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小议

 文香阁 2015-02-23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小议

蔡暄民

    晚饭后,去一朋友家小坐,他也是个瓷迷,每次我去,总免不掉翻箱倒柜地找出些心爱的藏品让我过目,以分享他独自难消化的快乐,今天,他拿出一件落“大明成化年制”的小高足杯让我欣赏。当他打开小锦盒的盖,那杯身的色彩略欠鲜亮的一瞬间已告诉我它的年代到不了成化,应是雍正时的仿品。

    雍正十三年间仿了大量成化的东西,究其原因:成化器的淡雅清秀,娇巧玲珑较适合雍正帝的审美情趣。这两个朝代之间虽相隔190余年,但在很多地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成化少大器,雍正也一样;二,成化器胎体轻薄细润,雍正官窑的小件器大多也胎薄细润坚密;三,成化和雍正对彩料的选择均十分精纯;四,绘画也均以淡雅幽婉取胜。宣德以后,瓷器的风格和质量经过正统,景泰,天顺三十年空白期的变迁以后,到了成化时期,已一改永乐、宣德彩的雄健豪放的风格,以其特有秀雅清醒的委婉面貌独步瓷坛,受到后世达官贵人和藏家的追捧,也深受雍正帝的青睐。他集全国顶级制瓷高手,极力仿制,到形酷似的地步,但终难达到乱真的程度。尤其是雍正朝的彩料终仿不到成化时的鲜亮和夺目。因而在朋友一出盒的瞬间已告知了该器的出生身份。

    当我一上手,立刻感到比成化时的略重,加上青白的釉面又坦白了它的出生年月。侧恍间,胎体旋痕明显,又佐证了雍正朝的特征;再看青花发色晕散,更掩饰不了雍正朝(直至乾隆早期也免不了此特征)的特有风貌。

“雍正仿成化的!”我很肯定地把杯小心翼翼地放回锦盒内,很坦率地给他下定论。

    我那朋友一直比较认可我的看法,故笑着答:请您来,就是想有个明确的结论。”

    他耸着肩,开心地将锦盒放回橱内。这是个很乐观开朗的人,从来没有听到否定的话而流露出不开心的情绪,是个敢于否定自己的人。搞收藏,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往往不会沉溺在假货中自我陶醉。收藏既要具有自信的决断,也一定同时要具有否定自己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前者让你见到心仪的宝贝敢于下手,后者能及时纠正自己走偏路。凡痴迷收藏的人士没有不走过弯路的。关键要有回头或转向的勇气。很多花了巨资买了大批赝品的企业家,往往会听不进逆耳的忠告,喜欢听无原则的奉承,沉醉在想象的美妙天地里,这是收藏的大忌!

有的人昏聩到了连最起码的常识也不顾了。一大批一大批的“官窑”送到你门下,只要稍微用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一下就会觉得是绝不可能的,但由于利益欲的膨胀阻塞了正常思维的通道。加上自己审美情趣的缺乏,造成不愿回头的后果。

    我也同时碰到过那样的收藏人士,起初很冷静,认准一位自己崇拜的过路人。入门很正,最初的路也走得很平稳,但走了一段平静的路以后,有些按捺不住原来的节奏想加快步伐,于是,自信心也强起来,觉得自己的眼力应该不错了,就悄悄地放开手脚,加快收藏的速度,结果,不知不觉又栽进造假者的陷阱中。

    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掌握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来,不能操之过急,掌握好节奏,碰到精尖稀的东西不要犹豫,碰不上不存侥幸心理,古玩是时间的积累,收藏也同样要时间的积累!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小议雍正仿成化斗彩高足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