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焜先生的《甲骨文字编》中收录的“庸”字,字形如下[1]: 金文中有如下一个字形和辞例:
戍 此字,裘锡圭先生专门考释过,认为从“庚”,从“同”,同和用古音非常近,它们的古音如下:
裘先生认为从字形来讲,同和用关系也非常的密切,认为用是由同分化出来的一个字。又因为此字在卜辞中的辞例是在奏的后面,与音乐有关系,根据《逸周书·世俘解》:“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龠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龠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中“奏庸”的辞例,把此字考释为“庸”,认为庸就是镛,就是商周铜器中的大铙[2]。 此字是不是“庸”,这里我们想提出一个新的想法,首先从字形来看此字一般作“ 询簋:今余令(命)女(汝)啻(适)官司邑人、先虎臣后 所以从字形来分析看,此字绝对不是“庸”,从庚,从同是什么字呢,我们看看如下一个字形: 祼丼父戊觚铭文 甲骨金文中的庚字形一般如下:
祼井尊铭文
此字考释为“瓒”以后,如何解释卜辞里面常见的“奏瓒”辞例呢,我们认为这里的“瓒”当读为“祼”,我们曾在《谈谈甲骨金文中“祼”与“瓒”相互通用的现象》一文中详细考证过甲骨金文中的“祼”与“瓒”可以相互通假,它们不但古音相近,通假的实际例子也非常多,大家可以参看[4]。 其实“奏祼”辞例在甲骨文里面非常的多,我们在《<小屯南地甲骨>所见两条卜辞与殷礼合证》一文里面有专门的考证[5],如: ……其奏 癸巳贞:戌大肜,其奏 己卯卜:奏 下面,再说说金文中的此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中这个字是一个字,甲骨文改释为“奏(瓒)祼”以后,金文中也当释读为“奏,(瓒)祼”,我们看 此字释为“瓒”,读为“祼”以后,还有一些辞例要解释,卜辞中常见的“作瓒”,我们认为就是天亡簋铭文中的“作瓒”,读为“作祼”,作训行,作祼就是举行祼的意思。卜辞中习见的“瓒+于+祖先名”,就是用祼来祭祀祖先。作册般鼋铭文中的“奏,于瓒”,于训为“往”,就是“前去祼”的意思,“于祼”见于如下卜辞: 《合集》8246:□□□,争贞:王往于祼。 《合集》8248:……贞:王勿往于祼。 往祼,一词也见于甲骨和金文里面,大家可以参看我们的《谈谈甲骨金文中“往祼”的合文》一文[6]。 综上,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甲骨和金文里面不存在“奏庸”一词,所谓的“奏庸”,是“奏瓒(祼)”的误释,“奏瓒(祼)”反映的是“殷人先求诸阳,谓未灌先合乐。”的礼制,对于研究商代的礼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1]李宗焜:《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第1140-1141页。 [2]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丰”“鞀”》(附:释“万”),《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 年,第196-209页。 [3]付强:《释族徽金文中的“瑁”字》,《谈谈甲骨金文中的“庚”字》,《古文字强刊》2018年7月9日。 [4]付强:《談談甲骨金文中“祼”與“瓚”相互通用的現象》,《先秦秦汉史》2018年5月28日。 [5]付强:《<小屯南地甲骨>所见两条卜辞与殷礼合证》,《古文字强刊》2018年8月1日。 [6]付强:《谈谈甲骨金文中“往祼”的合文》,《古文字强刊》2018年8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