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学中医书馆 2015-03-01
第三节、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概念:病者阳气素虚,又因感受寒邪,或他病失治误治,邪传少阴,病从寒化而出现的证侯叫“寒化证”。
(一)、阳衰阴盛证:
1、四逆汤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语译:少阴病,见沉脉的,为少阴阳衰阴盛,急当温阳,用四逆汤。
参考原文388、吐利汗出,恶寒发热,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解词:(1)四肢拘急——即四肢痉挛疼痛(转筋)。
        (2)内拘急——即腹内拘挛急迫。
提要:少阴寒化阳衰阴盛(格拒)证治。
分析:病性:虚寒。
症状:脉沉——沉而无力,属阳虚阴盛。
        脉微欲绝——阳气虚极,无力鼓动。
        脉浮而迟(即浮大散乱而迟且无力)——属阴寒内盛,浮阳外越。
        吐、干呕——阴寒犯胃,胃气上逆。
        下利——脾肾阳衰,脾失健运,肾关不固。
                  厥冷——阴盛阳衰,虚阳不能温养四肢。
        发热——阴寒内盛,虚阳外越。
        汗出——阳虚不固,统摄无权。
        四肢拘急疼痛——吐利致阴液耗损,阴阳两虚,筋脉失于温养。
        内拘急——阳气不足,阴津亏损,筋经失于温养。
        恶寒——阳衰阴盛,不能温煦形体。
        小便复利——下焦阳衰,肾气不能固摄。
少阴病阳衰阴盛证散见多条原文中,现将其归纳如下:
1畏寒蜷卧,手足厥冷,冷汗自出——少阴阳虚,肌肤四末失温,阳不摄阴。
2吐利,下利清谷,自利而渴——脾肾阳虚,火不暖土,升降紊乱,阳衰气化失司,津不上承。
3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肾阳虚衰,气化失司,阳不摄阴。
4但欲寐——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
5脉沉或脉微细,或脉微欲绝,或脉沉伏不出——少阴阴阳两衰。
辩证要点:1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清长,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2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折现代用量(原方原量):炙甘草30g,干姜23g,制附子30-60g(生附子1枚,大者20-30g,假定生附子之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
水煎取汁, 2次分服。
注意:生附子有毒,宜先煎久煎,煎3小时以上,以不麻口为度。
方解:附子——温肾回阳
        干姜——温中散寒
        炙草——调中补虚。三药合用,回阳救逆。
现代应用:可治阳虚阴寒内盛的腹泻、痛经寒厥、阴性疮疡、加细辛、防风可治冷性荨麻疹;合五苓散可治慢性肾炎;合二陈汤可治慢支。还可治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休克、毒血症、美尼尔氏征、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肢端青紫症等以阳虚阴寒内盛为辩证要点。
案例74——阴黄重证(肝昏迷):
堂舅王某,男,35岁,1992年6月14日诊。
因“黄疸性肝炎”在本县医院住院3个月,黄疸持续不降,且逐渐加重,五天前出现昏迷,经积极抢救,病情不见好转,县医院用救护车护送回家以备后事。患者家属不忍坐等,邀余诊治。诊见患者昏迷不醒,面色深黄晦暗如烟熏,手、足冷过膝、肘。大便稀溏如鸭粪,腹胀按之柔软,叩之有移动性浊音,尿少(每日约300ml)双下肢指陷性水肿。视其舌胖大淡嫩而水滑,上罩白苔厚腻秽浊,脉迟缓无力。问其所用之方,全系茵陈、栀子、虎杖、大黄等苦寒之品。余思忖再三,此系过用苦寒,损伤脾肾阳气,脾肾阳衰,正不胜邪,寒湿秽浊之邪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所致。所幸脉虽迟缓无力,尚有胃气;尺脉重按有根,肾气尚存,虽见肝昏迷,尚有一线生机。置此生死存亡之机,只有回阳救逆,化浊开窍,以求背水一战。
茵陈30g,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20g,节菖蒲15g,半夏15g,生姜15g,白蔻10g。水煎服,3剂。
二诊:服药二剂,肢冷转暖,尿量增多,能睁眼但不识人;三剂服完,开口索食,全家大喜过望。诊其脉转有力,四肢已温,尿量每天1500ml,神识转清,苔腻转薄,效果出人意料,守方再进。上方加丹参、赤芍各30g,5剂。
三诊:腹水全消,精神复常,黄疸消退,尿转淡黄,食欲转常。上方减干姜、附子为15g,守方服至20剂,复查肝功正常。直至10年后,因过度劳累而肝病复发转重肝而死亡。
按:本证为黄疸性肝炎过用苦寒,损伤脾肾之阳,致脾肾阳衰,正不胜邪之阴黄重证。寒湿秽浊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故昏迷;真阳衰微,阳气不能布达四末,故肢厥;脾肾阳衰,三焦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故腹水、水肿。用大剂四逆汤回阳救逆以挽欲绝之脾肾;姜、夏、菖、蔻化痰醒脾以开窍;茵陈利湿退黄。本证虽重,但病机核心是真阳衰微。故抓住回阳救逆,挽救欲绝之真阳的这一关键环节,果收意外之效。                   (余泽运医案)
案例75——冠心病心衰
患者李某,男,78岁,灵宝人,2007年3月5日诊。
患者平素有冠心病,稍微活动即感胸闷、心悸、气短,经常夜睡中感胸闷窒息而被迫坐起。此次走亲戚到女儿家,当夜突感胸闷胸痛,呼吸极度困难,气喘咳嗽,咯淡红色泡沫痰,急唤女儿连夜护送其到本所就诊。
刻诊:患者面色、口唇青紫,气喘张口抬肩,头部冷汗,四肢冷过膝、肘,查心率120次/分,频发心房纤颤,肝脏肿大(剑突下2.5cm)压痛,双肺底有湿罗音,舌胖大紫暗,脉散乱至数不清。当即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衰、肺水肿。因病重,催其立即送医院抢救。时天尚未亮,无车运送,其女苦求为其暂时抢救,无奈之下,只好说明病情严重性及可能发生心源性意外,在取得家属认同后,勉为治疗:(1)、丹参滴丸15粒,1日3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2粒舌下含化;狄戈辛0.25mg/日1次口服;消心痛10mg,3次/日,卡拖普利12.5mg,3次/日,心痛定5mg,3次/日,安体舒通20mg,3次/日。
(2)、中医辩证:心肾阳衰,水气凌心。治宜回阳救逆,温阳利水。方用李可破格救心汤(系四逆汤化裁而成)合桂苓术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
附子3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g(另煎浓汁对服),山萸肉50g,生龙、牡(打碎先煎)各30g,桂枝15g,茯苓30g,葶苈子(包)30g,活磁石粉(先煎)30g。水煎服,4剂。
上药用后半小时胸闷胸痛缓解,呼吸顺畅,咳、喘减轻。因怕心衰再发,催其带药速回灵宝家中,并劝其一定要住院治疗。
患者回家后失去联系,至7月初其女因病来诊,言其父回家后未住院,中药用2剂后心衰控制,4剂用完至今心衰未再发作,且体力超过以往。
按:此例患者高年心肾阳衰,素有冠心病,复因旅途劳累致心衰发作加重。症见频发房颤,双肺底湿罗音,面唇青紫,气喘张口抬肩,头部冷汗,四肢冷过膝、肘,脉散乱,为阴竭阳亡,元气暴脱,生命垂危之重症。急宜回阳救逆,益气养阴固脱。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参、萸、龙、牡益气救阴、敛汗固脱;桂、苓、葶苈温阳利水。配西药扩管、强心、利水,改善心脏前、后负荷。由于药、证相应,故取效迅捷。                   (余泽运医案)
案例76——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患者,苏某,男,7岁,2008年1月10日诊。
患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2年,发则寒热咽痛,化验血象升高,每次均须输注抗生素(头孢类、青霉素类等),加口服清热利咽解毒之中药,一周余方能控制发热,而扁桃体一直肿大如蚕豆不消,致使输液打针连年不断。此次发作已4天,体温39度,咽痛,只能进流食,夜间因扁桃体堵塞呼吸致鼾声不断。因用西药广谱抗生素输注4天体温不降,笔者建议改中药治疗。
刻诊:畏寒发热,体温39度,手足不温,面色咣白,精神萎糜,唇色淡白,两侧扁桃体增大如蚕豆,色苍白,无脓点,舌淡苔白而嫩,脉沉细数无力。辩为久病肾阳亏损,虚火上炎。治以温肾回阳,引火归原。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先煎)20g干姜20g炙甘草30g元参15g上肉桂(冲服)5g板兰根15g水煎服,3剂。
二诊:上方服1剂,当夜体温退至正常,3剂服完,咽已不痛,嬉闹如常。后隔数天,其父见其效好,原方又服5剂,至今半年有余,始终肿大之扁桃体恢复正常,再无复发,且体质较前增强,面色红润。
按:此例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2年有余,久用广谱抗生素输注,内服清热解毒中药不效。笔者据其虽发高热而畏寒肢冷,精神萎糜,面咣唇白,扁桃体大而色苍白无脓点,舌淡苔白而嫩,脉沉细数无力,辩为扁桃体炎日久,过用苦寒清热,耗伤真阳,致肾阳亏损,虚火上炎。治用四逆温肾回阳,加肉桂引火归原,板兰根、元参清热利咽。药仅数剂,即获根治,由此体验经方之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