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义:刘备不顾一切,坚决伐吴,给我们什么启示?-头条网

 我们在行动 2015-02-24

如果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在人和方面,人缘好,到处受人欢迎,应该当之无愧。他从基层做起,一路向上晋升。对于人情世故,非常熟练。他能够赤手空拳,建立蜀汉,完全得力于他的仁义宽厚。

正因为如此,他对关羽、张飞当年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予最大的鼓舞和支持。并且历尽艰辛,始终不变。觉得知心之交,不是一般君臣、同仁、朋友所能相比。所以听到关羽阵亡,立刻把矛头指向东吴。他明知诸葛瑾是孙权特使,也是孔明的兄长。带着两面不讨好的无奈,前来致意。却当面加以怒斥:“杀弟的大仇,不共戴天!”要他罢兵,除非他死掉。可见刘备的内心,真的什么都不要紧。只有为关羽报仇,才是第一优先。

刘备的最大号召力,是以汉室正统自居。一心一意是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现在曹丕篡位,汉献帝传闻已经亡故。刘备只知道传承皇帝大位,却不以替献帝复仇恨前题。反而急于私务,为关羽报仇。岂不是因私废公,把私人恩仇,看得比公务更重要?孔明所说“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和张飞所说“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两相比较,竟然弃大义而先小义?

当然,刘备的真正想法,是曹丕刚就帝位,一定忙于内政。在形势不稳的时候,不可能采取军事行动。孙权不论是真降假降,曹丕都不会出兵支援。如果以孙权偷袭关羽这一事件,来激发大家的愤怒情绪。全力东征,一举攻下东吴。然后北伐曹魏,公私兼顾,岂不是更加圆满?如果是这样,刘备的假仁假义,就有了明显的佐证。以关羽的感情,来骗取大家的感情,实在不应该。他的情绪管理,一向比张飞良好。现在竟然和张飞一样,怒气冲昏了头。学士秦宓,对天文地理十分熟悉,向刘备提出时机不合适,恐将失利的看法。惹得刘备大怒要杀他的头。众官求情,刘备才把他关进牢狱。

曹操多方设法笼络刘备,始终没有成功。刘备对曹操,并没有感情,因此表现得十分理智。孙权接受孔明的建议,与刘备联盟,等于助刘备一臂之力。使他结束多年的流浪生活,找到荆州这一块根据地。他对孙权有相当的感情, 以致愿意做他的妹婿。 甚至于久居江东,不想回荆州,都是重感情的表现。有这样的感情基础,居然欺骗、偷袭、不择手段。对刘备来说,对他的伤害,过错比曹丕篡位为大。刘备的感情用事,造成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败。 自作自受,果然谁也挽救不了。

人必须有感情,但是感情不能淹没理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理智指导感情。使感情发泄得合理,才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中道”。(中是合理,道即途径。中道,便是合理的方式。)刘备重感情,原来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人而无情,人缘不可能好,人和不一定通达。但是张飞守下邳时,为吕布所袭,以致城池失陷。刘备当时并未加以处罚,已经看出他不够合理的一面。当然,关羽投降曹操,彼此离开了一段时间,情况不明。刘备还是毫不怀疑,虽然同 样不合理。都由于那时的刘备,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大家不可能加以指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