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楷书:提按笔法的形成与弥散

 月未圆书斋 2015-02-25

唐代楷书:提按笔法的形成与弥散

2015-02-16 邱才桢 书法名家


唐代楷书的出现显然是书法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唐楷这种书体所对应的提按笔法以及相对均衡的空间结构,对于唐代及以后的书体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笔画线条以及空间结构相对匀称的节奏处理,与之后的雕版印刷字体有着深刻的关联。唐楷以及雕版印刷字体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视觉审美惯性,对于人们的书法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楷书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古代文献中关于“隶书创于程邈、行书创于刘德升、楷书创于钟繇”的记述与其说是历史真实,倒不如说反映的是经典化和规约化的一种知识生成方式。因此,探讨楷书的形成,不能局限于名家楷书,民间书法比如写经、墓志、造像等同样也是重要的参照系。


一般认为,从书体来看,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从笔法来看,提按笔法是从摆动笔法而来。但这之间的变化,并非是暴风骤雨的革命式,而是春风化雨的改良式的。魏晋到隋唐的名家书法显示,钟繇《宣示表》中的摆动笔法已然不见,但起笔和收笔的提按都不明显,转角大多数还是顺势转笔,捺脚的处理微有提按。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摆动笔法已无,但转角已经有明显的溜肩加按的笔触,字的造型已由钟繇楷书的宽扁变为修长。《龙藏寺碑》(586年)中,转角处出现溜肩下按。欧阳询《虞恭公碑》(637年)起笔收笔的提按则极为明显,转角处也以溜肩下按为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633年)转角处也多为顺转,提按并不明显。褚遂良《雁塔圣教序》(653年)起笔略有提按,收笔处(比如钩画)提按明显,但很轻盈。而颜真卿的书法,从《王琳墓志》(741年)起笔收笔提按较少,到《郭虚己墓志》(749年)的横、竖画弧线增大,再到《多宝塔碑》(752年),横、竖画弧线,起、收笔的提按变得更为规律,反映了提按笔法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颜真卿个人风格不断演化的过程。到柳公权时,提按笔法已然发展到了极致。


因此,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也是摆动笔法不断减弱、笔画连接之间的停顿增多,进而对笔画的两端不断强调,并进而增加提按的过程。同时,也是字形由横向取势的宽扁形,转为竖向取势的修长形或偏正方形。

相比名家书法的数量之少、多是碑刻而言,敦煌写经数量庞大、且是墨迹,从中更能发现笔法演变的清晰、细腻、悠长的轨迹。从西晋元康六年(296年)的《诸佛集要经》到正始元年(504年)的《胜髣义记》的两百多年之间,数千上万件魏晋以来的写经就已经充分地展示了笔法的丰富变化:从横画的半摆动顺势凝结的收笔,以及转角的顺势折笔,到起笔、收笔、转角、捺脚强烈的提按笔法,以及由隶书意味极强的书迹到楷书书体的变化过程。唐咸亨、仪凤年间的宫廷写经,提按笔法的圆熟精到可谓已经到达极致。如果再进一步细致描述,这个演变过程是这样的:早期写经以摆动为主,之后摆动的动作逐渐削减,先是增加了收笔的停顿,之后强调了收笔的提按,再由轻微的提按到明显强烈的提按,由仅仅尾部的提按增加到首尾的提按。可见,这是一个相当缓慢的渐变过程。


而从民间非名家所写的墓志来看,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的《刘岱墓志》中已经基本看不到摆动的笔法,横、竖画微有弧度,转角皆为溜肩加按。北魏神龟二年(519年)《穆玉容墓志》横画收笔的提按、转角凌厉的提按起笔,以及捺画的一波三折都非常强烈鲜明。《董美人墓志》(597年)和隋仁寿四年(604年)的《苏慈墓志》都是墓志楷书名品,其典范意义与欧阳询等名家的名碑相比已不遑多让。


纵观从魏晋到隋唐书法的演变,从墨迹的写经,到碑刻、墓志的名家书法和非名家民间书法,都经历了笔法从摆动到提按的演进过程,以及结构、空间乃至书体的重大演进。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以往很多论著所认为的名家影响民间式的,而是名家从民间书写中汲取养分之后的融汇创造,进而卓然成家,之后的书风则大多在名家的笼罩之下。


唐楷成熟之后,其标志性的提按笔法开始逐渐弥散在唐以后的几乎所有的书体之中。以米芾为例,在这位自负天才书法家眼中,唐代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均成了他批判的对象,甚至柳公权被他视为“丑怪恶札之祖”。然而遗憾的是,他行书中强烈的提按顿挫,显然与唐代楷书笔法不无关联。至于他的草书,以《论书帖》为例,尽管其帖中谈及“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并批判了张旭、怀素等唐代草书名家,但此作整篇基本上是以提按笔法书写的草字,而不是草书笔法书写的草书作品。


因为对于起笔收笔提按笔法的过度重视,康有为等人所鄙薄的“中怯之弊”在祝允明的草书中已然相当明显,不断抖索的线条中部正是他对于“中怯”下意识的补救,而这种情形,其实可以追溯到宋代,黄庭坚的行草书中已经初现某些端倪。


提按笔法的形成和弥散还有着诸多社会史、文化史的外在逻辑,比如居室、家具、坐具以及执笔方式等多方面的历史变迁等。显然,这是个外延相当广阔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