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商帮沉浮录——晋商 莆田帮

 老卖年糕 2015-02-28

 

地域、血缘、乡谊,传承为一个特殊的名字:商帮。亲密、松散、沉浮,七百多年的故事凝聚为一段跌宕的历史。星火仍可燎原,困顿亦能腾达,春节团圆,幽古思今,《中国商帮》,为您揭开商帮背后的力量。今日讲述,晋商。



晋商




通常意义上的晋商,指的是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比如乔致庸就是清朝人。但是山西人经商的历史要比明清久远得多。


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一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位,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


宋代"蜀南、南商、北商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商人,其占近世商业中坚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体在这时显出身手。元代.虽然战争对工商业有一定破坏作用,但是元朝政权结束了宋、辽、金的割剧局面,特别是元代驿站的完备,使商业活动的地域扩大了。


在明朝以前,山西商人的足迹就已经遍布全国,但是还没有一个商业集团组织,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商帮。那么山西的商帮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又是怎么崛起的?


形成与崛起


  • 开中制。


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简单地说,就是是商人把内陆的粮食、粮仓运到边防,然后官府以什么来补偿呢?给你盐引,就是垄断运输销售盐的凭证。运多少粮食,就相应给多少盐引。


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卫蒙古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九座边防要塞)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朱元璋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山西商人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


这一举措,使得山西人商人不仅获得了河东盐池的盐引,也迅速的垄断了两淮的盐引。晋商独享贩盐的专营权让长达120年。


  • 折色制。


明中晚期,“开中制”变为“折色制”,商人不用再到北部边疆用粮食换盐票,在内陆就可以到盐运司用银两换取盐票,这不但使晋商跌入低谷,也造就了另一个著名商帮——徽商。


山西商人资本中的货币经营资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这就迫使外出经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办法。


山西票号在管理上有什么特点?


票号管理的高度自闭、严密控制,已经产生了某种“黑社会化”倾向。它实在太不像一个企业了,更像一支秘密军队、一个地下帮派。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大德通票号规定,员工派驻外地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员工去外地之前,所携带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总部一一登记;三年之后回总部时,逐一核对。三年期满,从外地回到总部时,不能直接回家,必须先回票号;凡是在外地买的东西,即使是家里用的,也要先寄到总部,总部验过货之后,才能给家里,“以免生疑”。这是防止职工和家里商量“小算盘”,损公肥私。


所有的职工,一律不准给总公司写信,如果是公事,必须由指定的老大写给指定的人。如果是私事,也只能写开口信,不能写封口信。这是防止地方诸侯和“朝中大员”拉帮结派,干出让老大不高兴的事。


在严密控制的组织中,不光有高压的手段,也有温暖的关怀。员工去外地上班的差旅费由票号出,这比朝廷强。外地的票号职工,如果生病,除了人参鹿茸等补品,医药费全部报销。


  • 山西票号的密码制度。


黑社会有黑话、学术圈有术语,票号里也有他们的暗号和密码。票号“认票不认人”,防伪的手法层出不穷,极为保密,外界难以得知。后来盛宣怀办中国通商银行,拼命挖山西票号的熟手;袁世凯开办银行学堂,也从山西招了六十个票号学徒。这些黑话式的手法,除了防伪的作用,还是不让其他商人沾手这门生意的“护城河”。


  • 山西票号激励员工制度


一份山西票号的工资单显示,该票号14%的职员是没有工资的学徒。还有30%属于白领、金领,有的甚至是钻石领。票号的工资有36个等级,一个聪明勤奋的小伙子,从学徒开始熬,一步步爬过这36级台阶,即使每年升一级,等他爬到顶上时,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了。一旦爬到拥有“顶身股”的级别,相当于在华尔街成为“合伙人”,那就不光是赚工资了。


顶身股是山西票号最为人称道的创举。票号的股本有两种,银股和身股。银股是东家拿出的钱,身股是员工的人力资本入股。票号里的顶身股由少到多,在光绪32年协成乾有工资的职工中,33%的职工有顶身股。一开始,银股比身股多,身股只相当于银股的一半左右,到后来,身股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银股。1906年,协成乾票号身股的数量,达到银股的130%;1908年,大德通票号身股的数量是银股的120%,这一年,郝荃、高钰、吕永和三人的身股,达到了每人一股。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晋商却慢慢衰落,乃至最终消亡。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又有什么样的原因?我们继续讨论。


晋商到底是怎么衰落的?


晋商衰落主要因为三件事。第一、国势衰微,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第二、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墨守成规,赏析票号四次失去转型现代银行的机遇,最终无法振作。


实际上,除了票号,清代的晋商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生意。一个是茶叶,一个是矿业。做茶叶生意的叫驼帮,是晋商中以骆驼运输为主从事贸易活动的重要商帮之一,晋商的茶叶主要销往蒙古及俄国一带。在销往蒙古的时候要路过杀虎口,这就是所谓的走西口。


另外,山西船帮出现在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猛增,但当时中国产铜量极低,仅靠云南一地产的滇铜远远满足不了铸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商人组织船帮对日贸易采办洋铜。介休范家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范毓宾时期,范家的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被人们称为著名的"洋铜商"。晋商在利用"驼帮"、"船帮"经商的过程中,真可谓是"船帮乘风破浪,东渡扶桑,商帮驼铃声声,传播四方。"写下了部部艰辛的创业史。


晋商有三大文化——义利文化、大院文化、官商文化


义利文化:诚实守信、义利并举。晋商挟信义而经商,不畏艰难,辗转千里,输万货以为人,赢百利而利己,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


大院文化:山西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无一例外,都喜欢在自己的家乡营建一个巨大的宅院,从这些大院的气势与凸显等级制度的构造中,可以领略晋商当年的雄风与气魄。


官商文化: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官府,为朝廷服务而兴盛。但当朝廷改变政策或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


中国第一大商帮衰落的教训是什么?


任何一个产业和企业,如果靠与政府的特权契约来获取利润,那将是非常危险而缺乏自主性的,无论多么丰厚的利益,得之忽焉,失之亦忽焉。它永远只能是一项“生意”,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永续的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