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02篇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昵称4742356 2015-02-24

《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最近看了很多欧阳询的楷书碑帖,觉得不愧是楷书中的极品。但是,任何完美之作都有其漫长的蜕变过程。因为影响唐楷最深的莫过于隋朝和更早的南北朝的楷书,所以我特别想追根溯源地看看它的传承演变过程。今天在书店买了本《董美人墓志铭》。细细看来,不但欣赏了隋楷的精华,还了解了那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为稳固国家统治,将诸子分封各地为王。他的四子杨秀(573年―618年)被封为蜀王,镇守益州。当时杨秀年幼,于是隋文帝派德高望重的元岩辅佐杨秀,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

    开皇二十年(600年),太子杨勇因遭奸人构陷,被隋文帝废掉。次子晋王杨广费尽心机夺得了太子之位,杨秀对此事很有意见。杨广知道杨秀对自己有看法,担心杨秀以后会反抗自己,就暗中派杨素访察杨秀的过失,随时在杨坚面前讲杨秀的坏话。日久天长,渐生功效。

    仁寿二年(602年),杨秀被朝廷调回京师。第二日,隋文帝派人痛斥杨秀。杨秀谢罪说:“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在朝廷上,诸王流泪代杨秀谢罪。隋文帝说:“往日三太子秦王杨俊浪费财物,我用为父之道训导他。现在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为君之道惩处他。”于是把杨秀废为庶民,并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受杨秀牵连获罪的有一百余人。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继续下令对杨秀严加看管,依旧禁锢他。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想拥立杨秀为帝,宇文化及的左右臣僚认为杨秀难以驾驭,应斩草除根。于是,宇文化及下令,将杨秀及其诸子一并处死,翦除后患。

    《董美人墓志铭》是杨秀在其宠妃董美人去世后,亲自为她撰写的。该墓志撰写于开皇十七年(597年),也就是在他被废为庶民的前五年,而且是在京城附近的仁寿宫。如此看来,应该是杨秀于597年5月进京入朝,当时隋文帝在仁寿宫。于是,蜀王杨秀带着家眷,当然也包括董美人,一起来到了仁寿宫,也就是欧阳询书法中的九成宫。不幸的是,在仁寿宫期间,董美人染病,于同年7月不治身亡。

    该墓志碑冥封1200多年后,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 )在陕西兴平县出土。原碑石先归关中陆君庆收藏,后于清咸丰年间(1853-1855 )毁于战火之中,幸有拓文传世。

【墓誌原文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縣人也。祖佛子,齊涼州刺史,敦仁博洽,標譽鄉閭。父後進,俶儻英雄,聲馳河渷。美人體質閑華,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順以承親。含華吐豔,龍章鳳采。砌炳瑾瑜,庭芳蘭蕙。既而來儀魯殿,出事梁台。搖環佩于芳林,袨綺繢于春景。投壺工鶴飛之巧,彈棋窮巾角之妙。妖容傾國,冶笑千金。莊映池蓮,鏡澄窗月。態轉回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颯灑委迤,吹花回雪。以開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終於仁壽宮山第。春秋一十有九。農皇上藥竟無救于秦醫,老君靈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瑤華,忽焉凋悴。傷茲桂蕊,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龍首原。

寂寂幽夜,茫茫荒隴。
埋故愛於重泉,沉余嬌于玄隧。
唯鐙設而神見,空想文成之術。
弦管奏而泉濆,彌念姑舒之魂。

觸感興悲,乃為銘曰:
高唐獨絕,陽臺可憐。花耀芳囿,霞綺遙天。波驚洛浦,芝茂瓊田。嗟乎頹日,還隨浚川。比翼孤棲,同心只寢。風卷愁慔,冰寒淚枕。悠悠長暝,杳杳無春。落鬟摧櫬,故黛凝塵。昔新悲故,今故悲新。餘心留想,有念無人。去歲花台臨歡陪踐,今茲秋夜思人潛泫。遊神真宅,歸骨玄房。依依泉路,蕭蕭白楊。墳孤山靜,松踈月涼。瘞茲玉匣,傳此餘芳。
惟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制。

【今译】

    美人姓董,是卞洲恤宜县人。她的祖父董佛子,曾任齐朝凉州刺史,仁义敦厚,广见博识,美名在乡间广为流传。她的父亲董后进,风流倜傥,有英雄气概,声望驰名于济水一带。董美人天生丽质、温柔娴静。对待长辈恭敬谦和,对待亲戚温顺贤良。她的谈吐与作文都很有文采。就像台阶上的碧玉一般明洁,如庭院芳草兰花一样怡人。及至礼仪圣殿,随驾侍奉于城台,她的环佩在芳林里回响,她的衣服在春景里耀目。投壶竞技,动作媲美于飞鹤一般灵巧;弹棋斗智,尽显边角绝境中取胜之妙手。其美貌倾国倾城,妩媚一笑千金难买。靓妆与池水中莲花相映,宝镜似明月一般澄净。回眸一笑现万方仪态,裙摆飘曳有暗香浮动。身姿袅娜,凌波微步,如散花纷纷、飘雪回旋。
  她在开皇十七年二月染病,至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寿宫山去世,仅十九岁。即便有神农、羲皇氏的良药,竟也无法通过神医来救;即便有太上老君的神坛,也只能徒劳地寄希望于山中道士为之祷告。怨恨如此好年华,忽然间就凋谢了;伤感如此佳人,竟在芳年早逝!同年十月十二日入葬于龙首原。
  寂寂暗夜,茫茫荒冢。却把我的爱人深埋九泉之下,把我的娇妃沉闭于深穴之中。唯有盼望着在置放灯盏时能与其神灵相见,奢望着能借助文成将军的回春法术。弦管鸣奏,清泉喷涌,益发怀念姑舒少女之游魂。因感触生悲,而作碑铭:
  高唐阳台,伊人已去,孤独凄绝,郁郁可怜。繁花仍然绚烂于芳圃,云霞依旧绮丽于天边。犹闻波涛惊浪于洛水之滨,犹睹芝兰芳草茂生于青翠田园。叹息那一轮奄奄暮日,还是随着不息奔流的河川归转。本是比翼双飞之鸟,却孤侣栖息;原是结发同心之人,如今却孑身而眠。清风卷动着缀满愁怨的帷幕,被泪水浸湿的睡枕如此冰寒。悠悠长夜,永无春意。遗落的鬟发与断弦的琴瑟还在,曾用过的胭脂粉黛已在尘灰中凝干。昔日是新人悲悼故人,今日竟是故人悲悼新人。我这颗心留下不尽的回忆,可是空有思念却人去杳然。去年亭树花台旧地,曾欢情而来伴我游玩。今日独对这漫漫秋夜,思人情切唯有暗自泪下涟涟。就让你的灵魂在尘外的宅院中游弋吧,便将芳骨收归于这玄冥房宇之间。泉溪之路曲折宛转,白杨之树萧萧森森。一座孤冢与寂静山野依傍,几株青松衬映着月色凄凉。瘗玉埋香,让爱妃留下的美名自此传世流芳。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第502篇 <wbr>从《董美人墓志》看隋朝及其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