选用:板兰根、大青叶、土茯苓、元参、大黄、虎仗、白花蛇舌草、二花、连翘、半枝莲、柴胡、丹参、野菊花等;黄疸较重,偏于湿热者选用:茵陈、桅子、黄芩、大黄、猪苓、泽泻、白茅根等;偏于血热者选用:大黄、三七、虎仗、丹参、赤芍、牡丹皮、郁金、当归、茜草、刘寄奴、生地;降转氨酶方面,湿热毒邪较盛者选用:地耳草、重盆草、板兰根、败酱草、蒲公英、二花、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黄连、连翘;兼血瘀者选用:丹参、赤芍、牡丹皮、当归、白芍、生地、紫草、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刘寄奴、川芎、生山查、茜草、土元等;肝肾阴虚者选用:生地、石斛、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木瓜、黄精、五味子、杞果等;对血清白蛋降低,球蛋白升高者选用:人参、黄芪、当归、党参、白术、冬虫夏草、茜草、茯苓等;抗肝纤维化方面多选用:丹参、赤芍、白芍、生地、三七、桃仁、红花、百合、柴胡、郁金、鳖甲、土元、穿山甲(代)三棱、莪术、水蛭、牡丹皮、蒲黄、五灵脂、牛膝、川芎、当归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