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五代后周柴窑天青色的烧造问题

 shihuaguci 2015-02-24

五代后周柴窑的最终认定可能要靠考古发现。在考古证据没出现前对柴窑特征的理论探讨还有许多空间,特别是柴窑天青色的界定和烧造是解决柴窑之谜的关键。本人最近发现的一首宋诗解决了多年来人们对柴窑雨过天青色的争论。该诗中说:雨过天青似蔚蓝,蔚蓝色就是天蓝色。说明《格古要论》记述的柴窑天青色就是天蓝色。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中没有发现有中国五代时期烧造的天蓝色窑器,同时也没有五代后周柴窑器,这两个现象提示可能是同一窑器的缺失。另外,如果五代后周首创了中国天蓝色窑器,那说明天蓝色窑器在五代时期只有一种,即柴窑(尚无古文献提示在五代时期还有其它窑口烧制过天蓝色窑器)。这样以来,寻找柴窑就变得容易了,就是寻找五代时期的天蓝色窑器,不必再纠缠于柴窑的细纹如何, 滋润细媚 又如何,粗黄土足是啥样等问题。笔者坚信只要找到了一个能断代到五代时期的天蓝色窑器,其外观特征一定会完全符合《格古要论》对柴窑特征的记述。

 

既然柴窑的天蓝色是解开柴窑之谜的关键,本文就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探讨一下五代时期烧成天蓝色窑器的可能性。

 

 

自问:按五代时期的陶瓷烧造水平,能烧出天蓝色的窑器吗?

 

自答:许多专家们认为五代时期烧不出天蓝色的窑器。这就是为啥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没有一件中国五代时期烧制的天蓝色窑器,不管是漂亮的天蓝色窑器,还是丑陋的天蓝色窑器,总之一件都没有!这也是为啥耀州柴窑说要把柴窑的天青色定义为绿中泛蓝之色;河南柴窑说要把柴窑的天青色定义为碧绿色的原因。

 

自问:可是,网上出现了许多天蓝色的疑似柴窑器,这靠谱吗?

 

自答:很不靠谱!越是釉色匀净漂亮的天蓝色窑器越是不靠谱,因为五代时期烧不出这样的釉色。博物馆都没有的东东能被民间收藏的可能性极小。从网上公布的所有疑似柴窑器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凡是天蓝色的100%都到不了五代,多半都是现代货;个别能断代到宋早和五代的却都不是真正的天蓝色,而且还未必具备柴窑的其它特征。

 

 

自问:专家们说五代时期烧不出天蓝色的窑器,而柴窑天青色又是天蓝色,会不会是专家们搞错了?

 

自答:专家们的看法没大错,因为从中国青瓷釉色发展史看,只有到了宋代才能烧制出象汝窑那样的天蓝色窑器。 五代时期是不可能烧出这类釉色的窑器的。 有不少人认为柴窑像钧窑,其实,别说五代烧不出无紫斑天蓝色钧窑,既使烧出了,也不是柴窑,因为钧窑无微细开片,另外,钧窑像吉州窑和建窑一样,施釉不到底,这在《格古要论》里不算粗黄土足

 

自问:专家们说五代时期烧不出天蓝色的窑器不算大错,那就是说还是有考虑不周的小错?

 

自答:是的!如果没有外力对中国陶界的干涉中国青瓷釉色发展史一定是像专家们说的那样进行。

 

自问:你说的外力是指啥?

 

自答:我说的外力是指西域窑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对中国陶业的冲击力。按中国青瓷的传统发展,在唐五代是烧不出天蓝色窑器,但是,在9世纪前后(后周柴窑的烧造在10世纪中叶),波斯(也即大食国)的天蓝色孔雀蓝釉陶器已进入中国。这些色异的窑器进入中国,一定会引起中国陶界的注意和设法打听其烧制工艺及釉料等。就是说五代后周柴窑的天蓝色是利用西域的孔雀蓝釉陶烧造工艺及其釉料烧制而成的。

 

自问:你有何证据说明西域的天蓝色孔雀蓝釉陶器在9世纪前后已进入中国?

 

自答:说西域的天蓝色孔雀蓝釉陶器在9世纪前后进入中国是中国学界的看法,有发表的科学论文为证。其根据是考古出土的来自西域的孔雀蓝釉陶器或陶片,如五代时期皇亲国戚大墓----刘华墓出土的三件孔雀蓝釉陶瓶;杨州等地出土的波斯孔雀蓝釉陶片及五代时期南汉皇宫出土的孔雀蓝釉陶片等。

 

自问:刘华墓位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即现在的福建地区,而五代时期的南汉领地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两国都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条件,进口些西域货物不稀奇,可是五代后周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条件,如何能得到波斯的孔雀蓝窑器并进而获得其烧造工艺?

 

自答:大唐时期,海陆丝绸之路畅通,西域与大唐的文化商贸往来频繁。将西域的孔雀蓝窑器及其釉料带进大唐国都长安及洛阳等唐代繁华都市很有可能。而长安和洛阳又都在五代后周领地内,所以,五代后周有可能搞到西域的孔雀蓝窑器及其釉料,甚至还有可能请大食国商人协助,找来会烧制西域孔雀蓝窑器的大食国窑工帮助烧造后周柴窑器。当然,这只是推测,尚需古文献和考古方面的证据。

 

自问:五代时期的南汉与西域(波斯)贸易往来很方便,据说,不仅进口波斯的奇珍异宝,连波斯的美女也收入皇宫。闽国刘华墓出土的波斯孔雀蓝釉陶瓶据说也来自南汉,因为刘华是南汉政权奠基人刘隐之女。如今,在南汉皇宫遗址又出土了一些波斯孔雀蓝陶片,有无可能五代后周从南汉获得孔雀蓝釉陶器,釉料及烧造工艺?

 

自答:五代后周从南汉获得孔雀蓝釉陶器,釉料及烧造工艺完全有可能。虽然,五代后周距离南汉很远,但古文献中至少有两处记载了柴荣当政时期与南汉的交往。

 

南汉的几代国君几乎都是荒淫无道,奢侈无度的主,喜欢收集各种珍奇异宝,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便利,购入不少波斯的珍玩奇物,南汉后主刘鋹甚至还将一波斯美女收于宫中,起名媚猪,整天与这位媚猪 淫戏于后宫。柴荣登基称帝后与南汉有使节往来。成书于五代末至北宋初的《清异录》云:南汉地狭力贫,不自揣度,有欺四方傲中国之志。每见北人,盛夸岭南之强。世宗遣使入岭馆,接者遗以茉莉,文其名曰小南强另外,显德四年,柴荣大战南唐,南汉主刘晟闻悉唐军屡遭失败,忧愁溢于言表,派遣使者向后周进贡,但因湖南阻塞,未能如愿(《资治通鉴》:南汉主闻唐屡败,忧形于色,遣使入贡于周,为湖南所闭,乃治战舰,修武备)刘晟死后传位于其子刘鋹,即南唐后主。柴荣大败南唐后,当时的各个小国吓得肝胆俱裂,纷纷示好称臣。这其中也包括南汉。总之,由于南汉向后周称臣献贡,后周想通过南汉获得波斯的孔雀蓝釉料和工艺如探囊取物一般。

 

自问:据古文献讲,当管理陶务的后周官员向柴荣皇帝请示烧造啥样的窑器时,柴皇帝吟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诗句。柴荣皇帝咋能那么肯定他的后周窑工就能烧出天蓝色的窑器?

 

自答:虽然有圣命难违一说,但贤明君主之圣命不会不顾客观条件地乱下。也许当后周主管窑器烧造的官员向柴荣皇帝请示烧啥样的窑器前,他们已经做了各种设计,并向柴荣皇帝呈递了他们画的各种式样及不同颜色的窑器图,其中有个窑器就是波斯孔雀蓝釉陶之天蓝色(可能后周窑工已具备了烧造孔雀蓝窑器的各项条件),柴荣皇帝看到这种颜色的设计图后(也许还问了烧造的难度和费用),非常高兴,即刻吟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诗句。 按常理,向柴荣皇帝请瓷的官员不可能不预先做好方案,而柴荣皇帝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指着天空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因为在当时一种釉色的创新并非易事。而且,一旦烧不成,那就会有不少人掉脑袋的。

 

自问:五代时期除了用铜呈色的孔雀蓝工艺烧成天蓝色窑器外,有无可能后周柴窑器是用钴料烧成的天蓝色窑器?

 

自答: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从烧造的难度看,用铜呈色的孔雀蓝工艺烧成天蓝色窑器要容易些。

 

自问:本人收藏的《大仙牌位贴花蒜头瓶》是五代后周柴窑器的可能性有多大?

 

自答:不敢说100%是柴窑,但敢说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最靠谱的疑似五代后周柴窑器。其详细论证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vwd8.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