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一叹藏经洞

 文化龙乡 2015-02-24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文/图/封面   石肩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梦想,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藏宝图,然后按图索骥,历尽千辛万苦找到藏宝洞,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诧于那无尽的金银财宝。然后就是肩扛车拉,全部纳为己有,就有了一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很多的影视作品也都为我们实现了这样的梦想,这些大片都是极其卖座的,因为它浪漫而惊险,幸运而享受,让人们意淫着欲望的满足,比天上掉馅饼来得更加过瘾。可是,这只能是一个梦想,一个故事。世界上会有几个藏宝洞呢?

    你还别说,在二十世纪初,也就是一九零几年的时候,在中国,还真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藏宝洞,一个轰动全球的世界宝藏,这就是位于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

    “藏在深山人不识”,在中国西北的茫茫大漠中,深藏着一个汇聚千年佛教文化精髓的“千佛洞”,也就是莫高窟。这个千佛洞本就是存在的,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没落消亡,这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 直到20世纪初再次被人“发现”,不能不说是一件世界的奇迹。发现千佛洞已经神奇不已,何况,又在千佛洞中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这是一个怎样的藏经洞?一个让世界都震撼的展现中国千年文化的藏经洞,但也是凝聚着中国人的耻辱和悲哀的藏经洞。

    通常,按照梦中的幻想或者影视作品的情节,找到一个藏宝洞应该是极其艰难的。首先得到一张完整的藏宝图就会经过百转千回的磨难。一张完整的藏宝图一定是分成几块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几块石板,可能是几本古老的日记,也可能是不同地域的岩画,在日本电影里,藏宝图竟然分别画在两个活人的后背皮肤里。要想把几块残片汇聚成一张完整的藏宝图一定要费尽周折,甚至会引发一场战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人们的猎奇的幻想,也才能突出藏宝图的宝贵。可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却没有这么复杂。甚至简单得让你失望。

    这个藏经洞是被一个姓王的道士发现的,他叫王圆箓。“看起来他是一个很古怪的人,非常胆小怕事,还不时流露出一种令人讨厌的狡猾表情”,初次见到王道士,斯坦因这样评价。

                 千古一叹藏经洞

  留下千古骂名的王道士王圆箓


     王圆箓是湖北麻城人,大约出生在1850年,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当过几年兵,退伍后出家当了道士。后来,他离开师傅向西云游,大约在1899年前后来到敦煌,从此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王道士在以千佛洞为主体的下寺住下,以化缘募捐、收香火钱等方式谋生。他开始还是尽职尽责的,不时地清理被流沙埋没的洞窟。1900年6月22日,就在他清理第16窟的时候,忽然发现洞窟甬道的墙壁上有一道缝隙,敲打墙壁竟然有空洞之声,俨然是一个洞口。按照后来考察者的分析,那是因为流沙埋没洞窟的时候,沉重积沙将洞口挤压所致。

    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打开藏宝洞一定是要费尽周折的,要么掌握了“芝麻开门”一类的咒语,要么解除重重的机关。可是,王道士没这么费劲,他只是带领几个人,使劲一推,那个洞口的土墙便坍塌了,从此,千古一叹的藏经洞,就在世界上发现了,藏经洞在莫高窟的编号是017窟。

    那么这个藏经洞到底有些什么宝藏呢?

    它里面没有金银财宝,有的只是文书典籍佛经佛画。然而,这些承载着中国千年历史的灿烂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上,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这些佛教经帙和典籍文书,大多是卷轴式的写本。所以从照片上看,它一卷卷和一层层堆得很高,上面一层是文书,然后是佛经,最底层是绢画。

    藏经洞文献约5万件。其中经卷约3万件。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它们始自晋代,及至宋末,中间历经7个世纪。这么说吧——这5万件中,拿出其中任何一件都是罕世奇珍!在藏经洞内,凡重要的儒家典籍几乎全能找到。藏经洞内还保留大量珍贵的文学作品。许多歌辞、俗赋、白话诗、话本,全都是从未见过的。比文学更有价值的,还有大批医药、天文、历书、星图、农业、科技、算术,乃至儿童的启蒙读物,这里还有失传千年的琴谱、乐谱、舞谱、棋经!那么多佛画、绘画、纸画和佛教人物画!这里无法将洞中所有珍罕的书籍文献全部开列出来。如果我们再看看各种文字的写本——古藏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回鹘文、希伯来文等,更会对藏经洞内含的博大精深感到震惊。这些各个民族文字的写本的本身,就显示了1000年东西方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广泛与相互的主动,使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真正的交流有了深入的认识。

千古一叹藏经洞

    藏经洞内部情景


    藏经洞这些写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珍贵的价值。它每个写本所用的纸都是千年古纸;它每个写本上的字迹,都是中古时代的书法真迹。它无一不是无价之宝。

   对于中国来说,发现这样一个藏经洞,要比发现几百个皇陵古墓和金银矿藏还要珍贵,因为它负有的不仅是物质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这些文化宝藏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文化悲剧。因为清政府的管理不善和王圆箓的贪财,几年内,洞内宝藏几乎全部被国外盗窃分子洗劫一空。最可悲的是,他们是在没有任何看管的情况下,雇佣中国的驼队和马车大摇大摆地把文物拉走的,旁边只有帮着装车赶车的中国人,还有数钱的王道士和帮着数钱的汉奸。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没有立即报告官府,而是选出一些书法精美的佛经写卷和漂亮绢画送给附近的官绅和士大夫们,以换取一些功德钱。1902年,汪宗翰出任敦煌县令,因与王道士同为湖北老乡,很快就知道了藏经洞发现一事,王道士还不断地给他选送一些藏经洞的文物。后来当时的敦煌政府得知此事后,进行了简单的考察,却并未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只是告诫王道士,一定要好生看管,绝不允许擅自处理。你就是派几个武警保安也行啊?可是一切都没有,那时也正是中国兵荒马乱的年代。

    莫高窟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些在中国西北一带活跃的外国探险家和学者闻讯而来。

    此后的情况因为过于耻辱和悲哀,我不想过细赘述,只想简单描述如下:英国人斯坦因于19073月以探险家的身份,最先来到藏经洞,勾结中国翻译蒋孝宛,用4锭马蹄银(约200两银子)换走了24箱手稿和5箱经过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之后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225日,以500两白银换走了令中国学者痛心疾首的6000多卷藏经洞文物的精品。这一次,藏经洞损失最为惨重。19121月,日本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私藏的经卷中挑选了600件精品,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敦煌学研究会”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料。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藏经洞,再次买走了经卷600多件,装了满满5大箱。此后俄国的俄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从敦煌满载而归,藏经洞的宝藏在世界各地流散,英、法、俄、日、美、丹、韩7个国家的藏品数量占总数的五分之三:有13000多件在英国图书馆,5700多件在法国国家图书馆,10000多件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而中国仅存2万多件。

    到目前为止,盗取这些中国文物的国家竟然无耻地狡辩说当时是从中国王道士手中用金钱购买的这些文物,简直是无稽之谈,不必说金钱的数量如何之少,一个国家的珍贵文物,是能用金钱从一个小小道士手中来购买的吗?欺骗盗窃的罪名无论何时,都昭然若揭。人类的一切文明创造,都有它自身的完整性,都有它不可移动与不被肢解的权利。这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文明的尊严,也是人类的一种尊严。藏经洞发现史与蒙难史的所有细节,都明明白白写在纸上,任何辩驳皆无意义。这是有史以来出土于一地的文物,经受最惨重的一次文化瓜分。

    王圆箓,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因为从他手里,葬送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宝藏。然而,当时清政府的无能和疏于管理不更是令人反思吗?也许这些东西只有失去了才感觉到珍贵,那么这样的历史,在人性的弱点没有改变的中国,还会不会重演呢?

   2014年十月去敦煌莫高窟,不光在信仰上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更对这段耻辱的历史哽咽于怀,久久难忘。在莫高窟附近的《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拍下了一些照片,同时在网络上查看了相关历史资料,汇聚此文,以表内心复杂情怀。此文参考了《冯骥才谈敦煌》和《文史参考》的相关资料。


一、当时的莫高窟(翻拍于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二、现在的莫高窟

千古一叹藏经洞

三、位于第16窟中的藏经洞,编号17窟。

 千古一叹藏经洞

图片来自网络。


千古一叹藏经洞图片来自网络。


千古一叹藏经洞
16窟中的佛像。


现在17窟藏经洞已经被封闭了。


四、海外盗贼窃取藏经洞文物情景(翻拍于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千古一叹藏经洞
藏经洞内文物。



千古一叹藏经洞

法国盗贼伯希和在藏经洞内翻检劫掠文物。可以看到,最初的文物摆满了整个洞窟。


千古一叹藏经洞
英国盗贼斯坦因从藏经洞内搬出的准备运走的经卷。


千古一叹藏经洞
用驼队运输劫掠的文物。


千古一叹藏经洞
运载文物从敦煌至兰州途中的日本大谷探险队。


五、被劫掠的文物(翻拍于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千古一叹藏经洞
手抄经文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被劫掠的绢画。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后期被海外劫掠的佛像。

千古一叹藏经洞
  




千古一叹藏经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