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解读之痛(五)

 英殷鹰 2015-02-23

甲骨文解读之痛(五)

2012-02-21 本文行家:简直

在璩先生的描述下,一幅幅商代历史画面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王子们是怎样最终被确立为鼎主(即商帝)的;长儒(官衔名称)是怎样因为收受贿赂而被撤职查办、最终被鼎王取消了这一官职的;商帝、商王、领主们是怎样任命各级官员的,是怎样与政府部门进行对话并且发号施令的;农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是怎样开展的;乃至更具体到皇家驾车的车夫是怎样因为车祸肇事而受到囚禁的;妲己下令抓捕箕子等等事件。

新的见解之二——来自于民间学者璩效武的构建

 

璩先生像璩先生像

如果说传统甲骨文研究体系可以用“卜辞派”来冠名的话,那么,璩效武先生的学说就应该明确地称为“非卜辞派”。

黄奇逸先生看上去是反对旧体系的,但本质上属于旧体系,因为还是卜,只是卜的内容不同。璩效武先生则彻头彻尾地批驳了“卜”。

首先,他认定,没有典籍表明在周以前,人类有过占卜的行为。不过,这一点确实受到很大挑战。虽然先秦典籍没有记载商人占卜,但东汉那些经学家众口一词所说的周人占卜难道会没有继承,凭空而出?而且,司马迁的《龟策列传》开篇,总算是一重根据吧。另外,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告诉我们,早在夏商之交,就有龟卜现象,因为出土了有钻凿烧灼痕迹的龟甲。这可以算作铁证吗?

其次,璩先生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考释出这些单字,然后放到所有出现这个单字的句子中去读,能够读通才行。读不通,说明字认错了,再认。璩先生通过近四十年的释读,终于能够像读报纸那样,把绝大部分甲骨文整句读通了,不仅符合逻辑,而且有一些得到了典籍的映证。璩先生反复强调,传统的方法之所以遇到很大障碍,文句考释错误百出,就是因为把甲骨文当作卜辞。如果把甲骨文当做一般的文字记录,就可以很容易读通。璩先生甚至认为,他已经考释出70%到80%的甲骨文单字。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在业内,今天还在做考释单字这种基础研究的人绝对已经是凤毛麟角。

璩先生对甲骨文字的考释,认定甲骨文是商王朝的文字档案,它记录了朝廷及其他政府机构的办事信息,而绝非什么“卜辞”。

璩先生功底深厚。在近四十年的研读甲骨文字的过程中,已经非常熟悉甲骨文的造字原理,能够轻松辨认单字和语句,乃至通读整版龟甲文字,对其文例、文字记写规则也总结出了相当多的规律。按照璩先生的说法,商代文字处在图形阶段,是按照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的形去构建文字的。在无法用形来表达意思的时候,就用音同来借字,所以甲骨文中有为数不少的假借字。比如“有”字的意,很难用形来表达,就借用“油”,盛装油的器皿“”来表达,于是,在甲骨文中,没有出现本意的“油”,反而出现极多的借音过来的“有”字。再比如出现频率极高的完成的“完”,无法用形来表达,于是就借用了日常裝盛食物或饲料的“”来代表。

在璩先生的描述下,一幅幅商代历史画面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王子们是怎样最终被确立为鼎主(即商帝)的;长儒(官衔名称)是怎样因为收受贿赂而被撤职查办、最终被鼎王取消了这一官职的;商帝、商王、领主们是怎样任命各级官员的,是怎样与政府部门进行对话并且发号施令的;农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是怎样开展的;乃至更具体到皇家驾车的车夫是怎样因为车祸肇事而受到囚禁的;妲己下令抓捕箕子等等事件。

璩先生来自民间,出身草根。他在物质条件非常窘困的情况下,全凭兴趣与使命感,在甲骨文中孤独地研究了四十年。说他孤独,是因为他没有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和社交资源。偏居安徽芜湖,资料来源极为有限,所用最多的著录《甲骨文合集》来自于他在安徽师大图书馆的逐字手摹。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给中国社科院去函表达了甲骨文不是卜辞的重大研究发现,又在世纪之交再次致函李学勤先生,但均未得到明确答复。先生的学说体系,也没有得到学界的任何关注,更不用说讨论了。先生今年已经72周岁,身患高血压,如果继续这样的研究状态,看来也将成为“绝学”了,尽管先生已经自费出版了重要著作《甲骨文字辨释》(上下册),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就永远躺在图书馆的某一个僻静角落呢?

 

璩先生的案头璩先生的案头


璩效武先生在殷墟璩效武先生在殷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