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53种病不需要输液?

 xwzj 2015-02-24
为什么53种病不需要输液?
医生认为,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比较科学,可借鉴;但患者体质不同,不能一刀切

日前,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其中就包括了普通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那这53种疾病是不是真的不需要输液?盲目输液会带来哪些危害?医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选择输液呢?晨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让他们为大家一一进行解读。

内科(24种)

感冒了不用急着吃药输液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体温38℃以下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轻度结肠炎,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急性膀胱炎等。

重医附二院药学部主任赵春景说,像上面说的这24种疾病,确实是不需要输液的。以感冒为例,普通感冒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发热低于39℃,通常几天就可以好,不需要吃药,更不用输液。

赵春景提醒,如果感冒发高烧时间超过一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合并细菌、病毒双重感染,医生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口服就行了,没必要静脉注射。另外,一旦腹泻到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了,那就需要静脉注射,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

外科(18种)

同为体表感染,个体治疗不同

包括体表肿块切除术后,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轻度软组织挫伤,老年性骨关节炎,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无合并症的肾结石,急性、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慢性喉炎等。

重医附一院整形烧伤科主任张恒术介绍说,除体表肿块切除术外,以上其它提到的外科疾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输液的,当然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体表肿块切除术如果是较大的或特别部位的肿块,例如口周、咽喉颈部、肛周会阴等部位,或是较大的淋巴管瘤、血管瘤切除术后,有的是需要输液来缓解病情的。

“而且因为个体体质不同,同样的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法也会不同。”张恒术强调,以体表挫伤感染发炎来看,有些人可以不吃药,但是,有些人抵抗力差,可能会出现全身严重性感染,出现高热,这时就要输液,使用抗生素。

妇科(7种)

抗生素会破坏菌群平衡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前庭大腺囊肿,阴道炎、外阴炎,原发性痛经,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重医附二院妇产科副主任孙江川介绍,这几种疾病不属于急性感染疾病,通常情况下都不需要输液。以常见的阴道炎为例,如果不是有明显细菌感染,通常都不会使用抗生素。

正常的阴道内有多种菌群,相互可以抑制,从而维持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注入抗生素,就会破坏菌群平衡,容易让外来致病菌大肆繁殖,反而容易引发阴道炎症。

儿科(4种)

家长对治疗方法认识有误区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2.小儿腹泻: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谭利平说,其实,不用输液的疾病除了以上四种外,还有很多。医生们普遍遵守的给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就拿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除非出现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出现血象高等情况,则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但一般都会首先选择口服给药方式。

不过她强调,是否需要输液,前提是患儿是否进食,如果可以正常进食,则可以补充能量和液体,“但是如果小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又反复呕吐,口服液体不足,则需要输液来补充。”但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快点恢复,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医生为减轻责任风险,常会迎合家长,让患儿输液。

为何减少输液?

重医附二院医学部主任赵春景介绍,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物中的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造成损害。而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以及肝脏,身体会有一个过滤,将有毒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被破坏,再输送到全身。

另外,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4-7微米,但药物中的微粒大于这个数值,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微粒被“卡”在毛细血管中,时间一长,易诱发血管栓塞、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王婷婷 实习生 王思洋

医生点评>

清单科学可借鉴,但不能一刀切

重医附二院医学部主任赵春景认为,这份清单内容科学,值得医生和患者借鉴。但是,因为个人体质不同,疾病发展也不同。

以急性支气管炎为例,病人若是青壮年,平常身强力壮,抵抗力良好,这种情况下建议病人以口服药物和休息为主。但如果是伴有基础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的患者,这个时候,就要综合考虑来给药。

支招>感冒多喝水一周不好才吃药

重医附二院医学部主任赵春景:一般感冒,我都不吃药,多喝水,注意休息,超过一个星期还不好,如果喉咙发炎就吃消炎药,如果流鼻涕,就吃抗病毒的感冒药。

重医附二院妇产科副主任孙江川:我一般情况下都很少输液,因为输液会将一种叫致热源的东西送到体内,使人发热,加重病情。普通感冒,只要没有血象升高,没有细菌感染,发烧在38.5℃以下,我一般就稍微吃点药,多喝水;至于常见的腹泻,只要没有脱水,就可以喝点生理盐水,3天还没好,可请医生加入一点口服药物。

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2.1%。

按药品剂型统计

其它制剂占4.0%

口服制剂占

37.3%

按药品类别,化学药占81.3%,中药占17.3%,生物制品占1.4%

1.4%

17.3%

81.3%

注射剂占

58.7%

尤其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更占到74.3%,比总体报告中的比例高出14.5个百分点。

中药注射剂报告12.1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5.6%,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

制图/朱正非

网友看法>

“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在微博出现后,立马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赞同爱可不爱ooo:不输液怎么能快呢,哪有那么多时间休息!

芦苇的遐想:关键是医生这么开能拒绝吗?老说后果自负,我们敢拒绝吗?

盒子上的益生菌:现在很多病人都是坚决要求输液的,不输液就觉得病好不了,医生也没办法。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重灾区。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大小医院输液室“吊瓶林立”已不足为奇。

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网上热传,网友纷纷“get√”。

不少朋友发烧感冒,为了好得快选择输液;小孩生病,家长担心拖延病情也选择给孩子输液。但实际上不合理的输液会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长此以往会造成人体细菌耐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

这53种疾病名单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类,其中不乏常见病、多发病,记者联系了4位相关专家解析。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谷长乐

内科

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解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晓曼表示,一些慢性无并发症的疾病需要长期规律性的口服药物,门诊上一般不建议病人输液或服抗生素。

“出现感染或根据病情,一般会让患者输一些扩张血管的药品,出现这些病症,一般很少让患者输液。”张晓曼说,有“炎症”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用敏感抗生素才有效,而由病毒引起,或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解析:“一般能简单治疗的不建议患者静脉输液。”郑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董善京表示,静脉注射对人体静脉组织有一定损伤,如果患者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处理起来有危险性。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术后可以不输液。

“一些病人就诊时会要求输液,甚至还自己开药方,我们解释起来比较困难,希望媒体多宣传一下。”董善京介绍,若患者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外科手术后还是要使用抗生素的。

儿科

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解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凯介绍,严格说,门诊上这几种疾病的确可以不用抗生素。“孩子发热低于38℃,精神也可以,我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回去坚持一天,如果病情加重再服药。”王凯说,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想让孩子尽快康复,坚持要给孩子输液,医生一般都会解释,建议口服药。

马上入秋,病毒性肠道疾病多发,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但中度脱水患儿还是需要输液,重度脱水患儿要住院观察”。毛细支气管炎虽然带着“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针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王凯坦言临床上患儿病情千差万别,90%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建议吃药,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血象不高也建议吃药,“但孩子发烧或有合并性感染的要输液,儿科疾病发展多样变化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患儿也要输液,由患儿的情况决定。”

妇科

抗生素

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解析: “慢性盆腔炎、宫颈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郑州市妇幼保健医院秦岭院区副院长丁书贵表示,抗生素对上述病情可能没有帮助,一般口服治疗或打针即可。

丁书贵介绍,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间相互抑制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但女性阴道炎分为很多种,“笼统地说阴道炎不需要输液也不准确,要根据情况判断”。

我省早已严格规范

抗生素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省2013年实施《河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书》。根据要求,各个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药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最多不能超过7天(特殊病种用药除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超过六成,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能超过两成,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能超过四成。

同时,省卫计委还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严格的规定,医院每个月必须对1/4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生处方、医嘱进行点评。若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6个月内不得恢复。

提醒:使用抗生素要遵循医嘱

口服药物是较安全的过程。药物进入体内后,有一定的吸收过程,若服用不当,及时发现还可补救,即用灌肠、致吐等方式,让毒物排出体外。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在抗生素的使用中,不要自行购买或在门诊就诊时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当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时,要询问自己的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不是必须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疗,并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