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敖斯尔
(2005年10月)
一,首先搞清两大前提
(1)历史上并没有元青花的仿品。(见《中国陶瓷》461页)
(2)中国元青花仿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只有20年历史。真元青花的历史700年,假元青花的历史只有20年。老的就是真元青花,新的就是假元青花,问题就这么简单。(请参阅《景鸿堂》网老版上发的上世纪80年代高仿元青花图片)有难度的是明早期青花与元青花十分相似,有元代遗风,所以如何正确区分元青花与明洪武、永乐、宣德青花瓷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比较头痛的问题。(请参阅河南博物院元青花玉壶春图片)但只要用心也是不难区分。元代纹饰画法讲究写实,进入明代开始露头抽象化的端倪。龙纹是元明比较多用的纹饰,五爪龙是从明代开始有,并且是风轮状。变形莲瓣纹俗称“八大码”,也是元明都用的纹饰。元代变形莲瓣纹,两肩方,沿内框画细线。洪武变形莲瓣纹,两肩转折柔和,互相借用边框。胎质、釉色及其纹饰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二,特别要警惕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都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种亵渎。
讲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一定要讲良心、讲良知,讲实物,讲标准。肯定历史上的东西,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想心术正,心理卫生很重要。
(1)医治“恐高症”。景德镇高仿并不是社会传说那么玄,差得还很远。(请参阅《景鸿堂》旧版“同庆堂”发的一组景德镇新仿元青花照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真的拿出来与高仿一比较就明白了。
(2)医治“色盲症”。要研究和熟悉元青花的釉和色。
(3)医治“软骨症”。无私才能够无畏。心软就眼花。吃了人家,吐不出箴言。只有克服私心杂念,看瓷不看人,尊重科学,尊重器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实事求是地辩认元青花。
三,把握四个时间界限。
(1)元青花用的麻仓土到明万历年间就枯竭了。
(2)明万历之后景德镇用的是高岭山的高岭土。
(3)景德镇高岭山的高岭土用到1969年就已经枯竭,现在用的是新发现的高岭土。
(4)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料到明成化中期就已经完全没有了。
四,容易让人上当的四个东西
(1)器型。
(2)纹饰。
(3)铁锈斑。
(4)火石红。
这四样景德镇造假的都有迷惑您上当的本事,所以要特别慎重。(请参阅《景鸿堂》旧版上老张发的一组景德镇新仿图)
五,真元青花必须具备的四大要素
(1)以麻仓土为骨;
(2)施的釉白中见青,如脂似玉、有玻璃质感是元青花当朝穿的衣裳。
(3)用的苏麻离青或苏麻离青与国产混合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证。
(4)具有时代感的纹饰画法是元青花的灵魂。什么叫大开门?具备了元代当朝这四个要素就是大开门。
六,元代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烧的是枢府卵白瓷。元青花无心栽柳,柳成行。所以只有精品、粗品,好、差之分,没有官窑、民窑之分。元青花刚出来,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它当时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官用;二是赏赐之用;三是庙宇搞祭祀时用。起码窑口没有明确查清楚以前应该这样认为。中晚期,具体到至正型的精品多,早期的粗品多。当时赏给众汗国,比如赏赐伊儿汗国青花瓷多数是好的精品。
七,克服片面,提倡全面。
古代瓷器生产是一种完全手工做的创造性劳动,决不是现代标准化生产,也不是高科技科隆生产。陶工、画工的技术、情绪对元青花的成型到美与不美,质量好坏关系极大。因为过去对元青花没有真正研究辨认,所以未知、未见的器型、纹饰的东西冒出来是可能的。不能因为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轻易地否定一个元青花。不能一笔一划上纠缠不休而因噎废食。因此,具备四大要素的前提下,其它器型、纹饰、铭文等等都应该服从四大要素,把全面综合分析作为重要的辅助因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