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一场精彩的开幕式表演中拉开了帷幕。开幕式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击缶而歌》,在雄壮淳厚的鼓声中,许多人都记住了中国古老的乐器——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其实是以古代青铜缶为原型改良制造的。那么,古代的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国古代的缶大多为青铜质地,形状有方体和圆体,顶部带盖。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青铜冰鉴,是一件组合器,有内外两层,外面的叫青铜鉴,内有一个方体青铜缶,缶呈方形,缶上有镂空盖,盖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缶口。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夏天的时候,人们在鉴和缶之间装上冰,就可以冰镇放置在缶中的酒了。

缶,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缶其实是一种专用的盛酒器皿。那么,缶是怎么从盛器变成了乐器的呢?

原来,古人饮酒时,常常在面前放一个用来盛酒的缶,用勺子舀到杯中畅饮。喝到兴起,就用酒勺击缶,打着拍子吟唱。就这样,缶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乐器,历史上“渑池相会”的故事就与缶有关。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传信给赵王,约他在西河渑池相会。表面上秦王想要与赵王相会修好,实则是要威吓赵王,使其屈服于秦国。赵王有所畏惧,本想谢绝秦王的邀请,但赵国上大夫蔺相如劝他说:“您如果不去,不就正好说明我们赵国懦弱而胆怯吗?”赵王觉得有道理,便带着蔺相如一同前去赴会。

宴会中,秦王逼赵王鼓瑟以娱乐自己。赵王不敢违抗,于是便硬着头皮演奏了一曲。秦王立即命令史官记录下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壟员叩妮相如见状,觉得秦王这样做有辱赵国尊严,便站起来拿了一个缶跑到秦王面前,请秦王击缶,秦王当然不肯,蔺相如便对秦王说:“大王依仗秦国是强国吗?您如果不敲,我可就要把颈上的血溅到你身上了。”

秦王的卫士想动手把蔺相如拿下,但害怕他会伤了秦王,都不敢上前。秦王没办法,只好忍辱敲了一下缶,于是蔺相如也命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对赵国的蔑视以及对赵王的不敬,蔺相如恰当地给予了反击,这是“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再一次在对秦外交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