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奶油=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

 会吃会喝 2015-02-28

【流言 · 假】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

2014-12-25 东方倍力 非常营养

点击上方东方倍力 非常营养,即可快速关注!


【流言】


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

有专家指出,洋快餐、各类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激淋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它的实质就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真相】

一些研究表明反式脂肪确实对健康有危害,应该尽量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但植物奶油、氢化油、反式脂肪这三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


【名词解读】


植物奶油≠氢化油≠反式脂肪


植物奶油:指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制作的奶油,植物油只是其中的成分之一。氢化油是这一工艺中最常使用的植物油,也可以使用棕榈油等未经氢化的植物油来代替。




氢化油:也叫氢化植物油,是人为将植物油中的不饱和双键氢化还原,得到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根据还原程度的不同,氢化油由可以分为完全氢化油部分氢化油


完全氢化油:所含的是完全饱和的脂肪酸,原则上不含反式脂肪。通过改进氢化还原工艺,也可以降低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因为生产成本的制约,可能只有少数良心企业会选用完全氢化油代替部分氢化油。


反式脂肪:在部分氢化油的还原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顺式双键异构为反式双键,得到反式不饱和脂肪,也称为反式脂肪,就是现在人人喊打的“老鼠”。然而由于目前市场上食品标签标注规范性不一,很多商家并不会明确标出是否含有反式脂肪。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明确指出,反式脂肪酸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应<1%的全天总能量。以18岁以上轻体力活动者为例,全天能量需求2250kcal(男)和2100kcal(女),折算下来,每天反式脂肪摄入量应小于2.5g(男)和2.3g(女)[6]。



【如何明辨反式脂肪】


营养成分表上标注反式脂肪酸为0克,并不是说肯定不含一点反式脂肪酸。按照相关标准,如果每100克食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3克,就可以标注为零。但是,如果超过0.3克,就要在营养成分表上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准确含量。这就是配料表上有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却标注为0克的原因。


想要从食品原料花样繁多的名称中把它找出来其实也不难。焙烤食品、固体饮料是反式脂肪酸的“大宗主”,还有常见的油炸食品和各种酱,凡是遇到这类食品都要多加注意。购买的时候先要看配料表,如果出现了“氢化”、“精炼”、“起酥”、“植物奶油”、“植脂”、“奶精”、“代可可脂”等字眼,一般都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



【结语】


因此,并非所有的植物奶油(植物黄油)都含氢化油,也并非所有的氢化油都是反式脂肪,将体重增加、肝脏损害、血压升高等问题统统归结为氢化油,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会对人们造成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反式脂肪会增大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并不是不吃反式脂肪就一定安全。大量摄入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同样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如果只强调反式脂肪在心血管发病重的作用,会误导人们忽略其他影响因素。


【拓展阅读】


反式脂肪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至于反式脂肪对癌症、糖尿病、肥胖症发病的影响、是否会影响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学术界还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有一项研究指出,摄入反式脂肪会导致不孕率的上升。但是单单一项研究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情况》


对于反式脂肪,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U.S.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Institute of Medicine)建议反式脂肪的摄入应该是尽可能的少。[2]但因为有些天然食物中也会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比如在乳制品和牛肉里的含量一般在2-5%,羊肉里可能高达8%,要绝对的禁止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难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建议反式脂肪的摄入量不要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3] 丹麦是第一个对工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做出规定的国家,要求不得高于总脂肪量的2%。美国、加拿大都要求在食品包装上注明反式脂肪的含量。


关于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情况,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广州这种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34%,远低于WHO的建议值(<1%),因此它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但我们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因为仍有一些城市居民(约占0.42%)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超过了1%[4]。


参考资料

[1] Trans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 (15): 1601–1613.
[2]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Energy, Carbohydrate, Fiber, Fat,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ie30s Press, 2002.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WHO Technical Series Report 916 (Geneva, 2003).
[4] 重新认识反式脂肪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5] 植物奶油危机,秋秋,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6]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